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凌晨四点的中国医院和美国医院,就能知道医患关系的真相!

  • 普通法
    你看过凌晨四点的中国医院和美国医院,就能知道医患关系的真相!
    2016-12-05 锦麟说


    来源 | 中国社会学 原载美剧电影英语口语

    凌晨四点时,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梅奥诊所,空荡荡,无一人。凌晨四点时,全中国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一千余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挂号。他们中,很多人从零点就已经开始排队。在这些表象背后,今天想和读者们谈谈国内的医和患。



    The doctors and nurses is aslo a"scapegoat" and "victim"
    作者 | T.Jimmy


    这是凌晨四点时,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梅奥诊所,空荡荡,无一人。


    这是凌晨四点时,全中国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一千余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挂号。他们中,很多人从零点就已经开始排队。


    有人说,美国有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平时根本不需要现场排队挂号看病。其实,这只是其一。在这些表象背后,我想谈谈国内的医和患。

    1.What do our hospitals lack?


    1、国内的医院缺什么?




    北京协和医院年接待患者约226万左右,员工总数4000多人。美国梅奥诊所年接待患者约116万左右,是协和的的一半;员工总数61100人,是协和的15倍。协和医院是国内众多医院的缩影。

    巨大的反差对国内医院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沦为廉价劳动力,缺尊严!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要饱受职业病痛,缺健康!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沦为风险高危群,缺保障!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沦为猝死高发区,缺休息!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陷无尽医疗纠纷,缺和谐!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遭受无休止打骂,缺安全!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得不到理解支持,缺认同!

    医院赢了门诊量,医护却累死累活不落好,缺地位!

    2. Why does it so expensive to get medical service in China?


    2、群众为什么看病难?




    关于救命药:举个例子,人民网曾报道:中国慢粒白血病患者近1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为1.3万人,胃肠间质瘤患者缺乏数据统计,但年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人,高于前者。这些昔日被判为绝症的病人,因为瑞士诺华研制成功的药物-格列卫,从而看到了生命得以延续的希望。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在中国这种药物一个月的服用费用是23500元,尽管诺华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但是一年7.2万的费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格列卫在中国的价格是全球最高的,而在印度才卖200元。为什么?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超出了我的能力。

    但是,有信息显示,很多跨国公司生产的这种专利药来到中国往往就成了全球最贵的药。在价格这个利益传导的链条上到处都是吸血鬼,价格低了,他们没有利益。




    关于药品审批:现在的医药秩序非常混乱,不仅是大家都为了经济利益,都为了利润而争夺市场,更严重的是过去几年我们政府的部门在药品的审批和药价的核定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我们全国也就七八千种药,但是批出来的药号大概18万、19万差不多,一个品种的药有几十个号,而且批出的价格不一样,同样的药品相差十几倍,这就导致了同药多名、同药多价,难免不产生腐败。

    这个问题不是出在审批制度本身,而是出在审批环节的不公开、不透明,只有少数人秘密审批,这不是制度问题,这是操作的问题。

    关于过度医疗: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扭曲的,医生、护士劳务价格过低,无法体现人力价值。问题在于重物轻人。凡是跟物有关的就很值钱:导管、钢板等高质量的耗材,核磁、CT等大型检查。但跟人相关的费用却很低:挂号费20多年了一直是5块钱,远低于在医院的停车费;注射费5毛,即使不算其他成本,碘酒、棉签也不止5毛;还有护理费,在北京当今的物价水平下,24小时一级护理的价格是9元。

    这种导向迫使公立医院靠卖药、卖高质耗材来补偿,而这样的补偿方式非常低效,后果就是过度医疗。


    关于医疗纠纷:我国医院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执行效率低下。理想的情况是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后,医院或相关机构及时介入处理,当事医生可正常工作。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在很多医院,医生都扮演了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角色,这给当事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苦恼和包袱,有的甚至因此而自杀身亡。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在医疗纠纷面前,医院、患者、医生,没有赢家。

    关于医疗改革:自从1985年提出“放权让利,扩大医院的自主权”,潘多拉的魔盒就被打开了,医院和医生在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医疗的公益性荡然无存。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医疗体制的突出问题。

    医改往深了说,缺乏基础理论,卫生经济学长期并未进入一般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领域,而是卫生部下属医科大学的专属。人们不愿意拿和国企同样改制的逻辑来看待医改,因为很多人认为,医疗具有特殊性,然而医疗的特殊性难道比温饱问题还大?当年的国营食堂和供销社在竞争中退场,并未给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造成困扰。

    关于医保报销:越是进口的疗效好药,越不报销。我们的医保机构对于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非常薄弱,还对居民的健康权益却设置了种种的限制,比方说我们都是参加医保的,大家在看病报销医药费的时候都有一个目录,这个目录内的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的,但是还有相当多的药品和服务是在目录外的,是全部不报销的。

    越是贵重的药、越是进口的药物、越是一些疗效好的药,都不报销。现在问题在于,我们的医保部门只监管报销的费用,对群众自费的费用没有人管。如果我们的公立医院为了创收,就引导老百姓多服用自费的药品和服务,群众的负担怎么会减轻呢?我不赞成我们的费用报销体系是采取一部分报销、一部分不报销的双轨制,凡是与治病救人有关的费用和服务都应该纳入到报销的范围。

    关于政府投入:近日,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累计全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916亿元,增长17.1%。作为一名医生,对于财政部公布的医疗卫生支出,我只想问一句话:这些钱,有多少用在了医生护士的身上,有多少用在了老百姓身上?国家投的这些钱,怎么医生、护士和老百姓就没感觉呢?反而看病难、看病贵愈演愈烈!

