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更新模式下游戏机产品线布局探讨

  • 卖哥
    Neo和天蝎的存在似乎预示着,未来游戏机将和PC、手机那样采用软件兼容前提下的提升硬件的新模式。
    当然,如果天蝎和Neo的市场反响不佳,游戏机企业重走旧模式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但在此场合,让我先假设它们获得成功,使得游戏机从此走上了兼容性更新的道路,我想在这个假设前提下,探讨一下未来游戏机产品线的布局。

    首先,会有一台功耗150W左右的旗舰主机,拥有光驱和硬盘,具备最新最完整的功能支持,这台主机的基准售价将会是499美元,也许有人会觉得PS4当年售价399美元凭啥这个要多100。我认为PS4当年没有低端的兼容产品线,需要压低自己的价格,而已经形成完整多级产品线的游戏机将不再依赖这一点,和PS4起步只有500GB不同,这台旗舰将会起步就会拥有一个现在2TB硬盘价格级别硬盘,然后卖499,充分的拉开和下一档次产品的距离。甚至会有卖699美元,标配可编程手柄,硬盘是相当于240GB SSD+2TB 机械盘价格的组合的土豪版旗舰机。

    其次,会有一台功耗70W左右,性能大致相当于上一代旗舰机的性价比主机,拥有光驱和硬盘,具备大部分功能特性,甚至是一些上代旗舰还不具备的新特性,类似X1S的4K与HDR输出。基准价格299美元,相比上代旗舰会在性能以外的地方缩减成本,比如说上代旗舰会用相当于2TB价格的硬盘,而性价比主机会是相当于500GB价格的硬盘。

    前面说到的两项,实际上也是我对Neo、天蝎还有微软索尼Slim产品线定位的解读。

    然后开始的就是猜测了,在新一代主机旗舰发售的时候,两代前的旗舰机应该也只过了6年,对过去的游戏机来说发售后6年应该还是基本上能玩到新游戏的时候,而且这两代前主机的性能应该还是明显大于当时的集成显卡的,我认为这个级别性能的设备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出一款更迷你更廉价的设备,性能相当于上上代的旗舰主机,上代的性价比主机,我认为是可行。这台主机应该功耗在25W左右,会删减掉很多功能,甚至包括有线以太网和光驱,只保留无线网和硬盘,从而极大的降低成本和缩小体积。基准价格199美元,带相当于500GB价格的硬盘,可能附带遥控器(毕竟体积会更类似与电视盒子而非游戏机)。因为这产品线的出现最少也是2019年,当时云游戏会比现在成熟很多,我相信这台价格最低廉同时外形小巧的主机将会是云游戏消费者主要的选择。

    最后,三代前旗舰主机的性能,如果用最新工艺优化,完全有可能放入移动设备之内了。那么也就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推出一款掌机产品,一个功耗小于10W卖299美元有着平板尺寸带触摸屏的掌机,一诞生就拥有着过去9年所积累的家用机游戏阵容并被掌机游戏的开发者接力支持,同时还可以蹭到同期的手机游戏。此外它是一个对云游进一步优化的设备,虽然用于玩游戏只有2~3消失的续航,但是仅仅用于云游戏的场合,大部分元件处于休眠状态,续航将可达10小时以上。虽然并不如上面199的盒子廉价性能还更低,但其可携带特性将作为优势,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除了云游还没有到位之外,这也是我对NX产品定位的解读。

