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田健太郎参观钻石公主号事件真相

  • 心之一方
    https://mp.weixin.qq.com/s/Qb8aTgwkjs-YlNgLSTSc1w

    今天(2月20日)神户大学教授·传染病专家岩田健太郎远程对各国媒体的记者发布会资料也翻译后分享出来↓

    问:你为什么删掉了油管视频?
    答: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看的人很多。后来昨天我获悉钻石公主号内情况有改善,所担忧的污染区域划分问题到位了。同时展示了乘客二次感染方面数据,显示自2月5日起船舱内开始隔离举措之后二次感染并未扩大(注:他本来以为那个数据并没有记录),于是我认为没必要再用那个视频来宣传主张,督促注意了,于是删掉了视频。

    问:删视频背后有没有来自哪里的压力?
    答:首先我和桥本岳厚劳省副大臣从未谋面,无论船内船外。甚至直到昨天那中午连存在他这个人都不知道。现在有很多误解蔓延开来,所以我这一点要明确一下。我和高山先生通过电话与文字沟通过意见,和他交流中技术内容很多无法一一说明,但从未感受到什么压力。桥本这里也没有过任何压力。

    问:是否可以说你的观点改变了?
    答:我对于区域划分和二次感染方面问题上的意见基本上没有变化。现在看来船内乘客遭遇二次感染的风险大幅下降,但在看到数据之前我一直抱有疑虑。知道之后固然欣喜,但病毒还存在从船内乘员(crew)这里扩散的风险。风险是下降了,但还是有,所以我的观点并没有改变。昨天或今天下船人员的监测还需持续14天,极力避免与人接触,居家自我隔离,警惕发病的可能性。

    问:对船内目睹状况的看法呢?
    答:没有改变。2天前所目睹状况的看法不会改变。那场面非常混乱,令人震惊。基于传染病专家这一立场来看,那个状态非常不利于传染扩大的预防——让3000人留在游轮这个巨大盒子里度过14天的结果就是船内有那么多人发病了。关于这一点,我的意见不会有改变。

    问:你说船内环境有所改善。关于这一点我想再多了解一下:改善了什么,消息来源是哪里?
    答:不方便告知消息来源。但区域划分方面有显著改善,同时乘客感染风险也在下降,所以认为整体上风险程度有了较大变化。

    问:你对日本全国预防感染扩大所作努力给予什么样的评价?
    答:在游轮开始隔离之前的2月5日,我就表示过日本对于预防感染扩大的措施大体上是成功的。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基本上除了游轮方面的应对之外总体上是成功的。只是和歌山发生的医院内感染令我忧虑。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只要不发生感染进一步扩大,那么目前的预防措施就应该继续维持下去。

    问:先生你打算两个星期怎么自我隔离?或许能让大家参考。
    答:我个人的措施不会推荐给别人。同时我并不怕得病本身,我只是害怕把病传给别人。
    问:那接下来两个星期都打算呆在同一间房间里吗?
    答:这一点无可奉告。呆在哪里是我自己的隐私。

    问:是否还能再度说明一下到底为什么删掉了视频?
    答:这段视频没有任何针对哪个人去怼的目的,因此视频里避开了对具体个人进行点名。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误解以为我在怼某个具体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留着这段视频会招来更多误解,形成我和他人的人为对立。但其实我对谁都是一视同仁地基于科学进行讨论的。发这段视频的目的是促成改善,当时在船里的时候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我发了视频。然后发了之后获悉船内区域划分正规到位了之后,这段视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问:所以您是觉得视频起到了警钟效果了对吧?另外WHO呼吁不要过度反应,但现在有很多活动开始取消,您觉得这个算是过度反应吗?
    答:我不知道我自己算不算是扮演了敲响警钟的角色,是否成功敲响了警钟。但船内情况的确改善了,这个变化令人欣慰。我赞同不应该过度反应,同时从一开始到现在想法都没有变化,那就是日本不能重蹈武汉的覆辙,政府有必要对最坏情形做好准备。这个时候要做的是对一个事件从两个方面来考察,非常谨慎但非常冷静。现阶段没有到需要取消活动,避免外出的程度。但必须警惕,同时不应该陷入恐慌。

