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之痛:iPhone供应商出走越南

  • 索尼之父
    本报记者 徐芸茜 东莞报道

    4月17日,阴,东莞东城区桑园工业园区内的马路上空空荡荡,沿街的商铺、网吧生意萧条。

    位于园区内万士达道1号的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厂门前,三两个保安严把着大门,偶尔可见一两名女工从里面走出来。见到记者上前,一名保安拦住记者询问:“是应聘去越南工厂的吗?”

    东莞万士达是台湾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在大陆的两家制造工厂之一,拥有工人2万多名。胜华科技是集LCD、LCM和触控屏生产于一体的台湾制造厂商,也是苹果iPhone触摸屏的供应商。

    消息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鉴于越南劳动力成本较低,该公司计划在越南建厂。

    记者经采访证实,该公司确实计划在越南北部北江省投资1亿至1.5亿美元建厂,新建工厂将给苹果iPhone和iPad生产触摸屏。越南的新工厂计划招工近万人,并有望最早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投入生产。

    越南新工厂建成后,是否意味着东莞的老工厂将外迁?“我们选择越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比中国大陆,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但我们在大陆具有相对高的产能,会继续将这里作为研发基地,同时生产高端产品。”该公司一位不具姓名的主管对本报记者说。同时,他并不否认在成本压力下大陆工厂减产或外迁的可能。

    广东东莞是闻名世界的制造业重镇,外资企业众多。记者从接受采访的东莞企业了解到,受东盟环境影响,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萌发转移之意。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更为该区域的投资优势增加了砝码,让东莞不少企业引颈相望。

    东莞艰难转型升级之际,制造业工厂纷纷“出走”,让东莞面临两难——一方面担心造成本地产业“空心化”,另一方面又希望借此机会“腾笼换鸟”,推动产业升级。

    但不管怎样,在人民币升值、招工难等背景下,产业转移是中国出口企业的必然选择。

    招工难

    格外冷清的大街,随处可见的招工信息,让人感到东莞企业招工难越发严重了。

    桑园工业区内,几乎每个工厂门前都张贴着这样的招工信息——“常年招聘女工,月工资2000元左右。”很多工厂已经将门卫室直接改成了“招工处”,尽管这样,仍招不上来人。

    记者在东莞万士达的宣传画报上“月净收入”一栏看到,原有的“2000-2800元”被用红笔明显地改为“2600-2800元”,可是前来应聘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工资上涨了30%,就是这样仍不好招人。”工厂招聘代表陈小姐说。

    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让万士达这样的大厂也开始吃不消,因此考虑转移到越南建厂也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胜华科技发言人杰伊·黄向记者表示,该公司计划在越南北部北江省投资1亿至1.5亿美元建厂。他称,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中国大陆的33%至40%。而且,越南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据了解,目前越南工人薪水大约每月100美元,折合人民币600多元,而目前东莞一个最普通工人的工资都要2000元上下。相比之下,越南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越南处于东南亚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越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策优惠,与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印尼等国相比,越南是企业转移最好的选择。

    据杰伊·黄介绍,胜华科技已获得越南当局批准投资最多2亿美元建厂,新建工厂有望最早从第三季度开始投入生产,最初每月可生产1000万个薄膜晶体管模组和“数百万个触摸屏模组”。

    “越南新工厂投入生产后,大陆将会作为公司研发基地,同时生产高端产品。”他说。

    据悉,胜华科技在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已投资5亿元建全球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该项目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投产。随着研发基地及越南新厂的建立,胜华在大陆的工厂也将面临着减产和外迁的选择。

    移师越南

    从高产业梯度地区转移到低产业梯度地区,这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内的能源、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等价格不断攀升,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纷纷转投海外发展中国家。

    中国台湾仁宝集团早在金融危机之前便考虑在越南建厂,但这一计划因为遭致金融危机而搁浅,而去年三季度该集团位于越南的新厂也正式投产。总经理陈瑞聪对记者表示,公司在国内投资新建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而制造工厂则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不单单是电子行业,其他行业也都有类似动作。