    对于新游戏的支持,我认为旗舰主机和性价比主机将拥有100%的新游戏,而盒子可以支持到80%,掌机大约有50%,但是掌机有掌机向游戏和手机向游戏,其中触屏类游戏还是独占,阵容反而是比盒子更饱满的。
  • 卖哥
    这也是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的策略,游戏机优势不明显可能经受不起重启式更新了,兼容更新将有更小的风险。
  • 卿卿雅儿
    我觉得你想多了,NEO改名叫PS5,天蝎改名叫XB2,你就理解是怎么回事了。只不过以前主机是6年一升级,现在变4年罢了。至于理由,PC党已经能接受2000块的显卡,主机党还不能接受599刀的主机。
  • 卖哥
    名字其实是次要的。
    同一款游戏可以在前后两代设备上运行,而且在高配设备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就是兼容性更新。
  • z
    zikimi
    不谈画质,对开发商而言仅仅优化一代主机都很难保证帧数体验,三个产品线的话对于中小型开发商简直是个灾难
  • 卿卿雅儿
    我记得PS3运行PS2游戏,或者PS2运行PS游戏,以及X360运行初代XB游戏,画面都有提升。

    要说变化,就是主机的三大件专业化越来越高,PS2时期索尼能自产,PS3和18摸合作,现在只能找农企统一做。所以你说的这个变化,其实是农企x86方案平滑升级带来的。

    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乎100%的厂商都做PC游戏,包括索尼自己。PC游戏都支持这种特性,大家早就习惯了。
  • n
    normalli
    本世代主机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pc的架构,其实已经是在为平滑升级考虑了吧。
  • 卿卿雅儿
    是因为同等成本下,无论索尼自己做还是找18摸,性能都比农企低很多。这也是半导体发展的后果。
    PS2时代,索尼自己造的EE就能和PC对抗,PS3时代,需要和18摸合作cell才能对抗PC。
    现在18摸都对抗不了按摩店了,只能直接买按摩店的货。
    当然,以上特指游戏主机用的系统。
  • a
    alexwu
    你这个关系问题就没有摆对,PS2时代主机如日中天,根本就不可能把PC这种边缘角色当对手,也正是因为被胜利完全冲昏了头脑,才有了Cell的诞生。Cell的策划很早,没记错好像是01-02年那时就开始了,是索尼和IBM两大巨头各怀野心而一拍即合打算莽一波的产物,说“才能对抗PC”,人家根本不是往那方面想的。
    PS3这一代可以说就是为主机设计理念转型付的一笔学费,当然也不完全亏,有输有赢。
  • 卖哥
    当时索尼对产业模式有自信,但是对性能的自信我不认为有,ps2被一年半后的xbox碾压可是经历过的。
  • a
    asdfg
    游戏机比起PC的优势就是便宜,以及插上就能玩。适用场景主要是客厅,不是书房。
    然后和大多数乐于研究各种软硬件设置的PC用户不同,游戏机面向的主要是根本不关心配置(以及画面是否最优),主要关心怎么才能玩起来的人

