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本就可以考虑无视营销的影响,当个快乐的延迟玩家嘛

  • L
    Lunamos
    所谓延迟玩家,就是与潮流相比,延迟一年(左右)相位的玩家。换句话说,现在出的游戏,一年以后再来看,决定玩不玩,玩哪个。

    -----------

    其实游戏的营销,本不应该对我们造成很大影响。

    电影院线排片是有时效性的,人们甚至必须关注营销信息才不会错过在影院看电影的机会(虽然多数是错过也无妨的烂片)。而游戏作为家用的数字和实体产品,大多是没有时效性的(某些厂商的限时数字版另说……)。类比出版物也有推新的营销,但多数读书人似乎不会如此追新(除非做新领域的Research才需要这么干)。

    最浅显的层面,价格和质量。新游戏刚贩售时价格高,除了一些可能存在公信力问题的售前评测以外,质量和口碑也没有定论。就只是因为它是“新游戏”,加上营销占据了人们的视野,给许多庸作营造出大火的错觉和必玩的氛围。相对的,一些偏离视野的佳作还没有沉淀和被发现,人们又会在无用的营销信息洪流中与他们擦肩而过。

    另一个层面:社交。大家都在玩而你没有,你就落伍了——这其实是营销的副产品。摆脱社交的影响很难,很多人玩游戏的驱动力之一就是新游戏的社交氛围。还好,互联网的去中心社区很多,即便过几年捡起来玩,在这些地方也总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一起讨论,社交参与感甚至比一开始混杂着云玩家、跟风党和梗小鬼的环境要好不少,在意欣赏作品而非讨论氛围的话,社交这一关应该也能挺过去。

    还有一个层面,真爱:XX的续作不玩我就死了——第一时间为所爱之物消费时间和金钱,就很难说纯粹是营销的结果了。实在撑不住就买吧,好在这类真爱系列一般人心目中也并不多。当然,冷静下来等一会儿,也大多能避免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的伤害。

    对于本世代游戏来说,还有一个层面,在于工业化进展相对缓慢,世代前期的游戏拿到现在依然优秀。哪怕15年的MGSV,血源,巫师3之类,即便原封不动拿到5年后发售,又有多少游戏能说自己打得过呢?做一个延迟5年的玩家尚且能接受,1年的工业差,更不在话下了。

    多人游戏往往有初期环境,宝贵的菜鸡互啄黄金期,一年后入坑要么鬼服要么没有生存空间了。而单人游戏的补丁往往都是增加新要素和修复数值,让Gameplay更完善,流程更有意思的,延迟等待一个完善的版本也并无多人游戏面临的问题。

    做一个快乐的延时玩家,新出的东西忍着不要去管他,玩玩一年前大家的口碑佳作或是自己多方面考虑符合爱好与兴趣的作品。让今天的子弹和鸡毛都飞一会儿,沉淀一年后再回来找真金白银,是对自己时间的尊重。除此之外的好处也是多多:

    媒体评分,玩家评分,排行榜俱皆齐备,口碑好坏,年度评选尘埃落定,攻略齐备,补丁打全,汉化该出的也有了,有名的游戏出了年度版整合了DLC,游戏趁着促销打了50%折扣,游戏独占期结束或是出在了自己用起来最方便的平台上……要操心的事,要踩的雷,也都会越来越少。当然了,老任的游戏第一时间买基本没多大差别的,而延迟买,也没多少损失。

    做一个延迟玩家,最主要的缺点和难点,是躲避剧透,包括机制和剧情上的。冷不丁某个帖子就可能会剧透你可能本来打算延迟玩的作品。这种环境就只能靠大家来维护了,自觉反白或者设置剧透警示等等。

    如今大家更愿意根据营销信息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根据自己本来的爱好和自主选择。这点可能跟互联网的变化有一定关系:以前的互联网使用逻辑是搜,现在的使用逻辑是逛。既然是逛,那就只能接受推到脸上的信息。而因为互联网平台运营盈利基础逻辑的原因,推到脸上的东西大多与商业利益相关,包括一手厂商自己的推广,二手各大媒体的软文,三手四手闻到流量味一拥而上自媒体……对于消费游戏以求获得内心平静的这部分玩家来说,摆脱这些信息也能减少大量无谓时间的消耗,受营销影响从风口浪尖到一片狼藉地追逐这些信息,其实是没什么必要的,不如打开Steam上血折+1尘封已久的游戏玩一玩。