    问:根据日本NHK,游轮上有两名乘客已经死亡。你怎么看?比方说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死亡率比较下来你的见解是?
    答:和中国进行比较的时候,日本国内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数还少,因此死亡人数上稍有变化,对于整体百分比的影响就很大。假如100人感染中死亡3人,那么死亡率就变成了3%。所以说现阶段和他国进行死亡率比较还有点太早,不敢随便评论。

    问:在船上所目睹的情况可以理解为科学决策上的反面教材了对吧?船上经验有什么可以用到其他方面的?
    答:日本没有CDC可以说是一个原因。要说为什么游轮上的防疫措施不够恰当,我认为其原因是我们缺乏一个判断基准。船上对策团队认为他们进行了区域划分、谨遵感染预防流程、穿上了PPE(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于是认为这样就能够遏制住感染的扩大了。但在我看来,光这些是不够的。这是因为这些做好之后,还要能够严格区分干净和污染,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PPE。同时感染者若还能在船内走来走去的话就有可能引发二次感染。病毒是看不见的,干净还是污染的区分至关重要。就算手册上定得很细,实际操作中若没有一个对于什么是干净的什么是污染的状态加以区分的判断基准,那么手册本身指定的细节很容易被违反而出现风险。通过和塞拉利昂那时候抗击埃博拉的经验比对,我体会到了这方面的风险。感染预防需要一整套训练、经验和系统,如果没有的话,就无法真正建立判断基准,而这一切都囊括在CDC这个机构的作用之中。这就是我的体会。(补充阅读:一国的公卫沟通岂可仰赖钟南山。)

    问:也就是说对于船上隔离措施本身你并不反对,反对的是船上具体实施的操作,这样理解没问题吧?从过去抗击埃博拉等应对经验来看,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对?
    答:不反对隔离本身。对于游轮的决策非常困难,在决策责任者角度上来看可能很容易陷入悲观。同时船上环境决定了要保护人员不受感染也非常难,这是船上结构造成的问题。让人下船还是留在船内?如果选择前者,那么岸上城市里可能感染扩大。但如果选后者,那么船内可能发生扩散。无论选哪一头都没有完美方案,所以下判断是非常难。但如果选择留在船内,那么虽然大家很可怜,但14天隔离是必须严格执行到底的。万一发生二次感染,则必须从头开始重新来过,这对谁来说都非常痛苦但没有办法。遵照14天隔离流程严格检测,每天确认有没有发生二次感染。昨天展示的数据显示没有发生二次感染,但后面的检测也不得不继续跟上、更新。我去过北京SARS现场、我去过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现场,想要再说一遍的是:哪里可能存在病毒是必须明确划分出来的。这里面有很多细节:医院、帐篷、船、车等等。有意见认为大型船舶的应对方式和医院不同。技术上而言这没错,但判断基准本身没有变化——一定要把干净和污染区域分开,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严格遵守。在非洲的时候很多操作在帐篷里展开,这些帐篷被完全划定为红色区域(Red Zone),进入这些区域必须严格穿戴PPE。但是要离开这个区域时就要按照正确流程脱掉PPE然后外出,并且接受监测。当时就是以这个方式来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的。Green Zone、Red Zone的区域划分对于保护医护人员而言至关重要。
  • S
    Simy
    这个人回答非常理性,确实是搞科研的人应有的态度和素质,比起国内某所某研究员强多了
  • z
    zuccbtpig
    【日本厚劳省官员称不像哥斯拉那样咳嗽就不会传染】20日获悉,在接纳从“钻石公主”号游轮下船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等的日本爱知县冈崎市举行的居民说明会上,厚生劳动省东海北陆厚生局局长金井要发言称,只要没有像“哥斯拉”那样大声咳嗽的人就不会传染。厚劳相加藤胜信在20日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道歉称:“在居民抱着不安来参加的说明会上作出了非常不合适的应对。是考虑不周的发言。将在掌握情况后进行应对。”http://t.cn/A6hYOglq
  • s
    sp19860117
    日本官僚主义也很严重啊
  • a
    amm
    哪个版本的哥斯拉
  • D
    DragonHeart
    喷了,这么先进发达的大日本,居然没有CDC???觉得本国人民卫生素质高就可以了?
  • a
    askesis
    搞新部门抢了别的部门的职责怎么办 首相直接就能和cdc建立联系 官僚们还怎么互相通气
  • d
    dznylon
    哪个形态的哥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