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进口最快1个月内熔断:有商家已裁员超80%

  • 普通法
    两次微调过后,跨境电商新政似乎已板上钉钉,备受打击的保税进口商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有跨境电商人士最近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4月8日新政出台前,某化妆品电商在郑州保税仓最高时有3000人的用工量,现在已经减少到了500人,裁员幅度超过80%,如果以后相关问题不解决,那只能关闭。
    有的保税进口商家打算转战直邮,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香港(保税)仓的已经涨价30%~50%,因为这是跨境电商首选的海外仓地点。”一名跨境电商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不仅仅是香港仓,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外仓租金也有所上涨。
    还有的商家,对政策调整仍抱有一丝希望,“听说有的部委还在找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希望政策还能调整吧。”
    “最多一个月的时间,跨境电商就会出现熔断场景,到时便是无货可卖”
    茫然和观望,是受访商家当下的普遍心态。
    4月7日晚间,距税改新政启动实施几个小时之前,财政部官网挂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正面清单)。在这份备受关注的清单中,不仅多款跨境电商热销商品未被包含在内,而且“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的规定,更是被部分地方监管部门,解读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的监管政策已经与一般贸易无异”。
    此后,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过两批补丁政策,将更多商品纳入正面清单的同时,还明确所有4月8日前已发货或在区的保税进口商品,均可按老政策执行(免于补领许可证和通关单),直至售完。不过,由于占据销量大头的化妆品和保健品,仍有相当比例被排除在正面清单之外,且通关单可能按一般贸易执行,让诸多商家短期内无心再进新货。
    这段时间,各大跨境电商保税进口的商家都在发力去库存。
    “现在跨境电商每天的出单量大概在18万-19万单,为了赶紧清库存,有的做促销还增加了出单量,但等库存出尽之时,就是熔断的时刻到来。”一名资深跨境电商人士这么告诉 澎湃新闻。
    去库存的时间,最快可能一个月搞定。
    一家中等规模跨境电商的副总告诉澎湃新闻,最多一个月的时间,跨境电商就会出现熔断场景,到时便是无货可卖。
    某跨境电商人士对澎湃新闻解释,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都比较短,从来不会准备超过3个月的货,所以可以控制成本,不会占用更多资金,等在途和在库的商品卖完,而新的商品又进不了,那就没有办法了。
    监管部门的不同出发点
    一年前还是小甜甜,如今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怎么就成了“牛夫人”?
    “这次新政传达出的意思和导向,和此前的完全不同,”一家中等规模的跨境电商副总这么告诉澎湃新闻。
    多名跨境电商人士也对澎湃新闻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用旧模式来监管新业态,目前跨境电商进口的红火局面必然遭到打击。
    这多少出乎政策制定者的意料。
    据说,在企业一片抱怨声中,有监管部门人士还打电话问企业,明明是为跨境电商做了好事,为什么反过来还要怪监管部门?而且,他们对企业所说的可能出现熔断现象,也非常不解。
    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和各监管部门的出发点不同有关。
    跨境电商“正面清单”虽然是从财政部网站挂出,但参与会签的部委多达11个。
    比如,税改,财政部在3月份的通知中强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交易具有贸易属性,总体税负水平低于国内销售的同类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的税负,形成了不公平竞争,为此将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据说财政部的内部口径是按照货物征税,从来没有要求按照货物来监管,但等到企业拿到正面清单,发现是按照货物来监管。”一名与财政部有过沟通的跨境电商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财政部本意还是扶持新兴业态发展,希望规范,但没有预料到正面清单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多名与相关部委有过沟通的跨境电商人士对澎湃新闻分析,正面清单进入会签流程后,只能让各个部委在各自的职责内,按照法律法规来解释相关清单。在国家层面没有针对跨境电商相关法规的情况下,惯性思维就是按现行规定来操作,这就出现了对首次进口商品要拿批文或者注册等要求,“没有法规说,你跨境电商可以不这么做,所以监管部门也不会来松这个口。”
    “再说,当初国家力推跨境电商,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出口,对进口的定位,一直是补充。”一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一旦跨境电商进口做大,对一般贸易冲击的担忧势必升温。
    最后的希望
    再加上缺乏沟通,跨境电商新政打了诸多商家一个措手不及。
    多名大型跨境电商负责人对澎湃新闻反应,对于税率调整一事,相关部委有过调研,但正面清单内容在公布前,他们并没有被调研或者沟通。
    在4月8日新政启动实施后的半个月内,多家跨境电商以及试点城市代表曾坐在一起沟通过两次,但这两次会议都没有相关部委人士到场。
    与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大家主要是交流下新政后各自运行情况,通报下各个园区情况,梳理问题在哪里,“看看是个别现象还是整体现象,是短痛还是阵痛,结果发现大家问题都一样,都普遍存在。”
    不少商家都较为悲观,认为保税进口已经很难继续,直邮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难度同样不小。
    有跨境企业给澎湃新闻算了下成本,目前跨境电商卖的三成商品为美妆,其中大概只有10%有批文,而这部分是刚需,这意味着剩余的这些要么不做,要么转去海外仓,“国内一单的成本不到10元,包括打包和运输成本,但海外直邮就至少要30元的成本。”
    成本高只是缺点之一。
    “在整个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中,直邮只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跨境电商进口需求,而且受制于每天通关量有限,顾客等待时间较长。”有的跨境电商人士直言,直邮业务并不适合大规模展开,消费体验也很难控制。
    多名受访商家的期望依然是,新政能够调整。
    听说,现在相关部委的调研还在继续,有些企业的反馈已经上报。“希望不要等太久,再拖几个月,市场信心就难以挽回了。”一名跨境电商高管说。
  • y
    y_chow
    怎么看?
  • f
    fisherman088
    还能怎么看?bxs不是么
  • 雅木
    你坛不是香港要死了么,不是香港中转不需要了么,不是各大陆港口货运最大么,怎么反而别人的仓租要涨价了啊
  • b
    blacktooth
    一代版本一代神
  • a
    at89s52
    就算买不到进口商品

