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应当与火车竞争

  • 为何不分手
    转的 过年想买打折的机票 :D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居民乘坐一次飞机,其费用只占到月收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在中国,一张机票可能要花掉人们薪水的一半,甚至更高。小时候老师对我们说,中国神话寄托着人类飞翔的梦想,但直到今天,有机会偶尔访问蓝天的国人还只是个小数目,在13亿人口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我想,即使是月薪上万的白领,自掏腰包坐一回长途飞机,也要下点狠心或怀着一份过年的心情。
    相信,不少收入不高的人们首次飞翔的梦想是通过民营航空实现的,春秋航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近日,颇受关注的春秋航空又有新动作,《河南日报》11月21日报道说,春秋航空欲再推1元机票,力争明年平均票价再降10%。这一举措表明了春秋航空誓将低价进行到底的决心,其低价战略并没有因去年领到一张15万元罚单而有所改变。该公司负责人认为,目前该公司航班客座率为95%,余下的5%空余座位是一种资源浪费,与其白白浪费,还不如1块钱卖掉,不但赢得口碑,还能让更多旅客乘座廉价航空。
    绝大多数人一定认为,春秋航空此举不过是同国有航空大佬竞争的一种炒作手段。这样分析固然符合常理,但我却认为,人们把春秋航空看得简单了。
    关注过春秋航空的人们都知道,该公司票价便宜的程度,连许多火车线路都自叹弗如——国内大部分航线执行的机票价低至299元、199元、99元、1元不等。不过,推行1元票价曾让春秋航空倒了霉——去年,吃了济南物价局开出的一张15万元罚单,理由是违反“政府指导价”。最终,1元机票只卖出了400张就匆匆告别了济南市场。对春秋航空来说,这点损失不算大,真正受损失的主要是济南人民。当然,国营航空公司会成为表面的受益者。
    为什么说春秋航空损失不大?因为春秋航空很有钱。不要以为,老是执行接近于火车硬座票价标准的航班不赚钱,最新的统计数据是最好的说明: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营收4.3亿,利润超过去年同期。这么低的票价也可以赚大钱,春秋航空的秘诀是什么?我认为,是他们敢于同火车争夺客源的决心。我们知道,中国的火车实在太拥挤,而飞机空座率又太高,同火车竞争提高飞机的上座率,不仅是民航的一条出路,同时还会起到类似于经济杠杆的作用。
    很多人都听说过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爱尔兰的瑞安航空、美国的美西南航空等公司的大名。这些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擅于提高上座率。为了争到客源,有些公司甚至提出了与长途巴士进行价格竞争的口号。如此看来,春秋航空并不是把国有航空当作主要竞争对象,主要对手应当是火车或长途汽车。适当的低票价,将使航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空座率居高不下,哪怕票价卖得很高,本身就已经出现了资源性亏损。
    与低价航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应承担着一定公益使命的国营航空公司,虽然票价高得让大部分人消受不起,但始终都在喊亏本。对于这点,一位国营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曾经这样解释:从理论上讲,在国内经营航空公司不可能不赚钱,然而实际上,航空公司这只“大肥鸡”早已被“看不见的手”撕光了。
    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并非真的看不见。譬如,航油垄断、机场垄断以及售票垄断等这些“手”就很容易看见。拿机场来说,除了收取万元航班起降费,还要额外收取机场建设费。事实上,有些城市的机场建设多年来并无明显变化,机场生活区的建设倒是日新月异。对这些明显多于国际水平的“手”,愿不愿痛下杀手,事关国营航空的竞争力,事关更多国人是否坐得起飞机。
    民营航空的介入已经冲击了国内航空市场,机票价格的松动就是明证。从表面来看,这对在垄断体制下娇生惯养的国有航空形成了一些压力,但对促进国有航空公司的改革决心,最终实现利国利民,意义深远。
  • a
    aweiwei
    所以每次坐海航的航班,在首都国际机场都要做那种电车另外绕10分钟。而国航的就能直接出站。

    民航收钱太狠!
  • O
    Oldman
    只有打破行业垄断,行业才有发展。民营资本应该大举扩张才对。
  • 为何不分手
    过年买票太郁闷 今年还是做飞机好了 一来一回就要4千个大钱 平时可以打3折的
  • k
    kagez
    这个不一定的吧,国航在首都机场要摆渡的航班也多了去了。
  • 水星的爱
    我反对,飞机飞行的时候,对臭氧层的破坏非常大!!!!
  • s
    sceic
    这就素你的不对鸟,ZBAA乃CA主场啊~
  • s
    sceic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敬爱的胡CORE也相当节省的说,他的专机在平时仍然是人民的。
    记好了:B-2427 没准你哪天也能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