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得瑞这个乐队真的存在吗?

  • h
    huimei
    目前最多的从传言有两种:

    1、班得瑞(Bandari)是瑞士音乐公司Audio Video Communications AG(简称AVC)旗下的一个音乐项目,其作品以环境音乐为主,亦有一些改编自欧美乡村音乐的乐曲,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是重新演奏一些成名曲目。
    2、 班得瑞 乐团是由一群年轻作曲家,演奏家及工程师组成。

    但是,从没有在任何的视频资料中看到过他们。

    只留下了一堆经典音乐
  • 哆啦B梦
    感觉可能是业余者的几率更大,不过迷雾森林那张碟蛮好听的。
  • 金碧辉煌
    好听 其他不清楚
  • r
    raptor111
    班得瑞我听着是一般,,我喜欢听凯文,科恩的钢琴曲,节奏舒缓,让人宁静祥和

    [本帖最后由 raptor111 于 2018-1-23 07:21 编辑]
  • r
    robbi
    那李碧华呢
  • 蓝蓝的天
    梦花园那张我特别喜欢
  • 小邋遢1
    听过一个段子说是国内盗版商东拼西凑搞出来的
  • 我懒
    台湾金革唱片包装出来的产物,详见:

    各位在读此文之前,请先草草略读一下下面两篇乐评,有助于理解。
    1. 存在问题的资料归总[转载]:http://www.xiami.com/comment/13817
    2. 人民日报关于班得瑞的介绍[转载]:http://www.xiami.com/comment/13818

    此贴是本人几年来关注班得瑞之后,对班得瑞的一些理解的汇总,里面同样夹带着一些推断和联想,但是绝不是那种“因为Amazon上搜不到班得瑞的专辑,所以班得瑞不存在”这样的小白逻辑。

    那么,首先明确回答一个问题。

    Q:你认为Bandari到底存不存在?
    A:Bandari,存在,也不存在。
    经过很多资料的查证,我渐渐认清这样一个结论:
    台湾金革公司标榜的“班得瑞乐团”,不存在;但是AVC公司旗下的“Bandari”是存在的。Bandari到底是什么?其实那是AVC公司下面的一个Project,Bandari也许并不像正常的“乐团”那样存在着,而是以一种音乐项目的形式。

    至于证据,其实并不是十分直观。不过大家自然可以去AVC公司的网站上去探索发现。AVC网站里有这样一个网页:http://www.avc-music.com/shop_c/meditation.html
    可以看到,下面列举了一些AVC的经典曲子。
    第一行是歌名,比如“The Winds Of Change”(这是班得瑞名曲哈)
    第二行是所谓的“演奏者”,比如“Bandari”
    第三行是Credits,“Schwarz/Kepper, Swissong”(可以看到这首名曲的作者是Schwarz——金革说这是班得瑞的团长——还有一个叫Kepper的人,结合了Swisssong瑞士当地歌曲,而创作成的曲目。)

    问题出现在“第二行”的内容中。第二行是指演唱者呢,还是指其他方面的名称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网页上所列举的第一个例子:
    Lady Rosemary
    Ethno Music Project
    Schwarz, Swissong

    这里的第二行是一个名叫“Ethno Music Project”的。我们大概可以猜想这个组织也是AVC旗下和Bandari平起平坐的兄弟。那么,我猜想,这个组织的性质,大概应该跟Bandari相同或相似。而这个组织从字面理解,实际上是一个Project,那么,Bandari自然也应该是另外一个Project。至于这两个Project有何区别,内在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我们无从得知了。

    不过,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明确一点,就是,AVC公司并不是一家大公司。通过对他们官网的观察,我大概可以推断出,这个公司只是一家提供版权的公司,不负责(或者说不太负责)包装,发行专辑等等业务。他们只向其他公司发放版权,于是找到了台湾的金革公司,然后金革公司经过一系列包装(这里有很多虚伪的成分,比如说班得瑞是一个藏在瑞士山林里创作的低调乐团,等等,都是不足为信的),在台湾和大陆地区把班得瑞的名号打响了。

    那么,AVC的那些音乐都是从哪儿来的呢?虽然我不敢肯定,但是因为AVC是一间小公司,那么我大概可以推断,这些音乐也都是瑞士当地(大概会有一些华人参与,至于为什么下面再解释)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音乐人,为数不多,把作品投稿至AVC公司,然后AVC公司把他们分到两个项目中,或者Ethno,或者Bandari,我想,其中那个“团长”Schwarz,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瑞士的音乐人,他的作品有些归属在了Ethno名下,有些归属在了Bandari名下。

    可是,台湾金革在引进这些曲目的时候,可不管它是Bandari还是Ethno,尤其是在发行了5张bandari专辑《仙境》《寂静山林》《春野》《蓝色天际》《迷雾森林》之后,Bandari在华人地区打响了名号,于是金革打算再借东风,继续bandari系列。可是,我猜想当时AVC公司里Bandari的曲目不多,或者更多不是很优秀的作品,于是在2000年发行的第6张《日光海岸》中,收录的曲目里面就有一些水分了。

    在《日光海岸》那张专辑里,有这样一首后来流传经典的名曲,《Childhood Memory》童年的回忆,大家都公认是Bandari的作品,也有人查证说这首歌是个翻奏,原创是来自日本的Kiminori Atsuta音乐家。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收录在《日光海岸》里的这个Childhood Memory,不管是不是翻奏,它都“不是Bandari的作品”。当然,也不是原创者Kiminori的作品。
    它其实是归属在“Ethno Music Project”名下的。

