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关于王小波的博文

  • S
    STRIFE
    那篇 似水柔情 真是基情四射
  • s
    springer
    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都是行文间充满轻松谐趣,但阅毕却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悲怆于内的作品。

    我最初也是最喜欢青铜,慢慢地越来越喜欢未来世界,因为那里面蕴含的悲痛似乎更加无限
  • s
    springer
    另外从奥威尔的《1984》借鉴了一些内容创作的《2010》则是神作中的神作啊,就纯文学的角度而言也许算不得他作品中的魁首,但只要你是中国人,一个非既得利益者,一个向往自由的人,这部小说一定能让你开心到暴...
  • 闪耀之鹰丶
    王小波之后中国无小说啊
  • R
    RestlessDream
    对了,上一张照片。某天偶然扒某个博客看见的。第一眼立刻想到了王小波和青铜时代,湿润了
  • s
    springer
    但是我读万寿寺和白银时代的时候都存在阅读上的很大阻碍,这是因为我觉得存在趣味的缺失,他在文体和创作本身上追寻的突破太大,导致于我而言阅读本身的乐趣减少了...
  • R
    RestlessDream
    我基本只看五四文人的东西,断代,王小波……

    其他的都集中在外国文学。港台的一些也可以看看
  • R
    RestlessDream
    我倒是没有……可能我本来就比较在乎直接的思维乐趣。而没有去固化“这是小说”的概念。
    王小波的东西后现代的属性很强烈。东宫西宫可以流畅地有小说、电影剧本、话剧三个文本,就很说明问题。虽然东宫西宫可能是我最不喜欢他的一部作品。因为在同性恋这个问题上,他和他老婆虽然在中国学界属于开拓者,但他真的不太了解同性恋。张元的电影,镜头玩的不错,表现的东西和叙事也是一团乱麻。

    纳博科夫眼中一个理想的读者应该具备十个标准,我觉得非常适合用来界定王小波作品的爱好者

    1.须参加一个图书俱乐部
    2.须与作品中的主人公认同
    3.须着重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书
    4.须喜欢有情节有对话的小说,而不喜欢没有情节、对话少的
    5.须事先看过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
    6.须自己也在开始写东西
    7.须有想象力
    8.须有记性
    9.手头应有一本词典
    10.须有一定的艺术感

    当然有些是不必要的。纳博科夫本人是新批评派,而王小波的很多东西以上这几条恐怕还不够。
  • s
    springer
    这正是我想谈的。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存在定义上的含混和意义的缺失——当然,某种意义上有的人认为意义的缺失也是后现代的一种内涵或表现。

    对我而言阅读的乐趣来源有二:一是载体表达的内容本身,二是载体的形式,因此一个笨拙的笑话可以让我感到乐趣,一个精致的无病呻吟的表达也可以让我感到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王小波在后期就是想从叙事本身上获得突破和变革,但这就意味着他可能丧失内容本身,同时在探求一个兼备创新和乐趣两者的全新的叙事体系的道路失败也是很可能的。我认为从制造阅读的乐趣这一点上他并不成功,但这绝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个伟大的创作理想的体现。


    就叙事本身而言,我对传统的戏剧叙事结构——有头有尾有高潮有结尾的表述方式并不感冒,甚至有点疲倦,但这不意味着任何对这个结构有所突破的叙事都是我所欣赏的,就一个读者而言,我关注的是作者给我的是什么,而不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有多少创新的欲望。因此等待戈多对我来说纯粹是一场闹剧,而一些被认为俗套的叙事上的创作突破,比如说低俗小说和老无所依,我却很喜欢。
    还是那句话,我不会因为一个无聊的作品背后隐藏着作者对叙事本身蕴含的无限创新和突破的欲望而对其有所改观,也不会因为一个精致的表达只是来源于一个偶然的错误或误会而丧失快乐,我就是个读者,看戏的而已。:D
  • 索菲亚の骑士
    你们越讨论越接近文学批评了,我倒是觉得只要看了觉得愉快就可以,不比深究那么多东西。
  • s
    springer
    我就是只追求阅读的乐趣啊...
  • R
    RestlessDream
    戏剧叙事结构是不能这么粗糙地理解和表述的……这个说来话长,不扯,呵呵