    实际上论坛玩家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标准,许多玩家也基本是这么做的(真爱追新,其它延迟),这段话也只是总结和推广一下这种理念罢了。当你被厂商的营销和围绕营销和热度的二手三手推送挠得心里痒痒时,不管最后作何选择,能做到对此有一丝警惕,大概就够了吧。
  • 雨中曲
    多玩独立游戏呗,人还舒服通透
  • 0
    000000
    你这样就摒除了一款发售游戏中的:

    期待感
    参与感
    讨论需求
    失望情绪
    焕然一新的新技术
    潮流
    最新的设计理念
    探索打法的乐趣
    对自己理念的碰撞和改变

    失去了游戏这个媒介带来相当一部分的好处,玩的实际上是残疾作品。

    今年玩的只狼显然不是那年的那个只狼。
  • 十六夜镜月
    不行的,真正快乐的延时玩家可是看不到你这个的况且,恶性的游戏体验可以带给我其他的快乐啊,又不一定局限在游戏里
    比如奇迹2 比如现在的全网狂欢,我就很快乐么
  • 我是地雷我自豪
    直接说等等党永远胜利就行(
  • t
    tonberry
    就这游戏,我朋友全在玩,几个群全在讨论2077,我同事、我以前的学长和我聊天时都是“你玩2077了吗,你为啥不玩2077”,虽然我看了演示凭借经验觉得这不是我的菜,但在这种社交轰炸下竟然产生了几秒我要不要买来试一试的想法

    —— 来自 OnePlus KB2000, Android 11上的S1Next-鹅版v2.4.3
  • r
    rainknine
    延迟mgsv玩家,我至今都想知道如果我在第一时间打通游戏并知道那个背叛世界的人是谁的话,我会作何感想
  • 萼绿华
    这得看是更喜欢玩游戏还是更喜欢玩论坛了

  • m
    misaki_d
    那得看什么游戏,仁王 2 我就等了一年准备直接 PC
  • L
    Lunamos
    技术和设计前面也已经提到了,工业进程缓慢的当下,理念和质量跟新旧没多大关系了。而在注意避免剧透的前提下,初见和探索乐趣也能得到保留。

    唯一无解的附加价值是社交氛围带来的心理价值。这点只能看每个人的驱动力了。有人游戏驱动力就是“大家都在玩”,而有人只是想体验作品本身,后者大概更适合做延迟玩家吧。
  • T
    Trompete
    就撇开讨论或者社交之类的不谈

    你要无视营销信息本身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对于处在游戏荒、或者对特定题材游戏有迫切需求的玩家来说,你就算悲观但还是会去期待一些游戏的,那就不可能说不去了解信息、等个一年半载再玩

    如果你是什么都玩、什么都想玩、什么都能玩……那么自然没那么迫切玩某一款特定游戏就是了

    但如果你对特定题材或者特定体验在某时有很大渴望,那么你不期待不急也不现实
  • 脚本水平
    你上面说的这么多除了新技术没觉得其他有啥损失
    游戏玩的晚爬专楼就完事
    再不济单开帖子在论坛的讨论度也不错

    更何况又不是每个3a都会有什么大的技术革新
    单机游戏最重要的还不是游戏内容体验本身?
  • 0
    000000
    真不是,再慢也是快,真正的体验就在当下对人有一切的改变

    Quake3的光影,显卡危机,高尔夫2的表情运用,今年2077的顶配PC全特效,一代代过来的,每一秒都不同

    甚至此刻的LG OLED面板表现,能和1年前的LCD是一种东西?
  • L
    Lunamos
    之所以觉得必须第一时间体验到这些,也是某种营销带来的副产品吧。晚一年的Quake3光影,显卡危机,TLOU2表情,2077顶配全效,对从没体验过的人来说,也一样是新的,该有的体验和感觉都少不了。比如现在去玩2年前的RDR2,就把它当成是此地此刻发售的新游戏,没什么违和感的,感动的剧情一样感动,震撼的美术一样震撼。而避免和节省的成本,以及有选择性地取其精华,包括主楼提到的各种优势,则是延迟给出的一种奖励。

