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天开~当年希魔如果拉拢英美,专心向东线发展,结果会不同么?

  • j
    jiyai
    只是理论,美国人是小白吗?
  • 雄狮亨利
    不动波兰就没机会东进,对波兰开战就会把英法拖进战争
  • 反索倒史
    德国也是信仰基督的国家,从民族上应该是亲西方比较多.
  • z
    zjjly
    在地缘上和后来的格局上.德国和英美法,毛子和英美法,谁更可能走到一起?
    战后英美视毛子为洪水猛兽,相信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觉得理论上是有基础的~
  • z
    zjjly
    这就要看当时的外交家手段了~如果有足够的理由和利益,西线放弃波兰也许可行哪?
  • 饭好了别睡了
    德国要是专心对付东边,英法必将捅其屁眼
    德国要是专心对付西边,俄毛必将捅其屁眼

    所有人都想德国当出头鸟,自己好捡便宜,结果德国耍流氓,两边都被涮了
  • m
    milklion
    [posted by wap]

    希魔的话,东方国有战神
  • 2
    2434
    动波兰那会英法好像就是有意让德国人去动毛子,只是没想到小胡子跑去打法国了。。。
  • z
    zjjly
    德国就这么不着待见?在德国解决毛子之前,西线和德国应该是有共同利益的,如果调度得当,在彻底控制毛子国之前和西线在谈判桌上上建立协议得到短暂和平应该有可能的~而一旦控制了东部,就等于保证了近呼无限资源,后勤上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去和英美决战,即使不战,通过几十年的巩固,成为地球的另一极也是可以期待的~

    [本帖最后由 zjjly 于 2009-6-19 16:39 编辑]
  • 雄狮亨利
    英法已经在崃茵问题奥地利问题和捷克问题上对下士让步了,下士还打算再敲诈英法一次,去拿下但泽走廊,这次他失败了,如此而已
  • p
    pighead1978
    [posted by wap]

    开战的起因就是德国向东一直发展到超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底线,奥地利 苏台德 整个捷克 但泽
  • 上海恐龙
    四五年以前英国整体的社会舆论甚至还在向有利于德国的方向演变

    后来发生什么事情了?
  • 雄狮亨利
    英国民意只是不愿意再武装而已,英帝国的舆论因为一战的缘故也不愿意再因为英国而卷入一场欧洲战争。
    但是张伯伦有效的推动了再武装,但是因为民意的缘故主要进行的是防御性的低限度的再武装,事实上英国能够在空战中挫败德国,张伯伦打下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 雄狮亨利
    1914年以前英国民意更不愿意和德国开战,所以英国内阁是依靠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名对德国宣战的而不是因为德国入侵法国,30年代英国未必比1914年更亲德,英国人只是觉得法国在欧洲大陆上承担了过多的它承担不了的责任,比如在捷克在波兰,英国不愿意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投入世界大战而已

    [本帖最后由 雄狮亨利 于 2009-6-19 16:47 编辑]
  • z
    zjjly
    而且以如果德国开始攻击毛子,外交上对西线使用无赖政策,西线有没有胆量主动攻击德国尚存疑问~
  • 饭好了别睡了
    站在英法立场的上来看,俄毛和德国的共存对他们更有利,两只互相咬的狼总比一只独霸一方的老虎威胁来的要小
    如果一旦其中一只被另一只干的重伤,赢的那只也元气大伤,到时候捡便宜不是很爽?

    [本帖最后由 饭好了别睡了 于 2009-6-19 16:50 编辑]
  • z
    zjjly
    何况当时西线英法国内亲德派也不少~比如著名的温莎~

    [本帖最后由 zjjly 于 2009-6-19 16:52 编辑]
  • z
    zjjly
    我的意思是,德国一方面在外交上和西线忽悠,一方面主动攻击毛子~西线是不是有足够胆量和德国宣战,当时美国还没有参加这场战争~
  • X
    XHWer
    战略上西线对德国危险更大,更难防御,一战也是先西后东这么搞,西线没二战这么顺利而已。而且还要考虑一战复仇因素。
  • 雄狮亨利
    所谓绥靖战略,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主动的成熟的战略,相反它更多的是一种对国内主流民意的屈服,对议会选票和政党利益的妥协,一战使欧洲元气大伤,英国拘泥于传统的均势政策再加上美国人愚蠢的理想主义没有肢解和过度削弱德国这个祸首。于是养虎为患。
    同时英法内部民意都主张裁军减税,在法国为了裁军的同时还保障自己的安全就必须寻求盟友,因此就必须对应的承担国际义务,而英国民众则对法国承担的那些国际义务所可能导致的战争前景感到厌倦,因此反复强调国际联盟和集体安全。
    英国政党必须倾听和尊重民意,所以英国政府的政策自然要对民意妥协,所以才有所谓绥靖政策。同样的法国政策也要对民意妥协。30年代面对经济不景气,张伯伦采取了再武装,而法国托苏联间谍的福则几乎没能力采取任何持久的政策,因此在1939年面对武装起来的德国,英国的力量是防御性的,而法国则几乎无力抵抗
    法共在莫斯科的授意下在两战之间和苏联对德宣战以前的所作所为被他们之后的抵抗运动所掩盖了,但是绝对值得观察
  • 上海恐龙
    前半段基本很理解,关于法共能多说两句么?
  • 饭好了别睡了
    如果真要这样,我觉得英法一定会像20年代那样高举着反俄的旗号,在德军背后接受土地接受资源,而德国想闪电搞定俄国全境几乎也很艰难,就算占下莫斯科,想继续前进也是很艰难的。到时候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