    如果政府拨款只用于改善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购买大型设备,这种机制怎么能够让医护有尊严,怎么能够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呢?

    关于医院创收:我们很多医院坚持的原则是办事不养人,我可以给你钱买设备、建房子,但是我们不能保证你工资,你去服务创收发工资,这种机制是把我们的医务人员推到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这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既伤害了群众利益,也伤害了我们医务人员尊严和白衣战士的形象。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2003年非典使我们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于是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加强了基本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所以现在应对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的能力明显的增强,但我们在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能力依然相当的薄弱现在,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肾病、肝病等严重疾病仍然在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我们现在卫生控制体系预防控制和疾病治疗是分离的,我们的疾病控制人员大多是应付传染病的传播,而对慢性病、常见病的传播是否没有太多有效的手段。我们的医生大多数是坐诊看病,等病人上门,很少深入到社区、家庭去调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这方面我们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关于医院扩张:现在只要一说医院扩张,房地产企业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很多房地产企业主动承诺在新建居民住宅区时,同时在周边无偿建一所大型医院。医疗服务的保障是质量,而质量的保证是人才。可以投资盖很多医院、建很多病房,问题是我们的人才从哪里来。

    如果我们从全国的角度整体考虑,利用社会资本短期内可以盖很多大型的医院或者医疗城,但是培养不出相应的合格的优质的医疗人才,怎么办?事实也确是如此。如今报考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越来越差,优秀的医学生已所剩无几,最终谁受损?

    3. Conclusion:The doctors and nurses is aslo a"scapegoat" and "victim
    "

    3、结论:医生护士是“替罪羊”和“受害者”

    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根治看病难、看病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看病难、看病贵根子不在医生护士,罪责也不在医院。往深了说,医生护士不仅是替罪羊,更是受害者
  • h
    hikari34
    俄亥俄呗
  • 钢琴男
    怎么越看越像黑的是美国
  • c
    cinder
    这几句辣眼睛英文是中国人写的吧
  • b
    bigwizard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难?

    让大大去排次专家号可解
  • T
    Tobar
    Posted by: Meizu PRO 5
    医患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国家一味图表面繁华,全民医保,随便咳嗽一声都可以去医院看个病。导致真正需要看的病很难看得上,医生忙活一天其实都是白忙,绝大多数时间的病人看和不看都一个样的病。目前这样其实也是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小病看不看,看你就得排队,和一堆看小病的人一起半夜起来挂号,选择在你,俄亥俄嘛。医生整天重复劳动,学习四年六年出来就看个感冒,这样的活谁干久了都得烦。
  • j
    jiamiao
    美人希!希望下辈子投胎到美国
  • 匕首投枪
    缺护士,医生还好。
  • s
    shramm
    几句英文真是瞎了我的狗眼
  • h
    hp10161016
    医生现在命比护士不知道苦多少,一天看200个病人家常便饭
  • h
    handsomeken
    你确定?
    拿美国来做对比真不知道是何居心,我只能说要么啥要么啥了。。。。
  • h
    hp10161016
    TG执政的很精明而且很坏,鼓动你们老百姓内斗,自己置身事外
  • g
    ghsyterry
    说白了就是穷呗。。。
  • m
    memento
    就医保制度而言,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倒数第一不知道,美帝绝对是发达国家中的倒数,投入大,收效差。

    如果要讨论医疗制度,某些情况还是作为前提接收吧,比如投入不足,保障严重不均。

    否则下一步如何讨论下去。
  • h
    handsomeken
    医生不用控制供应都会是稀缺资源吧,教育门槛够高了。
    真是毒瘤啊
  • j
    jssqj
    热门门诊一天看150个病人以上,只要还是人类,天天这么干都不会太上心的,有些老实的医生到了下午三四点,基本处在恍惚状态。每个城市多加十倍医院和医生可解
  • 拉拉扯扯MSK
    梅奥有6万多员工是真的么?无法想象一个医院能装这么多人,即使轮班的话也有3万人吧,得多大的医院啊
  • m
    mai84619
    最近比较经常出入医院,人实在太多了,效率实在太低了,管理太混乱了。
  • c
    cinder
    分院有很多
  • 7
    7分黑木耳
    梅奥诊所可不便宜啊。。。
  • 弟弟等等
    教师也是如此啊 !!!!
    我见过的几个 教师,都是非常辛苦!!
    但是 学校就是 不增加职工,让她们 无偿加班
  • 春熙
    虽然我也觉得6w员工有点多得可怕

    但上医院又不是两班倒,有些科室是24小时待机,两班倒怎么可能倒得过来
  • k
    kirbyx
    美国就医不错啊。我试过了。
  • k
    kirbyx
    我怎么看着想吐呢?咳嗽就不能看病了?有多少人口就要有相应比例的医务人员。患者是人,医务人员也是人。大数据人口下,成比例就行。倒是医疗体制的管理中,是怎么把非大医院的医疗机构的名声败光的?到头来反过来怪所有患者有个随便的头疼脑热的都往大医院跑?我反过来问一句:患者到底能相信谁?只是一个咳嗽到底是标志着过两天好还是标志着大病的前兆,到底应不应该由非专业的平头百姓自己诊断?

