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过没有,我们到底从佛教里学到了些什么

  • s
    swf
    大量的语汇实际上都来源于佛教,这个就不说了,现在说说宅在家里的姿势,举个例子,翘二郎腿,这个我猜也是来自佛门弟子,现在这年头虽说流行瑜伽是为了健身,可是想过没有,同宗同源的那帮闲人在坐姿方面估计也是积累了相当多的人生经验吧?比现代人体工学可能还厉害,另外就是我们祖先最早都是席地而居的,怎么就开始有高脚家具了呢,床啊椅子啊,这些都是怎么兴起的?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啊,和印度人有关吗



    Hi_190724_1323.jpg
  • c
    chim
    木制房屋一般席地而坐,土制房屋一般有桌子椅子。可能最早跟材料的导热性有关。一个思考
  • i
    i86
    凳子跟湖人匈奴有关HiPDA·NG
  • s
    swf
    凳子和椅子是两种东西,最早以前的人是坐榻的,累了身子一歪就半躺,这是凳子的高级版,又或者像北方家里的那种炕,你看韩熙载夜宴图里那两位的坐姿,很明显盘腿的那位长此以往很容易就能衍生出椅子这种超迷你型简约榻来
  • s
    shamorry
    回复1#swf

    高脚家具是西域传过来的,胡床胡凳
  • s
    swf
    佛教也是西域来的啊
  • s
    shamorry
    回复7#swf

    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年到汉明帝这段时间里。

    胡床传入记得是汉灵帝时期,大概还要再过一百多年。应该有部分佛教以及西域文化影响的。
  • 疯狂的馒头
    没学过 不知道
  • 烂人村村民
    主要是思想方面。文化交流
  • x
    xumatrix
    看看大腕写的东西
    iOS_fly_20.jpeg
    iOS fly ~
  • 精卫
    我只知道哪个国家佛教盛行,战斗力就完蛋了。
  • j
    jofohili
    回复7#swf


    这个没啥说服力,大航海之前,基本只能从西域过来,不能说从西域来就和佛教有关系。
  • s
    swf
    哈哈,你可能没明白我意思,我主要想了解下,伴随佛教来的,有哪些“宅”的生活经验是哪怕今天都值得吸取借鉴的呢?因为信佛的普遍也好宅吧
  • t
    tiens
    陈寅恪认为中国古诗中四声八病的格律是译经时借鉴梵文形成的

    中国道教的道藏结集,唐宋新儒家的心学、道统,也是对佛教挑战的回应
  • t
    tiens
    信佛不一定宅呀,原始佛教恰恰最居无定所,沙门不三宿空桑听过伐

    反而孔子本人倒很宅,不喜欢的客人上门也托病不见,人家走了他还专门在屋里弹琴,表示我其实没事,就不想见你。
  • n
    nornon
    范文澜-唐代佛教

    哈哈,看看这个
  • 槛上人
    因为得“化缘”啊,沙门教乃至早期佛教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又没有忽悠来信徒供奉,还不得到处跑着要饭。所以现代社会还是方便多了,流浪汉六宿桥洞也可以的。
  • 小诸葛阿宁
    成住坏灭,自然规律
  • t
    tiens
    不三宿空桑不只是为了化缘,而是为了避免日久产生牵挂、情意。所以佛家的本意是反“宅”的。
    原始佛教都是这种走遍天下的化缘僧。到了后来,因为佛塔崇拜的兴起,才形成了固定的寺院经济。而后又有大量在家居士加入信徒队伍,为了处理这些做法与原始佛教信条的冲突,才产生了大乘的佛理(尤其是法华经系统的经典)。汉传佛教吸收大乘派系更多,很大原因就是这一系学说更对中土文化的胃口。
  • s
    swf
    可能我表述不清,学佛需要静啊,身体完全放松了才能开始念经冥想啥的吧,所以我推测这方面佛家子弟一定擅长,想想西游记里的坐禅比赛,我想说,佛门子弟在静态的身体姿势方面应该很有经验


  • w
    wilburt
    这个理解片面哦。印度的气候三季,雨季很长。雨季化缘,在外诸般不便,还有危险,还更容易杀生。所以佛陀在的时候就有规矩,雨季长住一地一般不外出化缘。
  • s
    swf
    家具演变我翻了几本书,好像说高位家具的流行普及是发生在唐宋之际,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没有一本把道理说得清
  • n
    nornon
    传说中的“龙汤”

    寺庙是封建社会里地主统治的一种特殊组织。每个寺有寺主,又有少数执事僧,这些人是一寺的君长和官员,俨然居于统治者地位。普通僧众则是被统治者,忍受虐待,无权利可言。例如他们生病,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说:“病发即服大便小便,病起便用猪粪猫粪,或堈盛瓮贮,号曰龙汤,虽加美名,秽恶斯极。”义净替普通僧众鸣不平,说:“呜呼!不肯施佳药,逐省(省钱)用龙汤,虽复小利在心,宁知大亏圣教。”统治僧生病决不会吃龙汤,被统治僧要治病就得不避秽恶,硬咽下去,这不是借“圣教”为名,实行阶级压迫吗!

    ----范文澜-唐代佛教

    义净--小唐僧,小雁塔就是保存他取的佛经。
  • s
    shamorry
    回复24#swf

    我记得学习软件有个公开课就是讲家具史的
  • t
    tiens
    那确实,“戒定慧”中的“定学”就是专门讲这个的
  • 槛上人
    因果顺序乱了,化缘的需求才导致他们“宅”不起来。客观现实造就了行为,理由都是后编的。
    就像剃光头一样,本来就是因为无家可归,常居湿热的印度林中,卫生条件太差,不剃光头不行。这是生存客观条件所限,婆罗门教就不这么玩。
  • k
    keer
    我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裤子之后,凳子才有了可能,之前都是两个筒用绳吊着,如果坐起来,那画面不敢想象
  • s
    swf
    中药里面也有人粪,名字我忘了,关键是确实有效果,今天医学也有吃粪的疗法
  • 槛上人
    得过某些病的人的粪便里会有克制这种病的细菌,吃了后有时候可能真的会有效果。这发现可能真的是佛教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喜欢恒河水、久经病菌考验的印度人民才可能有这种脑回路,古代中国人我看是没这想象力的。
  • n
    nornon
    义净又说:“呜呼!不肯施佳药,逐省用龙汤,虽复小利在心,宁知大亏圣教!”外表装出大慈大悲,内心实在残忍异常,这就是所谓“圣教”。用粪便当药的,自然是普通僧众,统治寺庙的大僧用秽物施给病僧,口头上对虫蚁也要慈悲,实际行为是不管病僧死活。
    中国僧徒接受天竺鄙俗,数百年来,相沿吃龙汤,无人敢怀疑,足见中国僧徒,精神上已成天竺僧徒的奴仆,只要天竺传来什么经论,一概坚信奉行,唯恐因怀疑佛法堕入地狱。
    ---------
    不论什么病,只要生病了,方丈或师父就是单单灌你吃龙汤,为了自私小利省钱,不给吃任何药。[不肯施佳药,逐省用龙汤,虽复小利在心,宁知大亏圣教!]
  • n
    nornon
    不论什么病,只要生病了,方丈或师父就是单单灌你吃龙汤,为了自私小利省钱,不给吃任何药。[不肯施佳药,逐省用龙汤,虽复小利在心,宁知大亏圣教!]
    最好是就着恒河水吃龙汤,而且一定要日中一食的时候吃,千万不可吃早晚饭,这样才能疗效最好!
  • q
    qudon
    你换头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