    至于LG的OLED或是硬件之类,这就是另一个概念了,不在游戏是否应该追新的范畴内,或许属于IT数码领域的等等党永远不亏……
  • 再买自检星剁手
    我就是18年玩野炊,20年玩re2的人
  • w
    whzfjk
    1. 被社群和营销信息破防
    2. 去 bangumi 点了个想看/想玩
    3. 我已经参与过了
    4. 该干嘛干嘛

    不过对一些短小冷门的玩意倒是会猎奇一般地第一时间扑上去(假如被届到并符合口味,重点是够短),比起成为第一波浪里的一滴水,成为唯一一滴水还是挺爽啊(
  • 0
    000000
    第一段真是不认同,因为这些都是最直接影响产业的,那些你不在意的点已经被客观改变了,你却要坚信自己是个完全的处子,举个烂大街的例子,类似《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那个普通颜色”

    作为热爱游戏的人,当然希望第一时间,我希望在2002年就感受到这个蓝色,看到这个蓝色的变化

    这样所谓的延迟玩家,相当于整体晚生活1年,如同2020年却故意生活在2019年,别说延迟玩家了,延迟人生都可以。

    IT等等党永远不亏也是类似的,我们的蓝不是一种蓝,根本无法获得共同的感受,也没法计量这种感受对我们自己的改变。
  • 杉田悠一
    S N S 依 赖 ,
    说个不相关的,
    有一段我看点啥没弹幕浑身难受,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丢了一半的注意力在傻缺网友身上,丢了一整个的完全自主观影感受,
    这才意识到这玩意是夺么的toxic,
  • 緋色焰華
    没公信力的媒体...见识浅短的社交面子信仰新进玩家...前者影响后者以致无法得出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且真正一年后口碑回起符合品尝的作品大概没几个....
  • 彩虹肥宅
    仁王就是要跟着版本才好玩

    —— 来自 Xiaomi MI 6, Android 9上的S1Next-鹅版v2.4.3
  • l
    leachiman
    不大行,很多游戏都是发售前后讨论最热烈,过个半年,玩家早就玩别的去了,你想找点攻略啥的都是过时的
  • 0
    000000
    我知道你的本意是过滤SNS焦虑,关注作品本身

    但作品本身就带着这些价值,这些价值很可能会对你有帮助,有时候过3个月还行,1年真有点不行了

    随时代一起律动吧,第一时间的感受对游戏玩家真的非常重要,对线除外,对线是对线的乐趣
  • R
    Raumanzug
    越是想延迟营销信息骑脸就越心烦,虽然都在能克制的范围内但是对营销的反感和对抗心也跟着越来越强。
  • o
    oylrcc
    第一时间玩比较有讨论性,网络谈论热度也更高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 h
    hyiang98
    r/patientgamers

    —— 来自 HUAWEI HWI-AL00, Android 9上的S1Next-鹅版v2.4.3
  • L
    Lunamos
    其实你提到的许多还是技术进步发展之类带来的新东西。这些有个前提就是本世代发展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世代交接也没有工业性的突飞猛进。如果是前几个世代还是有所不同的,2D到3D的年代,参与到时代的洪流里是很幸运的,在未来也是一种资产。但现在我更想类比出版物,今年的书并不一定比去年的书好,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你拿到这本书并走向收银台,是因为它摆在书店的入口,仅此而已。
  • 0
    000000
    这就看热爱程度了,2077高配体验让我觉得可不慢,Alyx也没人觉得慢

    就像论坛总挂在嘴边的,非硬核玩家确实不用买VR

    对于买一个游戏仅此而已的,想必S1游戏区大多数不是吧
  • T
    Tackstone
    跟风的之所以跟风不是因为他们想玩好游戏,更多是一种社交需求。
  • 秀光
    我早就建立了一个待玩单机游戏列表,有新的感兴趣的游戏就往这个表后面插,除非特别对胃口的游戏才往前提之外,大作一般都是等DLC出齐再一次性玩通的。