    东莞裕元鞋厂的“东家”——台湾宝成集团的工厂在越南、印尼等地已遍地开花,东莞裕元鞋厂也有这方面的规划。东莞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也向本报记者透露,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的契机,该公司准备将部分生产线往东南亚转移,这对以后规避贸易摩擦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吴振昌表示,考虑转移的生产线包括出口欧盟和东盟的产品生产线,东南亚劳动力原本就便宜,再加上东盟对欧盟出口可以免去16.5%的反倾销税,完全可以抵消原材料运输的成本。

    “越南河内台商会”名誉会长陈耀奎分析表示,因为到大陆投资的台商担心一旦大规模迁移可能引起政府不满,所以刻意减缓了迁移速度。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多企业投资暂缓,尚处于观望状态,但台商对越南的投资一直兴趣不减。

    毫无疑问,东南亚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产业转移的首选。因为看准了那里的成本优势,制造业企业便将其作为了减轻成本压力、扩大生产和转型升级的捷径之一。

    产业升级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企业纷纷移向东盟地区,这对中国的制造基地优势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长期关注东南亚政治经济形势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勤对记者表示,中国搞产业升级,一部分企业转移出去是必然的,其中一部分企业肯定会选择东南亚国家。但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所谓的“潮流”,因为东南亚国家都是中小型国家,容纳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

    不过硬币都有两面,在中国制造之都地位受到动摇的同时,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国家社科院区域经济室教授王学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一轮国际性产业转移浪潮中,发达国家的企业虽然将其工厂转移出去,但对这些工厂的控制力丝毫不见减弱。发展中国家承接了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而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仍然留在发达国家。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企业工厂可以搬迁,但企业总部对技术研发、品牌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监控、物流、销售等的管控工作不会削弱。这就好比放风筝,风筝放飞上天,但线绳仍牢牢握在手中。

    世界离不开“车间”和“制造”。没有了中国制造,取而代之的便是“东盟制造”。廉价的中国制造慢慢退出世界舞台的同时,涅槃而生的应该是中国制造的科技和创新。

    http://www.sina.com.cn2011年04月23日 00:21 华夏时报


    查看所有2004条评论 >>

    [本帖最后由 索尼之父 于 2011-5-12 18:18 编辑]
  • w
    wouwou
    腾笼换鸟你麻痹,有你这样限电腾龙的么?

    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不受影响,TMD自动机被你搞的一塌糊涂,我们公司也打算去越南了

    你妈逼你不会规划统筹别拍脑袋啊
  • s
    stryker
    玩具制造业有些已经出走越南了,变形金刚有部分产品已经在越南生产
  • 红叶
    印这么多钞票的后果
  • c
    copper641的马甲
    很好,很强大
  • n
    nick`
    以前的中国是不也是靠廉价劳动力吸引外资的么。。。。
  • E
    Eurydice
    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不比从前了
  • A
    AYUMIMMMM
    本来就要产业转型,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做第三世界额国家!!!LS几位觉得是否对呢啊
  • f
    freeznland
    越南要是过两年成本也高了,要搬去哪里?非洲?
  • 扑街仔
    漂亮的工厂妹也赶快转型吧
  • 咕噜咕噜咕噜
    求问转什么? 转山寨吗?
  • r
    ricky870727
    这个牛B!
  • g
    ggttww
    早该转型,可惜没开始就准备结束了
  • 暗蛹
    都转服务业吧。
  • f
    fakeman2
    富士康也是苹果代工,转去越南吧
  • b
    biorobot
    为啥我会觉得miv比mic的洋气捏?
  • 坚强的鸡蛋
    印度:中国正在失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这可以是我们的机遇。
  • h
    handsomeken
    先成都和河南。
  • c
    copper641的马甲
    还是滚远点好,这些企业都是污染大户
  • w
    wouwou
    越南有这么容易设厂么?

    越南工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够一个月的花销了,立马不干,什么时候钱花完了再继续回来工作;
    印度更麻烦,工人1个月22个工作日里面能认真工作9天TMD你就高兴吧。
  • w
    wouwou
    东莞企业大部分都有ISO14001,环保检验过关

    污染大户?



