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记不记得一种手机放上去就能充电的方法,还不发热

  • 灰羽利亞
    ipadpro官方键盘好像就是触点充电。
  • c
    coolcatlin
    当年爱立信就很喜欢搞座充
  • c
    coolcatlin
    随身听也很多标配座充,真心方便
  • d
    duduhappyly
    这玩意是为了卖配件赚钱,并不是方便。。。。几百上千的手机壳怎么就都觉得很正常呢?
  • 小mico
    无数人骂的surface磁吸充电口
  • 灰羽利亞
    后盖摄像头处一般都是不同材料,防水没问题。
    后盖和边框衔接的地方,边框一般是金属材料,防水也没问题。
    各个手机的充电数据接口都是塑料+金属组合,防水也没问题。

    防水这事解决起来不难,难的是设计一个易用的“放上去就能冲”,触点能一次对准的手段,磁铁有可能能做到并且不碍事。
  • z
    zdc12345494
    当年日系机的 标配 侧面充电底座 是因为打开防水盖子太麻烦了...... 后面所有接口都能做防水了 就砍掉了
  • 天晴好睡觉
    对单一厂商来说确实是可以丢上去就可以对准
    但是如果放到整个市场来说,问题就是大家都接受,统一标准

    比如你叫爱立信接受诺基亚的方案,或者诺基亚接受苹果的方案?
  • n
    nvidiv
    当年日版S5 就能放支架上冲电,不用插线,感觉非常方便。其实现在的手机也可以考虑做成这样,就在侧面或者底下露两个点,非常简单,而且充电速度和有线冲一样,又不会像无线冲那样发热。。。
  • q
    qjj2857
    两点远远不够,得加上通信。否则只能慢充
  • B
    Bloody_Palace
    问题是现在无线充也在搞私有化了。。。
  • y
    yEs丶He
    不就是把手表手环磁吸式充电做到手机上就行了嘛,可惜苹果笔记本这么好的设计用一代就扔了..
  • w
    webgm
    触点用久了,会有污渍、氧化、磨损等问题,在几十瓦甚至百瓦功率充电的现在,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性问题。

    这是厂家必须要考虑的。
  • 灰羽利亞
    你是不是对1楼的图有误解,1楼的无线充电线圈就只有2个触点,50瓦,50瓦不算快充我就不知道什么算快充了。
  • A
    Astral
    比起触点我可能还是更喜欢无线充..不用对准就可以充电. 多几组线圈就搞定了.

    我目前日常使用场景:
    没事手机就放充电底座上. 电量基本都85%以上. 不需要快充了自然就不会因为功率发热了. 电量很低又急用需要冲快点直接底座的线拔下来插手机上

    换成触点的话. 可能我需要关心接触问题, 手机壳的兼容性问题. 反而更麻烦.
  • h
    happinees
    问题在于手表手环的充电功率很小,一般都不到5w,触点的接触就根本不是个问题。手机内部触点可以通过加大弹片接触面积解决,放到外部的话20w以上的触点一旦因为氧化、水/油污污染、接触位置定位不准等问题导致接触不良局部发热会变得超难控制,折腾这堆对厂家不利不如直接放弃。。
  • n
    nobuhide
    用过两个磁吸充电的设备,一是surface 二是联想以前有个乐Phone
    两个用了两年以后都要来来回回怼才能对上充电的位置
  • l
    lagel
    充电底座/磁吸充电,最大的问题是经常接触不良。
  • d
    danteyo
    想起黑莓的座充很是酷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