    画面很重要,但不是重点,重点是包括手柄在内的游戏体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最关键的是易用性,以及在客厅这个场景下最有效的使用方式。
    于是,游戏机搞多种CPU配置就是找死。
  • a
    alexwu
    我回复的是他的帖子,说的是“对抗PC”的问题,跟你说的完全两码事,主机产业内部竞争很正常。而且当年的主机业,“对性能的自信”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碾压?so what?难道Xbox就卖到第一了?主机是靠生态良性循环来竞争的
  • リュウセイ
    手机游戏适配从4S到6S的苹果和各种五花八门的猴机
    PC游戏适配高高低低那么多的配置
    不都做过来了
    而且现在主机用X86架构之后,同时兼容三个平台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以前没有这种要求厂商一开始做总归要发点牢骚
  • 卖哥
    如果说对产业模式的自信,那我觉得并没有动摇过,现在游戏机版相比PC版大部分还是要早上市一周甚至数月,要知道核心向游戏是上市第一周就卖掉全寿命7成销量的,不能第一时间玩到游戏就是PC致命的弱点了。结果也很明显,核心向游戏的销量游戏机版占绝对优势。
    同时因为对性能的自信其实并不存在,所以接受那些被PC分摊了开发费用的PC兼容部件以降低研发成本自然不是什么困难的抉择,自然而然就会变成现在这样的。
  • 卿卿雅儿
    我说的对抗PC,不是指对抗PC游戏,而是指对抗NV和amd。
    简单的说,2000年的时候,索尼自己就可以在相同成本下做出和AMD实际表现接近的硬件。
    2006年的时候,索尼搭上IBM也能做出能和AMD一战的硬件。
    但是到了2013年,已经没有同等成本下能和AMD一战的厂商了,尽管我们天天黑农企,但399刀的主机,真只有AMD竜做出这个性能。
  • 卿卿雅儿
    上市一周卖掉7成小量其实是主机模式得缺点吧。毕竟PC游戏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主机了,并且差距还在变大。
    我不觉得主机现在有模式自信的本钱。
  • a
    alexwu
    但是你这个逻辑我有点没明白,如果说IBM做个处理器出来是想进场玩一局这很正常,索尼这种跟它们属于上下游关系的厂商为什么要“对抗PC”?它们存在什么竞争关系?为什么要对抗自己的供货商?原来EE是为了和PC硬件厂商对抗?不是,说到底为什么要跟AMD“战”?索尼不是只为了做游戏机而已么?抱歉用了这么多问句但我真的没明白你的思路。
    哦我突然明白了你是不是这种思路,说错勿怪。就是日本人最喜欢的那一套,什么东西都一定要搞一套自己的标准来玩,不然浑身难受,就像索尼的蓝光、MD、UMD、记忆棒和PSV专用存储卡那样?所以游戏机的芯片设计如果不握在自己手上就不行?
  • 卖哥
    这四个产品线是同一个平台,就像各种不同配置的windows PC一样,只不过性能低的型号跑不动新游戏而已。
    所以不存在第三方愿不愿意的授权问题,而UI也不需要非常合适,卖点是可以携带玩老游戏。

    关于云游的续航很多携带设备能看网络视频10小时以上,而云游基本等于看片。

    此外,普及不是任何一个设备的问题,他们是高度共享资源并依靠定位差异渗透不同级别的细分市场来提高普及的,尤其是服务的资源共享和服务普及。
    为啥苹果开始只做一款手机,而现在ios设备的屏幕尺寸已经五花八门了,就是为了占据细分市场呀,不算mac,不算手表、电视这两个ios的衍生。只算应用通用并且现货在售的ios设备,屏幕从ipad pro的12.9寸到ipod touch的4寸,性能从ipad pro的A9X到ipad mini2的A7,CPU差不多2倍半,GPU差不多8倍(当然因为低性能芯片不是新工艺流片的,功耗相比新芯片没有明显差距)。说真,不比我说的4线主机上下界宽了。
  • a
    alexwu
    “所以不存在第三方愿不愿意的授权问题”,你表达的愿望是美好的,只不过ps4家族目前不可能了,因为游戏开发模式就没匹配。等十年以后ps5家族产品线铺开再说吧,前提是索尼和其他三厂打算听你的。UI不多说了,随意,大家开心就好。

    云游和平板看片没有任何可比性,首先看片你要看什么片,土豆优酷那厚颜无耻的480p“高清”跟云游要求的数据吞吐能一样?网卡的功耗能一样?而且游戏机必然要为了保证操作的同步性对流量进行压缩优化,这个需要SoC来处理,更不用提那些其他模块耗电。然后,游戏机的设计是一个比平板要复杂的多的问题,因为它必然需要实体按键,所以在整个产品的重量、体积、手感、发热、元器件排布方面需要通盘考虑。我随手找了些续航测试结果,ipad air 2是七个多小时,屏幕更小的mini 4浏览网页的续航也只有九个小时。我不知道你这个10小时以上的标准到底是基于哪些产品,但你要明白,就算这个续航可以通过堆电池做出来,你原意抱着一坨电池玩不等于别人也原意。在可见的未来,手感发热各方面取得平衡的前提下,五小时游戏已经是出色的成绩。

