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细读的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 j
    jjss521
    谢谢。
    我觉得FT上文章质量都不错,收费的更高,就是不是每篇都找的到。
  • v
    vistorli
    打不开
  • 卖糕的
    别的都对,邮轮要凉一阵了 iOS fly ~
  • x
    xxxkeke
    这种绝对数字有啥可比性。美帝破万是发达国家门槛估计最多五千美刀,等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时,起码得3万刀,还差得远呢。
  • m
    mayazjb
    mark....
  • 黑白胖
    趋势是不错,整个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个性化也对,但不一定全是经济的原因,发达国家已经这样,他们的文化影响应该是主要原因,当然有钱才能支撑这种消费。
  • K
    Kindle4
    copy在kindle了 IQOS flys
  • 弗朗西斯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主义的景观化。

    这个景观化的过程未必和gdp的某一数值有关系,而是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过程。
    就算印度这种国家,我相信现在的经济结构下,消费同样也是景观化的。

    本坛实际就有这方面的趋势,各种器材党、工具党,很多时候买工具不是出于实用价值(这个物品能为我创作价值),而是基于“我觉得这个物品可以让我…”做出购买判断,这就是景观化。
    但和景观化截然相对的,却是量贩式商品的再次流行,一方面,商品的表面符号成为人物购物的重要决策力,但是另一当面,在日常物品的选择上,便宜、好用的日常消费品会占据主流。
    ————————
    另外,在权力结构等级鲜明的国家,消费的景观化一定更有趣。
    商品不仅要呈现出资本的符号价值,还更要表现出权力的符号价值。
    各类名目繁多的特供品也许也能够看作是景观化的一部分,例如茅台的消费是否可以看作是人们对符号的追求(所谓的国酒,这个符号首先是权力的,然后是资本的)?
    似乎这方面讨论并不丰富。
  • 5
    505678940
    楼主用的APP推荐一下
  • h
    hikech
    考虑到通胀因素,中国这一万美元(2019)和人家这一万美元(美国,1978)大概还差10-15年吧,所以会看到拼多多快速崛起
  • s
    shutup!
    mark.
  • y
    yangds
    回复11#弗朗西斯

    特有阶层的消费特色我觉得也是一种特有的消费文化,在观察分类里也可以套用其他地域的特有“景观”,比如美国消费市场中的“家庭机械工具”类消费,不同的是,后者的消费主体和经济支撑数据是中产阶级的收入曲线,前者数据曲线来源于运动式反腐。

    关注消费文化能更好的理解很多东西,特别是和文化产品(电影音乐)等细分消费市场做一些横向切片,细看一下,对这个时代充满了不同的爱。

    这种爱,类似80年代人的激情和创造力自豪。

    而我们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美丽,只是这种美丽一部分来源于物质丰富后的消费美。

    但是,老一辈奋斗和“节俭”观念(余孽)会认为我们的美丽是一种垮掉的迹象,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大家会慢慢发现通过物质和消费“堆叠”出来的美依然活力十足,健康流长。

    想来,这就是第一个20十年给我们的启发吧。
  • 海带超人
    谢谢分享 iOS fly ~
  • 弗朗西斯
    回复16#yangds

    商品的美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而是表面化和符号化的。这才是后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所在,他们认为景观只呈现出一种流行的、虚假的时尚,这种时尚和美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资本主义对消费的一种塑造,驱动大家购买商品的理由,而这些商品,都被包裹在艺术的美学当中。所以Robert Brustein才会说美国人具有一种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分不清艺术和商品之间的区别。

    具体到美国当代语境,《黑豹》以及《摘金奇缘》就是典型的景观产物,他们不在乎电影里呈现的文化是否真的是非洲文化或华人文化,在意的是这一呈现本身是否契合他们的意识形态想象。甚至你去看《黑豹》主创的采访,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做的是“艺术”,做的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作品。拍摄《黑豹》是不可怕的,《黑豹》的流行也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创作者的这种不自知。

    之前马丁批评迪士尼是公园,是游乐场,实际说的就是这种电影的景观化,但可惜整场讨论在美国没有继续下去——不过也不能这么说,学界的讨论在几年前就已经结束了,《电影电视评论季刊》一直关注这个话题,他们甚至给出了更绝望的答案,认为现在是时候放弃电影院了,因为电影院里充斥的全都是一种叫合成片的东西。

    而在国内,对这个话题也有人关注,例如前段时间在讨论网红展是否会杀死真正的艺术展,因为从国内的情况看,各大民营美术馆,越来越倾向举行名目繁多的网红展(这些网红展要么是娱乐明星创作的,要么就是以明星为创作对象的,例如各种各样的明星摄影展,或者多媒体装置展,比如凝视阿娇啦,刘诗诗的无意识表演啦),当然啦,咱们国家讨论这些问题往往都是乐观的,毕竟真艺术咱们根本就没见过嘛!
  • c
    citroenc5
    太长了,有没有缩水版本
  • e
    eddie777
    收藏了
  • c
    chim
    太扯了。这不就是网红经济
  • y
    yangds
    观点(现象)是存在的,只是作为一个深受移动互联网影响的年轻人,如何接触真正的艺术培养丰满的美感是一个好话题。

    然身在洪流中,也想萍聚有缘人吧。
    挺好的。
  • 5
    505678940
    回复13#yangds

    谢谢楼主
  • l
    lotus163
    中国人的钱都买房
  • 日后再说
    Mark。
    iOS fly ~
  • 逛荡
    马克 过万 iOS fly ~
  • 马二甲
    趋势是没问题的,只是实质性的分析只有后面几段,过于宽泛。前面占80%的文字都是概念性介绍和common信息的堆砌,其实可以用简单几个字表达“现代市场经济是刺激和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形式”
  • c
    cgy
    好文章
  • 心中之神
    很棒 谢谢分享 mark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