    另外,所谓的图表面繁华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全民医保实施了。还是有不少人看不起病。表面繁华在哪儿了?
  • k
    kirbyx
    约好时间去就行。看的还是很仔细的。至少用不着像帝都一样非自己现场排几个小时的队就诊二十秒出来。
  • 错乱僧
    你梦吧,我一香港朋友如果在香港看公立医院专科号,等半年算快的,要着急看花大钱去私立吧,很多香港人都跑广州来看病的。中国看病效率估计全世界第一,十几亿人和目前医疗人员配置供需矛盾太大了。
  • k
    kirbyx
    你以一个香港朋友(我朋友系列)在香港的看病经历否定我在美国的看病经历。你没事吧?香港不属于美国知道么?
  • 错乱僧
    美国医院里非医护专业雇员比例远大于医护人员的,很多医生的非专业工作都雇员完成了,中国医院医生完全没这条件。比如中国医生还在敲键盘写病历出报告,美国都是口述录音,再由文秘人员录入电脑,这个大大降低了医生的非医疗工作。
  • J
    Jeffrey
    在中国看病真的不难

    只是感受太差了
  • k
    kirbyx
    我倒是没见过我国医院里的主刀医生要自己做B超。美国我看到了。
  • 错乱僧
    那你约好时间等了多久呢?我是重点指出中国人口和医疗资源的巨大缺口,等几小时看几分钟这是没有办法的,医生和患者都辛苦。当然你有钱人在中国一样可以挂几百块的特需号,一样不用排队,一样给你看得舒坦。
  • k
    kirbyx
    我在北京现在主要在协和医院看病。预约时间都是一周。在美国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约手术要更早一点。也不到半个月。而我在协和医院亲耳听到一个中年妇女排手术排了超过一个月。导致入院拍的核磁无法表征现在的状态要重拍以后才能手术。
  • 错乱僧
    不用你看,美剧一大把这种镜头。脱离金钱,国情谈服务就是扯淡,同一个手术,中国美国价格差多少(甚至可以忽略货币单位,记得看过拿中国协和和梅奥比价格的表,网上搜搜不难找)

    本帖最后由 错乱僧 于 2016-12-5 23:49 通过手机版编辑
  • a
    ayxgaly
    好文
  • k
    kirbyx
    对,不用我亲眼看。看美剧就行。
  • 错乱僧
    你在美国看得什么医院啊,还做了手术,不如发帖详细介绍一下(就医,服务费用等等)更有说服力。我去美国排名前十的一家医院参观,周末儿科部门住院大厅人都只有寥寥几个,搁国内完全不可想象。
  • k
    kirbyx
    我朝人挂个专家号永远挂不到的也不是没有。头天晚上通宵排队第二天早上第一个挂就没号的也不稀奇。还需要试什么?这几乎表示这个人这辈子能挂到需要的号的可能性很渺茫。我能提前一周挂号挂到主要是因为我的整体病历都在这家医院。挂不到的也大有人在。

    而且,我在美国约的不是家庭医生。是签约医院的主刀医生。

    [本帖最后由 kirbyx 于 2016-12-6 00:03 编辑]
  • k
    kirbyx
    我懒。你还是看美剧去吧。
  • 错乱僧
    中国医疗症结之一,tg两千万那么多,当然要求服务,不愿意和各种外地来大医院的瘪三屌丝一样挤,公立医院又不能(政策原因,医院不能自己定价)提供足够这种高端服务(比如一个号几百块,现在这钱是被黄牛赚了,而这钱本来该好医生得的,简直奇葩),私立医院又都是莆田这种。
  • s
    sank2000
    我说得一般美国公民或者加拿大公民看病流程,至于用钱看病全世界都一样。

    [本帖最后由 sank2000 于 2016-12-6 00:07 编辑]
  • k
    kirbyx
    还真不一样。在我朝,特别是在帝都,就怕傻有钱。
  • 错乱僧
    你懒,美国看病经历网上一大把,也不需要你来说明。我表哥表嫂都在美国当医生,谈起美国医疗也并非理想,表嫂生孩子还缝合没做好伤口化脓,折腾好久,这在中国家属早就闹了。我说起中国三甲医院挂个号才一美金左右简直不可思议。

    本帖最后由 错乱僧 于 2016-12-6 00:07 通过手机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