    普及不是任何一个设备的问题?你不是举苹果做例子吗,大声告诉我iPod为什么不出了?iTouch为什么更新频率那么慢了?我觉得你思维像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社会的单纯孩子,就是很简单的“厂商做几个机种出来,然后大家去买,完了,皆大欢喜”。实际上产品线的维持是需要方方面面付出很多的,从设计采购装配,和代工厂合作,到宣传推广商战,各个市场指定营销策略,建渠道,都是最起码的,这还没说对于家用机和掌机各自的游戏产品开拓,更是深不可测。付出这么多你跟我说不需要普及,建议你去当索尼第一大股东,看在你无私付出这么多的份上我到时一定买份299支持,至于499那些谁爱买谁买。

    为什么苹果产品线可以那么广,因为手机和游戏机的产品性质有根本不同。人人都要有手机,但不是人人都要有游戏机,这就决定了市场容量不同,所以产品线不可能简单照搬。说了这么多你明白过来没有,你说的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极客工程师思维,你所有的内容都在谈硬件,硬件,硬件,但是你对“产品”“市场”这些词一无所知,纯粹拿硬件去分析市场。如果你是觉得“反正我作为玩家就是喜欢主机多出几个型号,而且硬件上来说也可以实现”,那我觉得此帖可以终结了。因为我觉得我们已经说不出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了。
  • 卿卿雅儿
    简单的说,索尼自己也是传统的半导体硬件生产商。
    你用AMD的芯片,AMD是要赚钱的,这部分钱一般是索尼自己亏本卖硬件不贴掉,而且供货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如果用自己的芯片,一方面可以省下AMD的利润,还能自己控制供货,说不定还能推广自己的标准。
    如果是和IBM的合资厂,至少部分利润能回流,而且对供货商也有一定的控制权。
  • 卖哥
    我没觉得PS4有啥不可能的,我也不觉得开发模式需要多匹配,PS4已经是一个所有游戏都有电子版的平台了,对于未来的掌机,简单的用一个兼容硬件直接运行网络发行的游戏即可。
    大屏幕的到了小屏幕UI会有问题,是的,但我觉得是部分游戏有问题,UI没问题的游戏也多的惊人。
    而且我能举出更多问题,比如不支持eyetoy、PSVR一类外设,或者支持了也没实用价值,但即使排除这些专用外设游戏,一上市的游戏数量仍旧多的惊人了。

    因为硬解码的普及,看片几乎是所有亮屏操作中最低功耗的行为。
    JEITA标准续航爆炸随便一台日本笔记本都敢写10小时级别,和实际完全不符,就是因为那个测试是在测试播片。
    至于说移动设备的案例
    http://tool.zealer.com/post/29
    30分钟网络视频6%,15分钟游戏9%,基本上是3倍功耗。
  • 卖哥
    关于产品线的问题
    苹果精简掉了传统的ipod设备,但ipod touch只是更新间隔较长而已,并没有从产品线上消失。
    这也是兼容带来的好处,要是那么小众的智能设备,肯定没有人为了那么小众的设备专门开发应用,但是因为可以兼容应用所以还是有用,而苹果也只需要很小的代价就能额外占据一块细分市场。

    关于说游戏机不像苹果那么有市场,然而那些市占率不及苹果的手机其实更丧病,小米魅族如今都以100人民币为间隔在铺设产品线。
  • 卖哥
    斧子谈不上,但腾讯真有可能。

    现在还缺一个适合用手柄在电视上玩的MOBA呢。
  • 卿卿雅儿
    实际上这个很难,PC游戏能超过主机游戏,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多样化的硬件吸引了不同的人群。
    比如LOL,王思聪是用5万块的顶配电脑在玩,小学生是在网吧用低配电脑玩,公务员在办公室用联想政府特供机玩,大学生在宿舍用笔记本玩。“沙发大电视”听起来是个优势,但实际上会丢掉很多潜在用户。
  • w
    warachia
    我现在是活在2XXX年?
    睡一觉起来PC游戏销量就已经超过主机游戏啦?
  • 卖哥
    家用机的MOBA不会照搬LOL,应该会更娱乐一点,操作类似暗黑3家用机版。

