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未来如何?

  • b
    bigwizard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6-28/002022715232.shtml

    造富第四极

    ——“第四个副省级新区”猜想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李妍 ● 王群|西安报道

    1992年,横跨黄浦江的松浦大桥是大上海的贫富边界。

    向东望去,外滩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向西望去,浦东阡陌纵横、杂乱不堪。

    同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迎来了华丽转身的机会,成为我国第一个副省级经济区。

    八年后,上海浦东新区有了新称谓——“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

    松浦大桥成为见证者,连接上海外滩与上海浦东两个时代的鼎盛繁华。

    2009年11月,天津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第二个副省级经济区。

    在这片荒芜的盐碱地上,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高新出口加工区成为点燃燎原之势的三颗星火。

    一年后,天津滨海新区脱胎换骨,成为“环渤海明珠”。

    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为后继者——我国第三个副省级经济区、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重庆的目标是,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长江上游商贸金融中心。

    两个月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封面文章称,重庆两江新区是“长江上的芝加哥”。

    它们共同的身份——“副省级经济区”被称为“新阶段特区”,其定义是:我国在特定地区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划不变,行政级别提高,享受政策、税收、发展平台等方面的特别照顾。

    它的另一个定义是:一个经济区被盖上了“国”字印,背后是最强大的国家支持、最实惠的倾斜政策、最具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本。

    2011年6月,位于中国西北的陕西西咸新区成为第四个幸运儿。

    西咸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核”,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它承载着将西安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并以特殊的战略地位、重要的资源效应得到了“国家级”支持。然而,其管理体制冗繁、向心力不足、定位不清等问题也饱受外界的质疑和诟病。

    西北重地,一个“国字号”新区振翅欲飞,等待它的会是什么?

    6月13日上午10点,陕西省省长赵正永、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和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坐在国新办的主席台上大声宣读《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副省级新区”一锤定音。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陕西也激起了沸腾之声。

    陕西、西安、咸阳三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正在同步直播,当地的《华商报》用半个头版发布了超大字体的标题“西咸新区:中国第四区”……

    西安北二环,“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称“西咸办”)的牌子被摘下,换上的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管理委员会”(下称“西咸管委会”)的标牌。

    这意味着由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副主任李忙全带队的西咸办成为了历史,由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挂帅的新任领导班子将承接“中国第四区”的所有期望和未来……
  • 恶魔哭泣吧
    未来如何,西安众很是关注啊
  • v
    vaonon
    真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