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电

  • 有病就得电
    楼主爽上天了
  • w
    wallace7498
    晋宏电厂最古老的火电机组出来的才是最正宗的电,带着一点原味、带着一点粗糙、带着一丝跨时代的喜悦----一如当年人类在月球留下首个脚印的心情… 沙棘堂摊主
  • X
    Xininye
    请用核电,核裂变产生的噼啪想让1812的大炮锦上添花,雨果都听哭在马桶边 iOS fly ~
  • 马一甲
    经过降频升频的风电仍然不如核电和火电纯净

    不好意思,这就是科学的残酷
  • X
    Xiaoqiang788888
  • h
    hellfire6688
    你们太low,顶尖发烧友用土豆自己发电,原生态无污染
  • 瞎熬浆糊
    这不玄学,这是神论姑娘,你真是条汉子
  • y
    yanghaoranma
    A君发帖:玩音响最后就是玩电源。
    1、用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高。
    2、同一套器材,晚上8点到10点的时候音色就感觉有点偏冷,晚上11点之后声音明显偏暖,后来才发现高峰电用的是外省的水电,低谷电以本地火电为主,铁证如山!
    3、风力发的电层次感很差,听感朦胧,听菜可妇司机的A大调B小调,音场明显收缩,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
    4、风力发电的单机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电是三相和两相和音色关系不大,关键是平衡感,三相电播放大编制的交响乐阵脚明显比两相的要稳! 核电适合播放大片伴音。 但遗憾水、火、风、核电都并在了国家电网上了,所以放什么声音都是混论一片。
    B君回复:是的,有位烧友为此从上海搬家到广州,声音好很多。
    因为南方电网以大亚湾核电和两广水电为主,音响既有力度,又比较清澈。最近准备投资建设独立不并网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将使音响脱胎换骨。但可研报告遭到印度的反对。太阳能发电,有何不同?声音偏向温暖,不冷,但是有点薄! 有个自翔为国内最资深的耳机发烧友,一日试听铁三角AT-HA25D耳放配(audio-technica)AD2000耳机,听着听着突然摘下耳机说“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水位又涨了”
    C君终结:真正资深的发烧友不用交流电源。
    因为整流滤波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使人脑震荡,必须用电池供电。而且不能用充电电池,因为充电过程中积累了电网波动带来的电压起伏,还有电网谐波会在充电过程中使电解液活性增大,影响放电效果。所以用充电电池听音,虽然低音和中音尚可,但高音有些刺耳,不能听音乐,只能听赵本山的小品,而且只能是和范伟合作的那几个。
  • n
    nokia3640
    内容自欺欺人。
  • l
    liiliang
    这是境界。HiPDA Android客户端
  • v
    valiulver
    B格这么高的文章我怎么当时没马克
  • t
    tianyu601314
    有请卖糕的! 绿漆醒目~
  • 奈门摩尔
    内容没听过电子设备什么的,家里面都是请人过来唱的啊,你们不是吗
  • 武状元
    zz243躺枪。
  • 西
    西楼`
    好文 学习了 iOS fly ~
  • 武状元
    回复18#ursace


    神贴,膜拜。
  • b
    bluekevin
    一直深套 金风科技 【发送自爱疯6】
  • 无从驯服的斑马
    我当时看到那篇帖子也想把帖子的内容合成一篇文章来着,看来楼主先做到了,估计过不了几天这文章就要遍布大江南北各大论坛了
  • 也闲
    内容只能膜拜了
  • x
    xhltxh
    讲真,听重金属还真的得用煤油发电机,那样才能听出鼓手双踩的粗狂与吉他手Riff的不羁
  • h
    hchua
    这帖要MARK
  • t
    timedia
    看标题就知道是啥了
  • 天使再临
    看标题还真以为在讨论装一台1.5MW的风机能挣多少钱呢
  • u
    ursace
    什么叫合成,这篇是我和@zz243讨论的一篇成果,由我原创,zz243可作为第二作者。
    不过,已经发出20多天了,从没在外面看到过
  • u
    ursace
    本来这篇是讲风电的,你不要打岔。
    现在去哪找煤油发电机,再说煤油发电不一样是要点火烧吗,还是火电。
  • 一窍都不通
    内容感受德味
  • a
    airplay
    唉,b格太高,难以企及。
  • m
    mollusc
    这样就不好玩了
  • b
    btwenzi
    听蒸汽朋克就得火电或核电,蒸汽原味,就是那熟悉的味道 iOS fly ~
  • 何弃疗
    毒,德味!HiPDA
  • X
    Xiaoqiang788888
    Hi-Fi一词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很多未接触过Hi-Fi的人来说,就未必知道其真正的意思。我相信有很多人虽然明白Hi-Fi是指音响或对其有个朦胧认识,但它的确切含义就未必回答得出。