    兄台多往内陆地区看看吧,一个漂染厂就顶东莞一个镇了
  • r
    restore
    本质不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沂值么?
  • 天堂任鸟飞
    不可能永远都当加工工厂的
  • w
    wouwou
    我所能想到的有两种出路,一种是走大型代工的路,几间大厂垄断以降低成本

    另外一种是走技术路线,以这些年来的经验进行生产模式自动化。

    厂商去越南治标不治本,人手制造精准度低,资源浪费率高。以前可以,现在肯定无法长期坚持下去的,最后只能做低端产品,没有意思。
  • h
    hkt3010
    同样是nike,越南产的比国产的做工就要好一些,不会是心理作用吧。:D
  • y
    yuristyle
    手里的阿迪感觉越南制造的大部分比国产的精致点。头二年有款国产的切尔西外套还能再糙点吗。
  • c
    csnlm
    也分国内哪个厂生产的,据说nike 东莞产的做工比较好,就是鞋标上标Y3的
  • s
    silvia28
    走吧,不要回来了
  • h
    handsomeken
    垄断和低成本有什么关系?
    装配工序不可能自动化,必须手动……
  • h
    handsomeken
    您难道以为越南老挝在这些地方能比我们好?啥叫发展中国家?
  • h
    handsomeken
    所以要转型啊。产业救不了国?金融救国么?233
  • d
    dayi
    靠挤压人力成本生存的公司都可以屎了。
  • 逸姬
    不如民工…工资涨得太慢,还给算错!!
  • N
    NY101
    我可没说金融救国哦。我没有这种非A即B的这种想法。 也不存在这种一剂万能灵药。
    我想表达的,不过是这样的观点:任何单一的解决办法都无法终结即将面临或正在面临的困境。
    靠单一解决方案或者口号就可以万事顺利,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幌子。

    转型一词真是太有欺骗性了。中国就从来没有过高附加值产业么?没有过高科技产业么?下场怎样了?有多少企业成功了?
    要想了解中国经济第一次腾飞,可以去看看费老的江村经济。那次经济的发展难道全部都是负面的吗?没有值得学习和继承的地方吗?
    加入WTO或者是和全球经济体系结合的更紧密的现在,面临的问题,哪些是我们自找的,哪些是经济体产生的,要分析清楚。

    中国缺乏的东西有很多,当下中国最缺乏的是健康的经济环境和健全的法制。不要去暴力挤占有真正活力的民营和独创性企业的生存空间才是正道。
    温州商人还在做打火机的时候,他们的原材料成本控制可是世界领先的。不过可惜他们不愿意投入更多在高端产品研发上,这是为什么?

    我之所以说产业救不了国,是因为救国不是一个人,一个行业,一个口号的事情。而且这个国也不是你想救,就救得了的。
    说句洋文,be careful of what you wish for.
  • w
    wouwou
    economic of scale......

    另外说一句,我们公司从06年开始就推行自动化转型了,所以对于限电是深恶痛绝,工资提高请不到人表示影响不大
  • h
    handsomeken
    规模和垄断是两回事。
    手机产品的装配和汽车的很多工序实在没发自动化。
  • h
    handsomeken
    这不是您喊口号我跟着喊喊么,一条腿怎么也跑不快的。
  • 我爱玩机机
    那富士康怎么办
  • 舟易行
    一点也不对
  • 舟易行
    一点也不对
  • 电音痴汉
    马木留克。
  • z
    zero3rd
    结合中国的人口以及劳工的职业素质,
    我很难想出有什么其他产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能够替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实体经济才是根基,什么服务业、金融业都是寄生在其上的。

    [本帖最后由 zero3rd 于 2011-4-25 21:25 编辑]
  • s
    shiningfire
    房地產絕逼救國
  • w
    wouwou
    是这么说没错

    但是10年以前的劳动密集型工厂里面打工,辛苦个3、5年,农民工回去乡下能盖房子娶媳妇

    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