    今年玩的大作包括只狼,战争之影,掠食,狂怒2,刺客奥德赛,体验都挺好,反正待玩列表现在是越来越长,为啥非要去追新出的游戏,又不是玩社交……
  • a
    alleriawr9
    我也好几次尝试第一时间打大作跟上潮流,结果最后全鸽了,一次也没成功过...于是入坑两年主机单机,除了马造2之外没有一个大作是首发玩的。
    现在单机游戏补丁这么多,很多游戏晚点玩可以**提升体验,前段时间通关的xb2和刚发售时相比已经是两个游戏了,奥日2这种首发bug到处都是的游戏也很多。
    但是对着排行榜补游戏也存在一项必然的坏处,我在玩一款游戏前总是已经知道了它的风评。我永远不可能像很多坛友那样,把e17当做mo来玩然后惊呼神作。不过这种级别的trick又有多少呢(笑
    话又说回来,总是要有足够数量的追新玩家才能保证市场正常发展,不然的话,老厂倒是可以靠减少打折卖老游戏活着,新厂岂不是直接暴毙没法混了。(但是这也许能导致游戏更加精品化?2333)
  • S
    Stellar_Frost
    延迟游戏对很多纯玩家来说确实是个好主意,但楼上也有提到剧透严重削弱体验的问题、以及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对游戏的认知是需要一个成长过程的——我自己以前玩很多游戏倒确实是有“书店入口随手拿”那个劲,包括一些对我影响最大的游戏也是这样,但媒体毕竟是个提升认知更有效率的手段,这是很难逆转的
    而且这个事情还是以单次买断制为本的理想化比较重,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是命运2,我是凌光之刻版本入坑的,也就是说土卫六、火星、水星都完全没机会玩——而持续运营类游戏恐怕已经是个大趋势了
  • T
    Trompete
    大多数足够好玩的游戏,我都是安心舍弃这些部分体验的,野吹也是、包括猛汉黑魂这些……都是想玩的时候再玩

    除非糖豆人这种

    其实社交乐趣对于很多玩家也不是必需品,倒是在内心情绪状态想玩某种游戏的时候,找得到正好合适的这点更为重要
  • t
    timepro
    不是弱剧情的游戏必定先看剧透再决定玩不玩
  • 哈罗
    我认为玩游戏的,特别是核心玩家,内心是相对孤独的,所以会有一种分享的需求,玩论坛就是其中一个表现。对于这些人来说,玩首发其实挺重要
  • L
    LT_Harry
    因为经济困难,大部分时候只能被迫做延时玩家不过做久了也有规避铺天盖地的资讯的经验,所以不会特别急不可耐。
  • d
    duraa
    什么,你不玩论坛的吗
  • 0
    000000
    了解,没经历过的时代我也试图代入过

    后来听了真的那年那月玩了PC88屠龙剑的日本老ASS讲屠龙剑的,不是以“法老控发家之作,要知道那是XXXX年”这种口吻,讲出来我第一次看到电子游戏机的共鸣了,好多感受真是无法复制的
    所以今天经济条件允许做得到,为什么故意去回避那种很珍贵的感受呢

    屠龙剑的日本老ASS视频,有兴趣可以感受一下,不只是第一P,每一P攻略都很好看,都有那时那刻的体验和感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D4y1d7EV
  • 不努
    /r/patientgamers/ 发来贺电
  • d
    deadpoem
    会被剧透!热门游戏的话,你甚至可能打开一个vtuber帖子都被剧透
  • y
    ybfelix
    reddit一个大缺陷是不能指定查看某个月某个周的top帖,只能看最近一周,一月的top,积存的游戏打通想回头去看刚发售的讨论热帖还要挺费劲筛下来
  • 别里科夫
    我作为一个延迟玩家,现在都想玩寂静岭1了。。。
  • J
    Joshua64
    像楼主这种热爱老游戏的人肯定是会对画质都要求宽容不少的。但我实际所见的情况是,认为巫师3这种5年前的游戏画质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人也是不少的。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就只能接受用最新的硬件设备玩最新的游戏了
  • H
    HUNIESOULS_1
    最大的问题是剧透,在社交媒体上不剧透的原则维持不了多久,更不说购买时参考评测或相关新闻下面的评论,冷门游戏好说点,有长期讨论度的恐怕只能捂起眼睛塞住耳朵。哪怕是明确禁止剧透的专楼,个人体感大概三到七天就有人不留神透漏信息。我碰到最巧合的剧透是室友看主播闲聊透了弹丸的幕后黑手,那时我刚买游戏
    再来就是自己开荒还是有一定探索感,哪怕看到网友分享的技巧,因为大家信息都不全还有种讨论的氛围。等个一年攻略齐全再玩作业感就很强,更别说有的游戏直接盖棺不建议游玩了。
  • d
    dumplingpro
    3Ax销量百分之多少是首周来着?
  • F
    First_Snow
    当patientgamer好久了,今年的年度游戏还觉得是P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