    Hi-Fi是英文HIGH FIDELITY的缩写,意为“高度传真”。

    一套Hi-Fi器材,只要你安坐家中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享受到真实动人的音乐。如此说来,所谓Hi-Fi器材,应该是忠实再现音乐现场演奏,给人浓郁音乐味的器材。

    然而,即使是世界上最Hi-end(顶级)的器材,都不可能100%地再现音乐演奏场面的原貌,正因为这个差距的存在,才会有无数的发烧友为缩小这个差距而不懈努力地追求,他们不惜工本,对数千元一条讯号线、喇叭线也在所不惜,因为线材是音响的神经,玩音响的人称之为神经线。世界上有一对最贵的喇叭线,你猜多少钱?九万美元,等于两部奔驰轿车的价钱。不过,玩到这份上已不是玩线,而是玩钱了。至于对器材的质素要求与投入就更不在话下了。香港人发明了“发烧友”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玩音响玩得失去理智、玩得像发了疯似的人,也真够绝的!

    当然,这些有巨额金钱开道的发烧方法并非我等工薪一族所能接受的。发烧友粗略可分为两类:音乐发烧友和音响发烧友。当然,也有不少发烧友还两面兼顾,音乐发烧友渴望高质素的音乐艺术感受,而音响发烧友主要追求音乐重播达到尽善尽美的音响效果,简言之,前者注重音乐艺术性,后者注重音响效果性。

    音响器材怎样才算是Hi-Fi呢?本人认为,应以在效果好的音乐厅的现场听到的音乐为准,越是接近就越Hi-Fi。很遗憾,即使是顶级的High-end器材,也难以达到现场聆听的感受。音响播出的乐音“太干净”而稍欠“音乐味”(特别是交响曲、协奏曲等大型的管弦乐)本人曾在音乐厅内,听过不少的现场演奏,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坐在最佳的位置(在中间,与乐队距离适当),听到舞台上各种乐器发出的乐音,在到达耳朵之前就已经混和了,很协调,很有韵味。而听器材播出的音响,仿佛各种乐器各自发音,到达了耳朵才混和的感觉。其间微妙的差异,只能各自体验,难以说清。

    不少CD出版商、音响器材厂商,意图宣扬其产品达到“发烧级”、“天碟级”,什么高清晰度、层次分明、高分析力、准确定位、结像力、空气感、通透度、力度、堂音等等。其实这些都难以用仪器精确测定,更无法定出标准的参数。实际上,不管一套音响器材是多么的Hi-Fi,它重播的声音始终与现场不一样……有些发烧友把CD录音和重播戏称为“罐头音乐”。即使罐头食品是真材料,经过加工泡制,味道始终与新鲜食物不一样。CD和音响器材的购买者,往往被这些所谓的“发烧级”所误导。音响播出的高清晰度、分明的层次、精确的定位、结像力、空气感、密度感,还有“力度、速度”等等,有些似乎超过了现场听到的效果。例如定位,有些音响发烧友说,可以听出演奏者是在第几排、第几个位置,甚至演唱者的高矮都能听得出来!而在音乐厅现场,只能大致分辨左右前后。这种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所谓‘定位’,严格来说是掺入了一些人为的因素。一些发烧CD夸耀录到了清晰的“齿音”和“呼吸声”。其实是因为离话筒太近,以致“齿音”被扩大、夸张了,成了难听的“吱喳”声,不少歌星没有学过科学的发音方法,音量不够,不得不凑近话筒才能够演唱。

    音乐的艺术性,现在还不能用仪表来测定。有些音响参数可以作定量分析,但艺术性却无法作定量、定性分析。有时我怀疑:是科学的仪表骗了我?还是自己的耳朵骗了自己?

    例如:电子管胆机早已被淘汰,但近十年来又卷土重来。仪表分明显示晶体管的保真度比电子管胆机高很多,但音乐发烧友却感觉太生硬了,宁可听“失真”大的胆机,而不愿听干巴巴的所谓“高保真度”的石机。因为“音色”和“音乐味”无法用仪表测量,只能用耳朵感受。晶体管石机可以从测试仪表上“看到”高保真度,而“失真”的胆机却由耳朵收听到接近现场演出的音乐味。哪一种更真实、更Hi-Fi、更“发烧”?只能由听者自己体验,耳朵不同,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真正对音乐发烧的朋友还是多亲临现场聆听,那才是真正感受美妙的音乐艺术。

    音响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音响科技要以人为本,既然科技以人为本,那么也就意味着在科技结晶—音响器材中听到的音乐亦要以人为本,从人听音乐的本质出发,在音响产品中寻找最接近真实的声音境界,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同时这又是个最复杂的过程,它永远有最理想的目标,却永远不会有最理想的结果,否则音响世界将不会发展。正因为如此,音响界各路诸候才有了各施拳脚的机会,纷纷尽一切可能推出自己最好的音响产品,同时也积极地推动了我们的音响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