我刚才重读了《祝福》,较儿时更觉痛心。

  • d
    danshu
    星渚zhu:祥林嫂的通俗含义大略是“翻来覆去地倒苦水”,尽管包含性别预设,偶尔也有形容男性的实际用法。它的流行归功于鲁迅先生塑造出特点鲜明的经典人物,就像吝啬的葛朗台,娇弱的林黛玉,使用者未必读过原著,却已久闻大名。

    .........此处省略重要段落.......

    我刚才重读了《祝福》,较儿时更觉痛心。鲁迅先生写得真好。比之热衷于评点群芳艳谱、大讲特讲风流情史、哀悼红颜易老的所谓名士(此处Cue一堆油腻男作家),只有怀有最深刻的洞察和关切,才能创作出这样深重苦难的底层女性形象。

    在大众印象里,祥林嫂是逆来顺受只知抱怨的愚昧代表,因此常见“害死祥林嫂的是她自己!”的雄文,却罔顾她所受到的结构性压迫:哪怕出逃后用力工作也无法拥有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被反复绑架、贩卖和弓虽女干。

    事实上祥林嫂曾多次反抗。

    祥林嫂被卖作童养媳(丈夫比她小十岁),在丈夫死后,她逃出家做工,一个月五百文,“整天的做活,又有力,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日子过去也没有懈怠”,到年底包揽活计,反而满足,多了笑模样。

    就在祥林嫂通过自食其力创造新生活时,婆婆派两个壮男子,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

    婆婆不仅得了祥林嫂辛苦做工赚来的全部银钱,还把她像牲口一样再次卖了。“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地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祥林嫂曾殊死抵抗,“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这段写得是女性被强迫的普遍遭际)“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样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夭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

    (中间省略)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儿时一点没觉察,现在再读简直气血上涌。即便是现在,弓虽女干受害者也常常受到这样的羞辱。)
  • s
    silentkill
    最懂国人的还是鲁迅
  • 奎子
    感觉中国人还是没变过
  • 总是注册不成功
    还有同样入选课文的故乡,太传神了,500年之内不会过时。
  • t
    tobewind
    丢孩子那段,在有了孩子以后看的着实难受
  • P
    Paradoges
    那段逼着别人一遍一遍讲伤心事的最写实,想一想自己也是这种人
  • 鬼迷心窍
    常读常新
  • l
    laciel
    这篇微博评论区老热闹了。有人表示我就是觉得祥林嫂很烦啊,
    当然这位博主有此感叹的主要原因是华姐说别国官员像祥林嫂一样,尽讲废话,于是万民点赞“怼得漂亮”。
    姑且不论美国翻译有没有解释清楚,作为一位女性,竟然站在鲁老爷的角度,用祥林嫂来鄙视对手。无意透露的国家价值取向细思令人心寒。

    本帖最后由 laciel 于 2019-12-6 00:50 通过手机版编辑
  • k
    kkrt20032003
    国家各自为政的北洋政府才是最宽松的时候。
  • c
    cqlyzz
    mark
    致敬鲁迅
  • f
    fatehe
    很多民国粉说鲁迅这是在胡说八道,民国可好了,表示不能接受。
  • 神秘的陌生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吃瓜群众去逗祥林嫂,让祥林嫂把她的苦难再说一遍,然后满足的离开。
    “满足”两个字把中国人刻画的太传神了,鲁迅的文章是年纪越大读起来越有味。
  • j
    jackiehoo
    有了孩子再看这段,确实是难受的不行
  • c
    cqlyzz
    国人丑陋的一面刻画的入木三分。
  • 飞一般的YY
    “《祝福》、《孔乙己》、《在酒楼上》和吃血馒头的那个《药》是鲁迅小说中最好的,和他同时代的郁达夫、沈从文和四川那位写《死水微澜》的李劼人有一拚,在当时就算是力透纸背的。中国普通人民的真实形象和难堪的命运被毫不留情地端了出来。这些人物至今刺激着我们,使我们一想到他们就毫无乐观的理由。半个世纪之后,我们的人民不再是鲁迅那个时代完全处于被忽略被遗忘的境地很需要被同情的那伙人了。从鲁迅第一声呐喊起,他们也折腾了几十年,再提到人民二字,只怕要警惕一点了,有些事是别人强加的,有些事可是他们自个乐意的,甚至还有不少诗意的发挥。仅有唤醒意识和对压迫者的控诉那都是表面文章,真正需要勇气和胆识的不是反抗强者,而是直面那些可怜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对他们予以解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