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售楼处人脸识别拍到,买房多花30万?济南男子戴头盔看房

  • d
    djwooo
    近日,一段“男子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中的字幕显示:“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
    视频发布者在评论中提问:有课代表知道为啥戴头盔吗?
    有网友回答称是因为
    售楼部有人脸识别系统
    事实上,以“买房”搭配“头盔”、“口罩”、“面罩”、“墨镜”等词在网上检索,类似的故事并不少见。
    而这些故事最后都不约而同地
    指向了“售楼处人脸识别系统”。
    被人脸识别拍到,
    致优惠审批没有通过
    房地产自媒体“重庆地产news”在去年底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某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年底购房优惠,只要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并当场下单,各种折扣算下来可以少花30万元。但购房者必须是第一次到访,或者说此前没有被摄像头拍到过。
    该传闻的真假暂且不论,但消费者因为被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拍下,而无法享受优惠的故事确实发生过。
    据宁波晚报今年6月报道,去年7月,来自宁波的宋先生的姐姐在余姚某楼盘买了一套房子,后来宋先生也想买房,于是对该楼盘进行了了解。
    宋先生姐姐的房子是通过一名姓吴的售楼经理买的,去年下半年,吴经理从宋先生姐姐那里得知他也想买房后,便给宋先生打来电话拉他买房。
    吴经理向宋先生介绍,因为他姐姐买房之后介绍了他,所以能给他享受“老带新”返利2万元的优惠活动。
    “当时吴经理就说,2万元返利只要我们自己承担一点税费就可以了,就是冲着这个‘老带新’我才买了那套房子。”宋先生说,去年11月,他支付了首付款,签定了购房合同。售楼处说,2万元的“老带新”返利要有一个审批流程,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给他。于是宋先生一直等着。
    期间,宋先生一直按照要求配合办理手续,以便获得2万元的返利。但今年6月中旬,售楼经理却反馈说“老带新”审批没通过,2万元返利给不了了。
    该楼盘售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是因为宋先生的“老带新”返利优惠的审批没有通过,“我们规定业主来售楼处之前,要在公众号上进行‘老带新’备案,并且备案一个小时后来售楼处才能算数,这位业主当时备案不到一个小时就到售楼处了,我们售楼处都有人脸识别的,所以审批没通过。”
    为何售楼处要使用人脸识别?
    据南方都市报,有地产中介表示:房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与其“分销模式”有关。
    每当新楼盘上市时,房企一方面会花大量费用做营销宣传,吸引潜在购房者,另一方面也会找各种卖房平台(中介)作为“分销渠道”,让渠道帮忙招徕客户。
    如果是中介拉来的客户,那房企就要给中介一定的佣金,而中介为了获取更多佣金,就会给客户提供一定程度的额外优惠,以此吸引更多客户,这导致房企销售与渠道中介抢客户的“混战”经常发生。
    这时候,售楼处的人脸识别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它可以让房企迅速识别某个购房者是中介拉来的,还是看了宣传的“自然到访客户”,关系到客户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优惠。
    以“买房”加“人脸识别”为关键词在网上检索,可以发现,有关售楼处用人脸识别判断客户类型的消息比比皆是。
    比如上图中的网友就表示,如果是自己去售楼处看房的话。当迈进售楼处大门的时候,自己的脸就会被记录下来。然后如果看房的人在看房后想去附近的中介问有没有优惠。就会被告知只要是自己走进售楼处大门,被人脸识别记录下来了,那么售楼处就会认定这个人是“自然到访”客户,不可以享受中介渠道的团购优惠。
    今年8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称,天津“XX文苑新房售楼处”擅自采集了他的人脸信息。
    原来,一个月前,这位网友通过中介购买了XX文苑的一套房屋。但在8月4日,他被售楼处告知,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曾经识别到与他相似的人独自看房,因此他属于自然到访客户,不属于中介渠道客户,不能享受渠道优惠。
    戴口罩也没办法
    为了避免被人脸识别认出,一些客户也想出用头盔、口罩、墨镜之类的办法,遮挡住面部,但这又有多大用呢?
    据南方都市报,深圳市明源云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表示:“我们做过测试,可以同时识别50个人,戴口罩也可以识别。”这名销售说,与传统的安防视频不同,系统可以识别并预测看房者的行动路径,框选其必经路线,设置摄像头进行抓拍。
    等看房者确定买房,用“人证一体机”进行身份验证时,系统后台就会将身份证信息绑定到此前的记录上,“相当于人、人脸、手机号、所有来访记录进行比对”。
    这位销售还表示,人脸识别摄像头和监控摄像头的外观一样,可以全程“无感”抓拍。“他们是不知道的,之前确实听说过相关的案例(戴头盔看房),但是现在慢慢没有了。”
    据“明源云”微信公众号2016年5月18日的一篇名为《飞单问题屡禁不止肿么破?解决方法竟然是“看脸”》介绍:
    飞单问题的核心是客户识别和归属,以前手机号码是作为客户身份识别的唯一依据,但是号码容易隐藏、变更,所以飞单问题屡禁不止。
  • d
    djwooo
    但是只要销售案场安装了明源云客的人脸识别设备后,客户到访过案场,摄像头就会抓拍客户的面部特征,并自动录入系统,每天下班时,营销管理人员对人脸识别系统记录的到访客户进行归属和关联,每个客户都有了明确归属,自然到访客户就不可能通过隐藏号码、更换号码、场外拦截来实现飞单了。
    在知乎平台上,据一个名为“优房售楼系统”的账号发布的名为《“口罩”也封印不了优房算法人脸识别》文章称:
    由于疫情后人们普遍戴口罩,优房软件算法工程师第一时间对现有的模型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数据评测与标注,全新的人脸识别系统进一步升级为人眼虹膜识别...
    升级后的模型,大大提升了案场戴口罩人脸识别图片建模的成功率,与平时不戴口罩相差甚少,在上千万数量级的干扰数据下,用戴口罩抓拍搜索,最高命中率高达97%。
    后来,在房地产项目的实际使用中,利用渠道风控对佩戴口罩的客户进行识别,人脸识别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譬如某项目,近一个月都是戴着口罩来访的的,但识别率仍然高达97.77%。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人脸识别技术不能滥用
    《网络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下称“规范”),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据新华网,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在消费领域的收集、使用虽未予禁止,但强调对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即个人信息的收集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和征得当事人同意;个人信息的利用要遵循确保安全原则,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被侵害时,经营者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据央视新闻,在日前宣判的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中”,申明“人脸识别技术不能滥用”原则,显然很有必要。我们应看到,该案受到广泛聚焦,背靠的现实背景就是:如今人们已进入“看脸”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面越来越广,从原来主要用于移动支付和机密领域到“哪哪都有它”——业主进小区要“刷脸”、员工进单位要“刷脸”、学生进图书馆要“刷脸”……人们对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的伴生风险渐次敏感。
    这份敏感并非多余: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在内的生物特征,几乎是个体信息安全最后的防线,因为这类“人体密码”不像数字密码那样可以更改。如果被人随意采集、贩卖跟盗用,那可能将我们置于没有基本安全可言的境地,其风险不容小觑。正因如此,虽说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学习、模型理论、动态图像处理等技术的人脸识别是AI(人工智能)转向“强智能”的重要标志,但必须站在生物安全的高度去审视其潜在风险。
    在此之前,网上已曝出打包贩卖人脸数据与“明星换脸”的非法利益链,这也在提醒着全社会: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风险与乱用隐患,必须有前瞻性预判与系统性防范。
    人脸识别涉及身份信息识别与隐私权保护议题,现行刑法等对非法获取个人隐私不乏规制举措。鉴于人脸识别应用的“出圈”化,专门针对人脸识别的伦理规约与法律规定也在完善。
  • L
    L1
    这文章说的莫名其妙,不就是用人脸识别来区分渠道嘛。多花了,怎么不说房子干脆送给你。
  • d
    djwooo
    《网络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下称“规范”),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据新华网,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在消费领域的收集、使用虽未予禁止,但强调对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即个人信息的收集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和征得当事人同意;个人信息的利用要遵循确保安全原则,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被侵害时,经营者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 就是我
    1:明源系统千疮百孔,各地之前抢房用明源系统的都被坑过,他们内部人员和程序设置都是留了很多后手的。 2: 现在还想造抢房的势,自己去售楼处看看,80%都是托。所谓优惠分销渠道之类的都是套路,你开始琢磨这个了就无暇关注其他了。 3:这文章不知道想说什么,软文加点新闻没有目的性就发了?
  • L
    L1
    觉得违法了去起诉就好,但你标题30万是什么意思,非蠢既坏。
  • v
    viperking
    我觉得除了跟公安系统联网的场所比如酒店或者客户主动允许的支付宝微信之类的。其他一律不允许采集人脸信息
  • m
    maxsch
    人脸识别能破口罩?我不信,最起码误判率会很高

