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的《巨婴国》:99.9%的中国人都是“巨婴”

  • f
    felixxiao
    不谋而合啊,国外的小孩真的可爱得多,安静平和,闹腾的也局限在自己的小范围里,起码不会把脚登到别人脸上。大人也一样....
  • A
    Anyun
    想买本kindle电子书,亚马逊上的巨婴国已经好久没货了
  • n
    neio
    就是卖书推销呗
  • 达尼.阿尔维斯
    这些文人总是极度自信的把自己排除在外
  • 白光
    多看和Kindle全都下架了,不知道为啥,怕影响实体书销量?
  • c
    cyanboy
    京东上也下架了,原因不知。。
  • p
    ppppppp
    中华巨婴系列都改名了
  • p
    ppkzyl
    还留着0.1干啥?百分百多好多震撼
  • c
    cyanboy
    武志红已经举例了, 他生活中就至少遇到一个 非巨婴 的人, 而且, 他认为学者王小波也不是一个 巨婴。
  • c
    chooffy104
    这个论据有问题,因为比起“希望女性向老妈子一样照顾自己”,明显更多人希望“对方穿着女仆装喊自己叫爸爸”吧。
    按照这个来说我们应该是主人国或者爸爸国
    而且不管是主人国还是爸爸国都可以完美解释自恋型人格
  • 马里奥爵爷
    性格是遗传的
    每个民族经历不同的历史,最后筛选出来的性格肯定也不一样
    比特和金毛都是同一物种,性格差异巨大
  • E
    EG瘦AA
    确实,路上看见的外国小孩都比中国小孩可爱的多。
  • s
    saintwei
    这本书已经被和谐了,当然买不到。
  • n
    nikito
    以前听过武志红的讲座,半天说不出个重点,说几句就叫人买他的书看……
  • s
    skidrow
    说到好,楼主是什么?受精卵?
  • m
    mitaosi
    其实不仅大陆,整个大中华圈除了新加坡其他都够呛
  • 白光
    看了下豆瓣评价,基本可以确定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畅销心理学读物,完全可以不用看。我是看了亲王的推荐才关注这本书的,看来文人相互之间也有PY交易。
  • a
    aironline
    喷了什么鬼玩意。
  • q
    qqqwwww6
    我觉得,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理论是很空洞无物的。
  • 测试一下
    SB言论~
  • n
    nero_dante
    还不是土勾的锅 么
  • c
    cyanboy
    呵呵
  • 脆骨
    抑郁症想通了.......
  • 店小七
    质量问题下架了
  • m
    mengma33
    看过武的为何家会伤人,心理学著作还是看译著比较好啊
  • h
    handsomeken
    sb到没救的卖眼球的书,可惜就时红啊
  • D
    DKNYZK
    那百分之0.1非巨婴就是大大啊 巨爹
  • y
    yaoqi_
    这书已经下架了吧
  • s
    sank2000
    泥潭当爹妈的得罪谁了:D
  • B
    BD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所有政治左翼影响下的人群,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比如这种心理普遍存在于欧美白左和目前极左群体。因为他们相信政府可以做他们的终身父母,他们可以不用承担任何社会和经济责任。为此他们愿意持续给左翼政党投票,并且为政府争取更多的权利。
  • m
    mitaosi
    虽然这本书写的很偏激,不过国内80后90后总体来说比欧美同龄人晚熟也是事实,主要是独立生活相对晚,二三十岁还跟在思想上依赖父母
  • b
    blucedar
    从根本上讲这本书的依据其实还是大量的社会心理咨询案例吧。至少我老婆的心理咨询师圈子对这本书还是很认可的。

    根据他们的理论,巨婴其实不是来自于左派,其实来自于克制。中国的克制文化,父母从小对你的克制向的待遇和训练。换句话说,中国的文化有意的让你不要去满足自己,或者需要你尽量不去满足自己,某种程度上的权威思想,儒家文化等等。如果这个概念在婴幼儿时期被执行的话,出于补偿作用,成年后这种克制的直接施加者(多半是你父母)影响力减弱之后,补偿机制产生的另一重人格或者另一重影响就会冲出来发挥相反的作用。

    换句话说,我个人认为,出于有意或者无意,国内文化和社会在让国内绝大部分国人的内心偏向饥饿。

    [本帖最后由 blucedar 于 2017-3-6 08:15 编辑]
  • c
    cyanboy
    但是,你并没有说明 成年后的反向补偿和 巨婴行为 有什么关系。。。
  • y
    yfc845
    下架是因为韩国人写了一篇社论评价中国的抵制这个抵制那个行为,题目叫中国人何时才能长大。
  • 熔点蛇
    喜欢舔脚怎么破?
  • c
    choudi
    迪奥达屈安以来封掉的书真多
  • h
    hikaru0920
    哪里能下载?
  • 岩波书店
    性格遗传喷了

    本帖最后由 岩波书店 于 2017-3-6 13:02 通过手机版编辑
  • h
    hooboo
    比如家里蹲虫片喜欢吹牛撒谎就是补偿行为
  • b
    blucedar
    其实荣格后半身研究的集体无意识就是在研究这个。

    你可以理解为,1,一部分的细胞记忆(比如猫天生会捕猎,喜欢黑暗的地方。狗天生社会性强)。2,一部分的社会传统和社会信息,(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经验多少会在你塑造自己性格的时候影响到这个过程。)

    当然,荣格还相信这种可遗传的持久的潜意识甚至是已经很抽象的,类似一种神一样的东西。或者说神是集体的潜意识自己制造出来的投影。
  • b
    blucedar
    这么说吧,心理学认为,幼年的约束和强制克制,会造成幼年期的基础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幼年期的心理需要不被满足,你可以理解为小时候营养不良,长大了之后有缺陷,或者说某些部分停止了发育。人的心理成型是先快后慢的,越是早期影响越是巨大,越是后期修正越是困难。

    而婴儿时期的典型心理之一就是完全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等待他人的付出和照顾。在这个阶段你的内心需求被满足之后才会进一步拓展到向外给予你内心情感(同情心,同理心,理解等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很充足的内心培育,成长之后的结果就是依然是沉溺在自我为中心,你依然是饥饿的,所有人都需要为我付出,我只关心自己这样的环境。因为你的潜意识在你小时候觉得世界是这样贫瘠的,所以出于生存本能,塑造了一个不断争夺和自我保护的人格出来。不是绝对,但是有很大几率。
  • 大宋忠臣黄文炳
    你把它当做《丑陋的中国人》,还有鲁迅那些中国人劣根性的总结文章来看。
  • s
    sank2000
    白左这是?
    心里太满足了必须大爱
  • b
    blucedar
    握草,这本书居然被下架了,我今天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