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我都还能理解,这广东广西……

  • z
    zxb1983zxb2003
    今天才知道,2个省就是一条路,这条路真大,抽自己没知识了
    顺道问:这里的路是通道,走廊的意思吗?诸如河西走廊之类的
    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是条马路了。

    [本帖最后由 zxb1983zxb2003 于 2008-12-19 08:00 编辑]
  • z
    zxb1983zxb2003
    顺道问
    北京是帝都。
    南京是金陵。
    东京是开封。
    西京是西安?

    有中京吗?
  • u
    ujmko

    [posted by wap]

    以前中国也就15条路,广东广西就占了两,不错了
  • u
    ujmko

    [posted by wap]

  • u
    ujmko

    [posted by wap]

    路是宋朝的一级行政区域,相当现在的省
  • 烏鴉
    晋隋唐的中京洛阳,唐高宗起洛阳为东京,西安为西京
    宋朝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北京大名
    辽五京有上中东南西京
  • 雄狮亨利
    《禹貢》荊州南徼地。商、周時,皆為蠻夷國,所謂百越地也,亦謂之南越杜佑曰:南越亦曰蠻越。戰國時吳起相楚,南并蠻越是也。其屬有甌越、雒越,種類甚蕃,故曰百越。后又謂之揚越。今詳見廣東。其在天文,則翼、軫分野。秦始皇平南越,此為桂林、象郡地。秦末,趙陀兼據此。漢元鼎六年,討平之,改置蒼梧、郁林二郡,屬交州,其地又分屬荊州。后漢因之。三國時,屬于吳,此為荊州及廣州地。晉時屬于廣州永和初,割始安、臨賀二郡屬湘州。咸和四年,復故。義熙八年,復屬湘州,十三年復故。宋屬湘、廣二州。齊、梁因之。隋屬揚州部,而不詳所統。隋末,為蕭銑所據。唐討平之。貞觀初,屬嶺南道。咸通三年,始分為嶺南西道《方鎮表》:開耀后,置桂管經略使,治桂州。天寶十四載,置邕管經略使治邕州,容管經略使治容州。三管俱屬嶺南道。乾元二年,升邕管為節度使。上元元年罷。咸通元年,又升邕管為廣南西道節度,仍治邕州。唐末,屬于湖南馬氏。五代周廣順初,屬于南漢。宋初屬廣南路,至道三年分為廣南西路治桂州。元初,置廣西等道宣慰司,隸湖廣行省。至正中,始分置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改置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十一內羈縻府三、州四十七內羈縻者三十八、縣五十三內羈縻者八,又羈縻長官司四總為里一千一百八十三,夏秋二稅約四十三萬一千三百六十石有奇,而衛所諸司參列其中。今仍為廣西布政使司。
  • s
    sherlockboy
    两山不一样
  • 雄狮亨利
    東達湘水,

    湘水,出桂林府興安縣南九十里之海陽山,徑全州南,而東北流入湖廣永州府境。出湘水,則湖南之地在襟帶間矣。

    南控交趾,

    自南寧府南及太平府、鎮安府、思明府,以及思陵州、龍州、憑祥州之西境、南境,皆與交趾界接。

    西接滇、黔,

    自泗城州而西,出上林、安隆二長官司,俱接云南廣南府界。由泗城州而北,則達貴州之永寧州。又自利州北境,以迄慶遠府之北、柳州府之西北,皆與貴州接壤也。

    北逾五嶺。

    五嶺,在廣西北境者二:自湖廣道州入平樂府賀縣者,萌渚嶺也;自全州入桂林府者,越城嶺也全州,舊屬湖南,其地在嶺北。蓋廣西之地,實逾嶺而北矣詳見下
  • R
    Redofish
    南蛮飘过……
  • 死命遭唤
    陈八尺转进TG了?!
  • s
    shixn
    山东山西不是以太行山为界么?
  • 雄狮亨利
    東據海,

