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武帝本纪。司马迁绝对摸黑汉武帝。。

  • 杨光
    全写的求仙问道其他啥都没有。司马千够狠啊拿历史摸黑你。。
  • t
    ttsyyh
    《孝武本纪》出自《史记卷十二 · 孝武本纪第十二》,作者司马迁。该篇是《史记》中12本纪的最后一篇,由于司马迁与汉武帝是同时代人,所以该篇原名为《今上本纪》。《史记》成书后,司马迁上呈汉武帝,武帝见《今上本纪》时,“怒而削之”,故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孝武本纪》,已非司马迁的原著,而是后人抄录《封禅书》补缀而成。
  • 杨光
    难怪全是封禅,求仙
  • W
    Williamz
    @Williamz mark
  • m
    maying
    要是有人骟了你,你还会写他的好话吗?
  • 杨光
    是之前就写好的把。既然有仇干嘛还让他当史官
  • S
    Sarah.Palin
    刘彻这种傻逼加暴君本来就没什么好话可写啊
  • m
    maying
    一看lz就不了解汉武帝,他之所以能成为汉武大帝,的确有异于常人之处。司马迁当时是因为给一个武官求情而别宫刑,但汉武帝还是用他,并没有杀掉或罢黜,挺难得的。
  • y
    yzh
    武帝本纪不已经失传了?哪儿来的武帝本纪?
  • c
    clockworkjian
    纯印象中 那时候史官应该还是家族里传这种皇帝也不能随便任命 记得再往前点还有说坏话砍 然后来一个还说坏话再砍 然后再来一个还说坏话之类 不像现在都吃公粮公务员的干活
  • 分不清雨水泪水
    5000重装弓箭手 VS 100000 骑兵 李陵飘过
  • 绯雨流
    崔杼弑庄公---齐太史
    赵盾弑其君---董狐
  • O
    Oldman
    赵盾弑其君了,为什么赵氏孤儿里还把他当正面人物?
  • 阿森纳
    我宁愿相信一个阉货,也不相信一个皇帝
  • H
    Hillary·Rodham
    太史公有个很牛逼的地方,就是他写历史写的跟散文一样,所以才叫无韵之离骚,这还不是关键的地方,关键的地方是史记里面看起来很扯淡的地方,经过许久考证,发现居然还很靠谱。
  • 草泥马大师
    太史公的评论那是非常的精辟
  • 最终传说
    太史公写史记的时代乃是前汉帝国摇摇欲坠,改革非常必要的时期,刘彻的武功以及对国内的压制完全不亚于嬴政,十数次打压匈奴已经将帝国的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不乱杀知识分子,承认错误积极改革,就是刘彻比嬴政强百倍的地方。

    而且史记有些内容也是“据”“闻”“论”等,很多东西也不可考,尤其是先秦的内容,要结合很多书比如左转战国策等内容一起看。
  • 绯雨流
    在董狐来看,这就是春秋大义
  • 发骚专用马甲
    求举例
  • t
    tinnk
    真相来了
  • 杨光
    张骞墓修公路的时候貌似被挖了
  • 最终传说
    所以纯道德看历史人物根本就说不清什么。
  • m
    maying
    对,李陵,是他。其实司马迁是被他害得
  • s
    superzz_0
    李陵后来的结局也不算坏,当了匈奴的大官。
    而且最后汉朝派人来接他回去,可是李陵却没回去,就说了一句:“吾已胡服矣!”这话现在想来,相当伤感。
  • 绯雨流
    李广-李陵,都是悲剧的人生,人生的卢瑟
  • 杨光
    明显是找了个借口。
  • H
    Hillary·Rodham
    所以有些人批评中国历史多“密室语”,我个人觉得不见得多对,因为密室语虽然当时没第三个人知道,但不代表时候当事人不在自己的资料中留下蛛丝马迹,因此也不是不完全无迹可寻,你可以说他当时不一定说的是这句话,但是大体意思是靠谱的,比如史记中赵高游说李斯矫诏那段话。