    不是哦!20世纪文论史,就是一部作者死亡,读者诞生的历史!尤其是后现代作品,读者的地位太高了,权也太大了。罗兰巴特怎么说的,作者已死!!!诗歌属于大众!!!只有在阅读时,读者才创造了文本的意义,文本一经写成,离开王二的破电脑,就已经和作者拜拜了!王二早就死了!王二活在我们的指尖,眼下,心中!
  • R
    RestlessDream
    越愉快越批评,越批评越愉快

    文学批评家怎么来的,不都是阅读狂人么

    为什么要批评,不就是写的好要大声喊爽!写的臭大声骂娘么!
  • O
    OpEth

    [posted by wap]

    同意,2010确实很欢乐,其实王二的作品基本上都很欢乐,能让人旁若无人的大笑,但笑完了又感到很悲哀。。。。。
  • R
    RestlessDream
    这点我不太同意。悲凉的东西始终不是王二作品的目的所在,或者说,至少读者的观感应该不止于悲哀才对。

    他是激活沉默的大多数的巫师。
  • s
    springer
    ...我就是那么一说打个比方而已...我的意思是传统的叙事结构存在对叙事本身的形式要求,是这个意思...而不管后现代也好,或者力求突破的作者也好,都是在力求挣脱这种束缚...



    所以说读者最高啊!对我而言,当我为找乐买书看的时候,万寿寺给我个人的乐趣不大,因此它对我而言是失败的;但当我上大学看着万寿寺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创新理念和技法的时候,它又给我很多启发。


    另外读者地位的空前提高,这话其实就是“文学创作最终要体现出对商业价值的重要诉求”的装13说法吧/...
  • 耶稣复临
    爱你就像爱生命
    等代只读王小波
  • R
    RestlessDream
    这倒不是。读者地位的提升,如果以罗兰巴特喊出《作者已死》算,是1967年。流行文化泛滥,大众小说流行是什么年代就开始的事情了。至少就不能无视风靡全欧洲的狄更斯那个19世纪末吧
    读者地位的提升,并不是说读者是文本的唯一解释者和作品价值的唯一裁决者。只是强调了经常被忽略的读者的作用。此外,新批评派之外,还有很多现代派文论,对读者地位的认识和对作者身份的再界定都有不同观点。总的来说,我赞同艾柯那本书的名字《开放的作品》。欢迎大家参观……
  • 耶稣复临
    文学批评有什么不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进步唯一的手段
  • s
    springer
    ...

    其实我已经不再觉得王二的加值是在思想启蒙上了,王二不是启蒙思想家,他也不想当启蒙思想家,在王二那些体现着他对自有奔放的生命的追寻的文字中,我最终收获的只有狂欢快乐和悲痛。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才是更后现代一点的读者吧,我已经不在乎他试图怎样引导他的读者了(事实上我从来就不认为他的创作是在试图引导读者什么,教育读者什么),我只在乎阅读的乐趣本身...
  • R
    RestlessDream
    那本情书集里有几封颇为肉麻
  • 耶稣复临
    还用来着。。
  • R
    RestlessDream
    同意。他才来启蒙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了。中国太缺少这样特立独行的猪了。哪怕他一点社会价值都没有,阅读的口味这么与众不同,这一件就够了
  • s
    springer
    正因为读者作为受众的地位空前提升,所以我逐渐认为,缺乏心理分析(是读者心理分析,不是作品人物心理分析)的文论和批评往往有缺陷...
  • s
    springer
    剔除了他的“伟大”,只剩下了他带给我们的乐趣,再过一些时候,重新阅读他的作品乐趣随着时间和反复也渐渐减少,但我们永远都会记得初次看他的作品的时候的那些欢声笑语和无言的悲怆吧...