    此外我的意思是,腾讯是拥有游戏开发资源的,腾讯旗下有EPIC、Riot、Supercell,这三个企业至少在部分游戏的开发上是第一梯队。所以腾讯真的有机会,但是斧子不行。
  • 卿卿雅儿
    只要渠道足够强大,第三方就会花钱上。
    比如手游,我玩的MA是网易代理的,但渠道就是腾讯平台,用微信账号登录(当然也有网易自己的渠道,只不过我是在腾讯平台下载的),我冲的钱马化腾要抽水。
  • a
    alexwu
    你这俩帖子我看了一会,想想也不知道该跟你说什么,就这样吧。反正2019年如果出了一个10小时续航的云掌机对我又不是坏事
  • 卖哥
    按路线图,应该是2022年出性能相当于PS4的掌机,2019年应该是性能相当于PS4的电视盒子。
    当然,如果索尼愿意,可以在2019年出一个高清PSV,虽然不兼容PS4,但玩云游戏没问题,当然播片续航就没有2022年的设备那么好了,也许只有7小时。
  • a
    alexwu
    psv倒是现在就可以玩ps now了,不过网上能搜到的体验太少
  • 卖哥
    主贴这个模式我是基于PS4、X1这类由上往下,形成产品线的。
    硬件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在旗舰设备上,而游戏开发商的开发基准在性价比设备上。

    NX应该是不同的
    NX本身就是一个跨界产品,由于手柄和平板的分离特性,所以NX至少有3种模式:1、手柄拆下,平板接电视,作为家用机使用;2、手柄接在平板上,作为大号掌机使用;3、手柄放家里,单独拿平板部分游戏。(也许还有拿掌机形态接电视当有线手柄用的类WiiU模式)
    这三个模式不可能完全兼容,体感游戏只会运行在家用机模式上,而游戏机的跨平台游戏不能运行在平板模式上(非对称多人游戏只会出现在类WiiU模式上)
    所以NX的产品线扩展我觉得可以是3个方向,家用机模式的发展可以直接出全兼容的高性能家用机;掌机模式的发展可以出一个手柄不可拆卸更紧凑的纯掌机;平板模式的发展可以出更大尺寸的平板。
    而这三个方向是可以有了NX发售后看反馈的,比如家用机模式受欢迎被用得很多,那么就可以考虑推出高性能家用机;发现有很多人不拆手柄带出去玩,那么可以出手柄不可拆卸翻盖的纯掌机缩小左右宽度提高可携带性;如果平板模式受欢迎自然就是出平板。反之某个模式近期不受欢迎那就暂时不推出该模式的专用版。
    和主贴模式不同,这三个方向是基于功能而非性能的,嗯,准确说四个方向,还有万能的可变款。而性能需求除了家用机版高一截外,其他三个可以说基本一致,那么可以这样做,所有设备使用同一块SOC,家用机版SOC加相当于现在960的独显和机械硬盘卖399,其他则是纯SOC加闪存,掌机版卖249(屏幕小,而且不带无线手柄所以较平板版和可变板便宜),平板版和可变版卖299。当新一代发售,上一代SOC和上一代SOC的设备也就不再生产,仅仅低价处理尾货,不会像主贴模式一样在新旗舰诞生后,拿旧设计配合新工艺降低功耗和成本用于更低级的产品线。
  • 卖哥
    龙芯3E还可以,属于强核心从spec来看单线程性能不错。
    申威260众核其实也不是不行,因为那个是4个较强核心和256个加速核心构成的,用起来类似超级大规模的Cell,比对称多核心+GPU肯定是比较难开发,但是Cell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确实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