    而真正的密室语,历史上还真无迹可寻,宋人关于太祖太宗斧声烛影的记载就完全不着边际,一个靠谱的都没有,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政治因素在里面
  • 最终传说
    按照汉军制(仿秦军制),斩首数跟爵位对等,骠骑将军800灭数千,肯定有的升,李广东地守将,命令和其才能都是坚守不出,哪有爵位可以拿。
  • 最终传说
    为啥我要被扣分?我说错啥了吗?
  • 契卡
    全家都被杀了
    还回去做什么?
  • s
    superzz_0
    所以说是李陵当时的感情肯定很复杂。感觉就是像叹了口气,这么说的
  • 绯雨流
    李广的悲剧除了自身性格弱点外,和汉武帝用人偏颇也有关系。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以外戚得重用,而李广只能干守城和掩护的活,难怪汲黯说刘彻说用群臣,后来者居上。
  • H
    Hillary·Rodham
    问题是你不能不认可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人的能力,这两位的能力和战绩纵观整个历史也能派得进前十,李广呢?
  • 杨光
    李广比起其他将军的运气的确差了点...不是遇到大军就是转一圈要么迷路.......
    最倒霉的就是他
  • b
    bjtam
    话说我去怀仁,金沙滩看传说中杨令公撞死的李陵碑去了,结果当地人说多年以前那碑被人偷了。汗
  • 最终传说
    刘彻为了加强皇权用的内外朝体制也让不受信任,或者不是皇权体系中的人很难有大作为,周亚夫现象对汉庭的影响不小。
  • S
    Sarah.Palin
    刘彻这个暴君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搞得国家赤地千里,人复相食


    这种傻逼居然还有洗地的
  • S
    Sarah.Palin
    我擦 喜欢用这两个小白脸难道不是因为刘彻丫同性恋吗
  • H
    Hillary·Rodham
    安石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穷困,流离为盗,岂国家之利耶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咎夔稷契:陛下诚解为高宗,则必有傅说。魏郑公、诸葛亮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三代以来,书生得君,自安石始。其始见神宗也,直以文帝、太宗之不足法者为言,复以魏征、诸葛亮之不足者自任,此其智识之卓然,又皆秦汉以来诸儒所未闻者。所谓择术讲学之方,虽孟子告君,殆不是过,人主安得不信其知道哉?神宗诘其设施之方,而再三不肯条对者,盖其所施设之方止于青苗、助役之类,而遽条陈之,则人必不我信,故粗言一二而不肯录进,欲使人主之深听,而后举朝听其所为也。未几,读吴申“谨奉成宪”之疏,于是谓成宪不足道,流俗不足听,劳民非所恤,严刑非所缓,人主当示人以好恶,当惧人以不测。且谓劳民重刑,三代亦然。而安石施设之蕴,理财之法,变法之心尽露矣

    本帖最后由 Hillary·Rodham 于 2010-12-22 14:3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H
    Hillary·Rodham
    我靠州长你近代史玩地摊文学也就算了,连汉史也地摊的这么彻底啊?
  • 最终传说
    刘彻武功却是太甚,但是匈奴确实也是步步相逼,而且当时汉庭富得流油,东方几个诸侯国那几杆破枪早就不是中央的对手,这时候匈奴还没事要袭扰长安,肯定要挨揍的,问题是十数次征伐就有点过了,前期还是可以的,后期就是没事都要打一下,动辄征发劳工几万,农业国家,动摇国本啊。
  • 杨光
    那你等着被匈奴灭好了
  • 杨光
    人家的本事就是能发现才貌双全的。能打就是能打
  • S
    Sarah.Palin
    富的流油也是文景留给他的,这傻逼没事就杀人灭族,穷兵征讨. 搞得国家破产,穷的公开卖爵鬻官
    西汉破落,实乃傻逼刘彻一人之功
  • 绯雨流
    西汉衰落是从刘奭始
  • 最终传说
    在卫青,古时评价多以其身为外戚、内朝官员身份,才能取得相应地位抨击他,我记得好像唐朝的颜师古的汉书注上就有对卫青的评价,好像是。

    在霍去病,他就真的是疯子了,二十多岁就闪电战,打到哪里屠到哪里,打完就走,攻进大寨杀完补充财货,抓一个向导就奔向下一个目标,最后直接打进匈奴所谓圣地,当然匈奴是游牧文明,不可能有啥金城汤池守卫的,问题是转了一圈安全回来。

    难怪刘彻让卫青当核心的将军控制大兵团,一个是前锋,专门负责钻来钻去。
  • 最终传说
    没错,所以我对刘彻也没有夸也没有贬的意思,就说明了当时肯定是要打匈奴的,几场大仗可以接受,但过多了就是好大喜功,武功太甚,乾隆也有这毛病。

    从这个角度讲,刘彻跟嬴政一样,用尽老本玩命扩张,但刘彻坐拥三代之功,最后来了一个改革,更托孤霍光,先把罪责揽到自己的身上,然后安排好下一代的事情,又把局势兜回来了,这就是会玩政治了。况且对外把匈奴打的玩命往西跑,内政上把各个诸侯国又分封又推恩,弄的大诸侯国变小诸侯国,小诸侯国周围都是中央的郡县,想反都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