    真酸...
  • R
    RestlessDream
    呃,这么说你倾向于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派………………我个人不喜欢这两个造作的理论。格式塔和完形心理学还好
  • f
    fkcool
    王二的异想世界,小说给我的感觉
  • l
    liuyicheng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没有去支援伟大的波尔布特。
  • 猪肉白菜
    。。。。。。
  • 沉默の狙击手
    王小波的小说我最喜欢红拂夜奔。这家伙连和同学写的信读来都很是有趣
  • s
    sweden

    [posted by wap]


    相见恨晚,操!!!!!!!!!!!!!!!!!
  • 天空即将坠落
    青铜时代是我非常喜欢的系列,可以说在中国作家中,除了鲁迅大师,没有比小波更有趣,文字更美丽,叙事更精巧,更想落天外、自由不羁的作家。至少我没见过。

    我认为小波在模仿奥威尔的一些文本中,政治讽喻和影射的段落都不是他比较好的部分,他并不擅长也并不是一个批评者。

    他更像卡尔维诺和鲁迅,注重小说的可能性和文字的鲜活。
  • w
    whiskeylullaby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大爱啊
  • s
    springer
    鲁迅的书曾经有趣过么...
  • s
    springer
    精神分析派绝对是天才的理论和思辨,但是全无用处....这是我看了弗洛伊德全集后的感想
  • O
    OpEth
    同意,俺个人认为精神分析是伪科学,话说俺当年上中学的时候还很饭了弗洛伊德一阵子,被蒙蔽得不浅,但现在早已认清丫的伪科学本质了。。。。。
  • s
    springer
    不能说全是伪科学....我前面的话也太绝对,这个流派中有一些观点相当地具有启蒙意义。《论诙谐与无意识的关系》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可说是半本神书吧...
  • s
    springer
    不能说是伪科学,只能说不是实验科学,不是实证逻辑实证科学。从纯粹理论的角度看,他那一套还是说得上自洽的,所以说没有试验没有事实纯凭自己想就开创了整个体系这丫确实很天才。而且我个人认为他的许多观点只存在度上的严重失误,观点本身都很有建设意义,甚至很正确。

    比方说欲望与压抑,或者文明本质的分析,这些基本观点都是经得起分析和检验的
  • s
    springer
    ... ...我怎么记得这话我以前和你说过?


    有些学术理论无法验证,因此只能检验其内部逻辑体系是否自洽,不能急切地判断它是不是伪科学,比方说爱因斯坦那一套...
  • O
    OpEth
    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架空的,是基于数学推导的,当然光速不变是个假设,但就这么一个假设而已,而且后来证明这个假设是正确的,相对论基本上还是建立在严谨的数学推导过程上的,是逻辑的,是可追溯的,所以是科学的。。。。。

    但精神分析不一样,其实别说精神分析学了,现代心理学也无非是基于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是经验学而非科学,弗洛伊德连统计都没统计,直接靠着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例就YY出了精神分析学这一整套玩意儿,就方法而言,和科学实在靠不上谱。。。。。
  • s
    springer
    爱因斯坦那一套从逻辑上说我意见非常大,不过这战起来又要蛋疼无极限了,罢鸟
  • O
    OpEth
    你丫居然连爱因斯坦都想战,这算是文科生的逆袭么。。。。。
  • s
    springer
    他又打不过我...
  • 天空即将坠落
    鲁迅先生是非常有趣的作家,一个故事新编已经能够说明绝大部分问题。鲁迅也非常注重文体和形式。幽默感上,即使在他那些基调非常悲凉的小说里,也常有令人忍俊不禁的段落。

    至于那些调子稍微光明一些的,例如 风波,肥皂一类的小说,就更是文字可喜了。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过的人,都会记得九斤老太、赵八爷这样的形象。

    悲凉和有趣并不冲突。另外,战斗的形象掩盖了先生的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