    也坚决不买垃圾国货!
  • a
    agefan
    确实库存很大,卖光了不知道卖什么了4.8号清单出来前sku500多个清单出来后坎到243个
  • b
    berserkme
    每年买一双asics的跑鞋,今年嗷一下涨了200,我就日了。。。
  • W
    Wbird
    据说,在企业一片抱怨声中,有监管部门人士还打电话问企业,明明是为跨境电商做了好事,为什么反过来还要怪监管部门?而且,他们对企业所说的可能出现熔断现象,也非常不解。

    喷了,外宾你们好
  • 云梦华
    两次微调过后,跨境电商新政似乎已板上钉钉,备受打击的保税进口商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4月7日晚间,距税改新政启动实施几个小时之前,财政部官网挂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正面清单)。在这份备受关注的清单中,不仅多款跨境电商热销商品未被包含在内,而且“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的规定,更是被部分地方监管部门,解读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的监管政策已经与一般贸易无异”。
    此后,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过两批补丁政策,将更多商品纳入正面清单的同时,还明确所有4月8日前已发货或在区的保税进口商品,均可按老政策执行(免于补领许可证和通关单),直至售完。不过,由于占据销量大头的化妆品和保健品,仍有相当比例被排除在正面清单之外,且通关单可能按一般贸易执行,让诸多商家短期内无心再进新货。
    这段时间,各大跨境电商保税进口的商家都在发力去库存。

    比如,税改,财政部在3月份的通知中强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交易具有贸易属性,总体税负水平低于国内销售的同类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的税负,形成了不公平竞争,为此将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

    确实不明白,保税怎么能进行零售?这是保税还是逃税?跟走私有何区别?

    连关税都没有,感觉是钻政策空子

    [本帖最后由 云梦华 于 2016-5-2 13:21 编辑]
  • 麦克欧文
    那些自贸区是不是要哭了。。。
  • l
    leiqilong
    草,出不了国,你妈的买个进口货还不让。喷了。
  • 红叶
    蝗虫又要去香港了
  • 不同的一个狗
    说的像加入WTO还应该有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