    这就是金革的水分所在。金革从AVC引进曲目,AVC把Bandari的曲目和Ethno的曲目混在一起都授权给了金革,可是金革发现两者曲风区别也不大,不如都冠以Bandari的名号发行,何乐不为呢?
    于是,从第6张《日光海岸》开始,每张专辑中大概都有Ethno music project的作品,实际上并不都是纯正的Bandari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AVC是一间小公司!Ethno和Bandari又不是我们常见的乐团形式,而是Project。这两个Project之间到底如何区分,我们不知道也没有意义知道。况且与AVC相联系的音乐人,我猜不可能为数很多,个人认为超不过100个,从事Meditation(冥想音乐)风格的音乐人就更少。于是也就是这么几十个人,为两个项目创作和演奏歌曲,这中间肯定会有重叠,会有合作,所以,区分两个不同名字的Project,对于我们了解bandari来讲,也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了。

    最后,Q&A环节吧~

    Q:上文说到AVC里面可能有华人音乐家参与,这是怎么回事?
    A:之所以我这样猜测,是因为AVC公司其实跟华人地区有着一些微妙的联系。他们经营的条目里,有一个专门是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的部分。他们叫做“Chinese Meditation”。可见他们也是很早就看重了中国市场,与中国市场有一些合作(包括金革唱片在内的合作)。而且通过google,我也查到了Ethno Music Project这个组织,也以“Chinese Meditation”为名发行了一系列数字专辑,大概有三五张。于是我猜,他们既然这样看重中国市场的合作,那么中间肯定会有一些来自亚洲来自中国的音乐家予以顾问和指导。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Q:台湾金革发行的那些张班得瑞的专辑里,除了Childhood Memory以外,应该还有类似的“冠名”曲目吧?
    A:是的。在后期发行的班得瑞专辑中,很多这样的现象。不过原创都是“Ethno Music Project”暂时没有发现其他的组织。可见就算是冠名,也是AVC公司内部的“篡权”,所以不算盗版,只是总有些不诚实的成分在里面吧。
    2007年发行的《翡翠谷》专辑里,很多曲目都是出自Ethno的,大家可以在虾米里查一下,虾米里关于Ethno和Bandari的专辑资料都很全。

    Q:金革包装bandari时不诚实的宣传语还有哪些?
    A:除了标榜他们是瑞士山林里面低调的乐队之外,成军年份1990年,这一点也应该很有水分(金革引进发行第一张《仙境》是在1998年),在发行《20周年精选》的时候说这是“唯一精选”,这一点也很假,因为Bandari的公司AVC通过其他媒介也发行过很多精选集了,只是金革公司至今只发行过一张精选集而已。

    Q:说了半天,Bandari到底是什么啊?浓缩概括一下吧。
    A:从本质上来说,Bandari是一个音乐项目。就像北京奥运会之前征集奥运歌曲一样,是一个项目。
    但由于AVC公司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所以这个项目不会像“奥运歌曲征集”一样庞大,很多大牌小牌都参与。
    所以对于参与人数有限,作品数量也有限的这样一个项目来说,Bandari实际上也更像乐团一样。
    台湾金革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空子”,偷换了Project和Band的概念,把它塑造成一个低调的乐团。这也正是为什么多年来Bandari团员不曾出面,以及很多人质疑班得瑞是否存在的原因。

    Q:既然Bandari不是乐团,那我就对这些音乐作品产生抵触心理了。
    A:千万不要这样,不管它是乐团还是项目,不管它存在不存在,音乐是在那的,听或不听没有人会阻止你。喜欢你喜欢的,就足够。
  • 我懒
    对了,顺便说下现在很火的DJ OKAWARI的音乐也都是把其它作曲家的曲子拿来混音的产物。
  • 提拉
    说起来大黑摩季早期也是只出声音不露脸的宣传路线
  • k
    kingcrimson
    虽然可能会被人说装逼或者其他什么的,而且这话也确实不好听,但是我还是想说:觉得班得瑞好听的朋友,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音乐真的听得太少了点。

    班得瑞的“好听”真的太肤浅了,过于通俗。纯音乐的话,与其听这种,还不如多听一些古典入门的缓一点的曲子呢,比如舒伯特的ave maria,或者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还有莫扎特的kv525这种。

    其实每个阶段和领域都存在这种肤浅的好听,和甜得发腻的感觉。比如听流行的,都会觉得凤凰传奇这种流行就比较low。再比如听古典的,一开始你肯定不会去听拉赫,但当你有一天开始爱上拉二的时候,你会觉得就算是死在拉二的演奏中也心满意足——类似于泥潭的“打一炮死了都愿意”。但是你再多听个半年拉二,然后再听听马勒或者老肖,或者回过头来听听老柴或巴赫,你就觉得拉二属于糖精放多了。

    喜欢长期听古典的,可能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吧,觉得轻音乐太简单了,神秘花园也好,班得瑞也好,克莱德曼也罢,缺少内涵。大致就是这样。

    说得难听了点,要喷就喷吧。
  • 5
    532
    这年头听点东西都要分个三六九等高低贵贱

    不知道这类分档的高人是不是当年小学唱完国歌立刻把上个学年的饭呕出来才能消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