    不过本来买房人就是少数,误判就误判了吧
  • A
    Alloyo
    太低端了,我司的生物识别系统捕捉指纹,汗液,唾液,姿态,微动作等生物特征系统剥了脸皮都能识别,不怕你脸皮厚,就怕你不来
  • k
    kyoyky
    戴口罩头盔有用?直接步态识别
  • 盖茨比兄贵
    这就是号称是律师的你的回复?真好奇是哪个傻逼发给你的律师资格证
  • s
    sceic
    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

    这投个毛子什么诉?
  • G
    GBA
    魔幻现实主义
  • x
    xiejia31
    以前戴头套抢银行,现在带头套买房。时代不一样了。
  • L
    L1
    你有认真看过全文吗?有独立思考吗?文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如何才能解决?
  • l
    liangjiami
    渠道客成交都是要做人脸识别的,戴口罩和脱口罩都要做一遍,还有中介返佣太正常了
  • 盖茨比兄贵
    哟,你这脑子也会想到这些?该不会是复制黏贴的吧?
    另外,不要勾选回复通知。
  • 奇迹的黄昏
    太低端前三个喷了,你说后面俩还行
  • c
    cft17
    我陪老丈人去看房,全程戴口罩没摘,没登记没扫码
    后来丈人找了个什么中介说能搞优惠工程房,问我们去过没说人脸识别就不能优惠了,我们实说全程戴口罩
    然后去了,那中介转悠半天说之前被摄像头识别出了,不能搞优惠云云,然后要带我们去另一个楼盘看
    之后就是一路上说这楼盘风水如何不好等等
    然后我找借口带丈人溜了,就上个月的事,感觉就是纯粹忽悠你
  • 丈母娘
    国外好像公共场合都不许采用人脸识别摄像头
    涉及隐私问题
    国内嘛,哈哈
    就看哪个天龙人被拍了
  • 猪肉白莱
    我一个朋友就是做房产代理的,这种他们带去的就是渠道客户,有更多点的优惠,他们也就拿返佣,要是客户先去看盘了,成自来客了,觉得贵再找他们带去的话,渠道客户优惠就是没有了,他们也懒得带去,自来客不算返佣,也就没有动力了,就会推荐去其他客户没去过的楼盘
  • j
    jqq
    口罩没多大用处的吧,我们这儿交通违规曝光经常曝光的是戴口罩戴帽子的,和身份证照片对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