    海,自登、萊以南,接南直安東所界;環繞而北,接遼東、朝鮮之境。又西至濟南府濱州東北,而北接直隸鹽山縣界,凡千余里。

    南距淮,

    自沂、兗以南,古所稱淮北地也。

    西接梁、宋,

    今河南開封歸德府境,即古梁、宋地。

    北走燕、趙。

    山東去京畿密邇,水陸往來,皆取途于此。遠至浙、閩,近自江、淮,皆以山東為走集之沖也。


    東據太行,

    太行為天下之脊,中分河東、河北之境。今自澤、潞以北,達于大同之東境,皆太行也。

    南通懷、孟,

    自懷、孟而南,西指洛陽,東指汴梁。懷、孟者,中原之要膂也。

    西薄于河,

    黃河自塞外東北流,至廢東勝州,西北折而南,凡千七百里。至蒲州河津縣之龍門山,又南歷雷首山,折而東。河之南,即華陰也。又東至垣曲縣之王屋山南,而入河南懷慶府境。

    北邊沙漠。

    自大同以北,去沙漠七百余里,分列戍守,為防維要地。
  • 雄狮亨利
    山西之形勢,最為完固。關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蓋語其東則太行為之屏障,其西則大河為之襟帶。于北則大漠、陰山為之外蔽,而勾注、雁門為之內險。于南則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又南則孟津、潼關皆吾門戶也。汾、澮縈流于右,漳、沁包絡于左,則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轉輸矣。且夫越臨晉,溯龍門,則涇、渭之間,可折而下也。出天井,下壺關、邯鄲、井陘而東,不可以惟吾所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也。吾蓋征之春秋之世,而知所以用山西者矣。叔虞之初封于唐也,不過百里之國,其后并兼弱小,漸以盛強。獻公信驪姬之讒,申生死而重耳逐。當是時,晉國之危,不絕如線。以秦繆之才且智,豈不欲兼晉而有之?而勢不能也。韓之戰,既以獲其君矣,而卒不能入其國,豈惟喪君有君之義,州兵爰田之制?晉諸臣之才力,皆足以抗衡于秦,亦其國之險塞,可憑依以為固也。及文公以晉霸,而天下之征伐號令,且自晉出焉。觀于服鄭懾楚,晉之兵威,遠及于江漢矣。襄公敗秦師于淆,秦人報怨之師,嘗欲甘心于晉。自襄、靈、成、景、厲、悼,以及平公之世,秦、晉河上之戰,前后以數十計,然秦卒不能得志于晉。當是時,秦日以強,繆、康、桓、景諸君,其材足以爭雄于中國。而成周無恙,東諸侯之屬,不遂罹秦禍者,不可謂非晉之大有造于天下也。及三家分晉,而晉非復春秋之舊矣。然而衛鞅之言曰:秦之與魏,譬如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魏必東徙,然后秦可據山河之固,東鄉以制諸侯。是一魏猶足以難秦也。蓋魏之強,以河西、安邑;而韓之強,則以上黨;趙之強,則以晉陽及云中、九原。自魏去安邑,都大梁,而魏始弱矣。秦惠文君時,魏以河西之地,盡入于秦,而魏益弱。秦昭襄二十一年,安邑復入秦,而魏遂不復振矣。秦人既得安邑,乃謀韓之上黨。秦拔上黨之后,凡八年,而韓遂入朝于秦。又六年攻趙,拔晉陽。晉陽拔后十九年,而三晉竟亡矣。嗚呼!秦之能滅晉者,以晉分為三,而力不足以拒秦也。假使三晉能知天下之勢,其于安邑、于上黨、于晉陽也,如捍頭目而衛心腹也。即不能使秦人之不我攻,必當使我之不可攻;即不能為其不可攻,必不可遂敵之必我攻。合與國以爭之,上也;舉國以爭之,次也。于安邑、于上黨、于晉陽,固尺寸之地,即為其國延旦夕之命也。奈何揖寇入門而不知,割己肥敵而不悟,使秦人得以坐待其斃乎?然而秦自孝公以后,萃六世之力,而后能盡舉安邑、上黨、晉陽之地,亦不可謂不難矣。漢都長安,而太原、云中、定襄,皆屯宿重兵,所以鎮撫北方也。魏、晉之際,雁門以北,盡皆荒塞,而以并州為重鎮。及劉淵倡亂于離石,關河以南,悉被其荼毒。晉室之禍,自古未有也。苻堅之取燕也,破壺關,克晉陽,乃一舉而入鄴。拓跋魏起于北荒,奄有恒、代,規取河北,蠶食河南,既又克統萬,平遼東,收姑臧,縱橫四出,無有當其鋒者。及南徙洛陽,而肩背之勢,倒制于巨猾強藩矣。是故六鎮跳梁于前,爾朱憑陵于后,高歡篡竊于終,皆自隔遠恒、代、階之禍也。宇文氏與齊人爭于龍門、玉壁之間,材均勢敵,卒不能越關河尺寸。及周人克有平陽,進拔晉陽,而慕容之轍,高齊復蹈之矣。隋以漢王諒之亂,列戍太原,建置留守。唐公乘之,引兵而西,克臨汾,渡龍門,撫定關隴,于是東向而爭天下,勢如建瓴也。劉武周資突厥之助,盜據馬邑,一旦越雁門而侵并、晉,太宗投袂而起,奮其雄武,亟削平之。誠以并、晉為關輔之襟要,臥榻之旁,不可以假他人耳。河北連兵,太原如故,故李、郭藉為根本,得東向以滅安、史。唐末李克用資之,雖艱難孱弱,卒能自振。存勖夾河之戰,不過十五年,而梁之君臣,函首以告先王矣。石敬瑭據有晉陽,卒易唐祚。劉知遠繼之,復承晉社。其后劉崇以河東十州之地,矯命者垂三十年,以周世宗之英武、宋太祖之雄略,而不能奏芟除之烈也。女真竊入云中,進陷朔、代,張孝純以太原拒守,云中之寇,未敢南牧也。及孤城覆沒,敵勢益張,遂速青城之辱。迄于取河中,渡臨晉,而永興六路,一時摧敗矣。元末擴廓據晉、冀,太祖取之,乃在克平元都之后。國家定都于燕,而京師之安危,常視山西之治亂。蓋以上游之勢,系于山西也。曰:山西之形勢誠重矣。然昔人有言,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北,大河在南,而武王殺之。且高不能以并州拒曹魏,劉琨不能以并州制劉、石。靳準竊平陽,而旋斃于劉曜;楊諒起晉陽,而卒蹶于楊素,惡在其為險固者也。曰:成敗相乘也,如轉圜也。使謂形勢可恃,是終古無覆亡之國也。且不聞朱子之說乎?冀州山川風氣所會也,昔者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蓋自昔帝王嘗更居之矣。曰:然則山西可以建都否乎?曰:天下之事,創起為難。燕京襲遼、金、元之故轍,乃曰取法于黃帝也。山西有堯、舜、禹之成謨,乃曰漢、唐以來,未有建都者也。庸人之論,不究本末如此。夫山西之與燕京,又烏可以同日語哉?
  • 左右中
    山西这牛逼么?
  • z
    ztxzhang518
    山西不牛b就没大唐盛世了~
  • h
    heyfly
    江西=江南西路
    大体上:江南东路--》江南省--》江苏、安徽
  • 2
    20070725
    山西的煤老板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