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自古京畿太监多

  • 枫的旋律
    因此,「河北盛产太监」的说法之所以流行,并不是因为河北人或者北京周边地区的居民真的具有多么严重的「奴性」,或者是多么热爱进宫为皇帝及其宫廷服务,而是因为诸如顺天府、保定府和河间府这样的地区是距离都城和皇帝最近的地方。


    ▍左为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1902-1996),直隶静海县西双塘村人(今天津市静海区)

    由于生长在首都接近,当地居民的语言与皇帝接近,不必担心沟通不畅;也不必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适应京城的气候、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能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宫廷服务劳役中,不太会因为不适应环境或生活习惯而生病、死亡。

    因此,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宫廷会更偏向于招收出身籍贯在地理上与京城接近的太监。

    另一方面,就如「良胄入侍」制度所体现出的那样,京城附近的居民,对太监制度、进宫当太监的程序以及当太监能够带来的利益,会有更直观、清晰且实际的认识。

    在明清时期,民间甚至有出于对富贵的渴望,而竞相将自家儿童阉割后送入宫中的现象。在京畿地区,这种做法更造成了「争当太监」的风气,进而使本地产生更多的太监。
  • 枫的旋律
    成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官修北京地方史志文献资料集《钦定日下旧闻考》中,就记载了京师本地人为求「非分之福」而将生下的儿子阉割后送进宫中当太监的现象。

    此外,历代都城的周边往往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清时期的京畿(北)直隶地区不但人口稠密,且往往只有农业一种产业,很容易因为天灾人祸或人多地少,而陷入贫困与饥饿。

    这时,就近进宫「当老公」「干皇差」也不失为一条能够保住性命、吃上饱饭、甚至有机会飞黄腾达的出路。

    因此,无论在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时代,太监最主要的产地都是首都周边的京畿地区。

    只不过,我们也最熟悉、距今也最不遥远的明清两朝,其首都恰好是被长期贫困且人口稠密的河北所包围的北京。
  • 枫的旋律
    京城对河北吸血太严重了

    上海带着周边城市一起富裕,,,
  • 咕噜咕噜咕噜
    说真的 北京那地方现在实在不合适做首都吧

    特别是现在的人口规模下。。。 从元大都到朱棣到 满清,我记得满清皇帝自己都受不了了。
  • o
    ouaicl
    上海带着周边富喷了,上海周边富得时候上海还不知道在哪呢。
    从元大都开始北京就是全国吸血,你当忽必烈修京杭大运河是干嘛的?北京这地段虽然造血不行,但是特别适合分赃,可以有效平衡各方利益。
    中国自古以来首都都不放在最富的城市。 当年唐朝的洛阳扬州,比长安富庶多了,一闹饥荒,皇帝就带着手下去洛阳逃荒。

    [本帖最后由 ouaicl 于 2017-8-10 00:05 编辑]
  • x
    xsix123
    都说河间出太监,我们三河出老妈子
  • 枫的旋律
    三和大神!

    服了服了服了
  • x
    xsix123
    何出此言?
  • D
    DoloresI
    我觉得还是南京适合作首都
  • b
    bypoz
    那肯定的,古代方言那么多差别还不小,整天交流起来多累
  • l
    lookus
    谐音梗,可以百度三和大神
  • m
    maghana
    你看达芬奇的声音被打/压,另一方面的声音就会占据空间。舆论不就是这样吗
  • l
    lightling
    当太监的大部分是穷人家的孩子。

    那个时候又没有高铁,一般穷人想从湖南走到北京还挺难的,所以肯定是北京附近的多啊。
  • 屋足
    是啊是啊,赶紧迁都吧,那儿真的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