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话杂弹(转轩辕春秋)

  • y
    yandongdiy
    写在前面的话

    我出生于原来苏州吴县浒墅关乡下的一个农村中,后来调整行政区划,先被划到了苏州郊区,后被划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而吴县现在也被分成了吴中、相城两个区。从小就经常从收音机(我们乡下却一直叫它“半导体”)中听书,祖母、父亲都喜欢听书,
    因此跟着他们,从小时候就开始听书,听的书是属于苏州的地方曲艺,学名叫“苏州评弹”。苏州评弹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
    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运用苏州方言,只说不唱,兼融叙事和代言为一体。角色借鉴戏曲程式,具有挂口、引子、道白等白口和以虚拟或象征性动作所表演的各种手面。此外,并有韵文形式描景状物,刻画人物的韵白与赋赞,以及描摹各种音响的口技。多为一人独说,演出注重说噱,并对人物事件评点议论,以史料时事穿插印证。
    苏州弹词,俗称“小书”,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的部分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既有第三人称的表叙,又有第一人称的脚色。脚色较多吸收借鉴戏曲的表演程式,于说法中现身,塑造各种人物,间以说书人的衬托、评点。弹唱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演员自弹自唱,其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书目,题材以男女情爱、家庭纷争、冤狱诉讼等为主。
    基本上,我更加偏爱评话,因为听“大书”爽快,听小书觉得肚肠都要痒,不爽。后来,等上学之后,又开始听起了北方评书,但在能收到的电台里,只听过刘兰芳、单田芳和袁阔成三人的,其他的基本都没有听说的。但是在学生年代,能听书的时间是不多的,因此能够听全的书很少,印象中苏州评话基本没有听全的,评书听全的只有袁《三国》。一直要等到网络时代到来之后,通过网络才听全了许多书,所以不能不感谢网络的发展啊!
    言归正传,在网络上,有论坛就有争论,很多人为了小说或者评书里的一些情节、场面、问题,都会展开激烈的争论,其中尤其是武力问题,向来是古典演义小说或这评书的热门话题,典型的如一部《三国》,其武力之争,可以说是争得磨掉牙了,到现在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可见一斑。有时,见到有人经常会提到苏州评话里的相关内容来讨论,可谓五花八门。的而且确,评话流传的传统书就将近60部,其表现历史征战题材的,如《列国志》、《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传》、《岳传》、《英烈》等,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表现英雄侠义或公案题材的,如《水浒》、《七侠五义》、《包公案》、《彭公案》、《绿牡丹》、《金台传》等的,称“短打书”;另还有表现神异题材的如《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等,称“神怪书”。内容的确很丰富,听过的人想必很多,也难怪会拿来讨论。笔者有幸,曾经听过十几部,就自己听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 y
    yandongdiy
    从“不学无术”说起

    “不学无术”这是某位网友在看了评话话本《三国》后对编者张国良先生的评价。相信在网络上,名气最大的评话是《三国》了,主要是因为张国良先生开讲的话本《三国》的流传。张老先生的话本从《千里走单骑》从关云长开书,一直要到《水淹七军》关云长归天结束。实际上,这里已经是包含了两部评话了,即《前三国》和《后三国》。《前三国》一般从曹操向关羽赠马始,至火烧赤壁止。主要内容包括赠马、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三搜卧龙岗、长坂坡、东吴十条计、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等。在苏州评话节目中被誉为“大王”。《后三国》述赤壁之战后,刘备取西川、收马超、关羽单刀赴会、定军山、水淹七军、走麦城、火烧连营、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基本上《前三国》是从晚清流传到现在的,经过说书人长期锤炼,语言比较精炼,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而《后三国》由张国良的父亲张玉书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所以比较拖沓冗长,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不管是《前三国》还是《后三国》,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是建立在“尊刘抑曹”的基调上的,因此在书里处处能见到痕迹,有得地方的确是把“尊刘抑曹”的基调渲染的非常过分的,如在“三把火”(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的情节里,把曹操一方塑造的非常愚蠢甚至是低能,甚至出现关羽率领几十个士兵就能镇住几万曹兵这样不合情理的情节,让人很是看不下去的,这一点相信看过话本的人应该有同感吧。因此有网友愤然曰:张国良不学无术!
    不过,要我说,这位网友说的也对也不对。说的对,是指张国良的确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学习,而缺乏相应的知识。他们那个时代的说书人,基本上有小学毕业的话是学历相当高了,张国良从十三岁开始从父亲学说书,估计是小学学业有没有学完。象另一位三国名家唐耿良是小学都中途辍学的,他说为了说好三国要看许多古典小说,如《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大明英烈传》等,以便说书时引经据典,基本上没有看过正史,后来道老了才看看《三国志》一类的史书,但由于文化有限不能深入了解,因此真正的历史知识是很贫乏的。张国良跟他是同时代的人,出身也是差不多,经历也差不多,因此说他不“学”无“术”也不为过。
    那么,不对在于什么呢?我觉得,张国良还是“学”的,学的是评话,所以他是有“术”的,他的“术”就是在评弹界被称为“张《三国》”的书,因为在苏州一带,解放前说三国的艺人很多,有的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唐再良、唐耿良一派的就称为“唐《三国》”、张玉书、张国良一派的就称为“张《三国》”。张国良的三国话本之所以那样把曹操一方写的如此不堪,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他父亲张玉书就是这样教他的,而他师祖黄兆麟也是这样教他父亲的,而黄兆麟的师父许文安也是这样教听他的,如此而已。那么,以前的说书人为什么非要这么写,甚至拼命丑化曹操一方呢,原因很简单:听众喜欢听。从北宋“说三分”,已形成“尊刘抑曹”的倾向。两宋理学家们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强化,必然会影响民间文学的价值观。再加上罗氏《三国演义》一出,三国人物褒贬基本定性,到清朝达到教条化程度。因此产生于清朝的三国评话怎么可能说曹操的好话?说曹操的好话的话岂不是砸自己的牌子断自己的生路?听众也不会买账的。说书人要吸引生意,必然要投听众所好,在不改变历史的情况下,改动情节,丑化曹操一方,歌颂刘备一方,来吸引听众。苏州评话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于书的原题材的着力点主要是放在细节的刻画上,而对于其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或叫中心思想)则是全盘接受,并且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绝对化的刻画,表现为正方益正,反方益反,以此来吸引听众。所以,张国良继承的是那样的话本,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自然也就是那个样子了。虽说我们现代人看不惯,但是不代表几十年前的人看不惯。
    所以,张国良到底是“不学无术”还是“学而有术”呢?个人见仁见智了!(待续)
  • y
    yandongdiy
    评书和评话风格的比较

    评书或评话的风格差别之一,就是对所说的书的原题材的着力点不同。南方评话对于书的愿题材的着力点主要是放在细节的刻画上,而对于其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或叫中心思想)则是全盘接受,并且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绝对化的刻画,表现为正方益正,反方益反。且以评话大王“三国”为例,原来《三国演义》的主题就是“尊刘抑曹”,这一思想在平话三国里被全盘接受下来,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美化蜀汉方面,丑化曹魏方面。再如评话《岳传》里面也是如此,极力美化岳飞一方,同时进一步丑化金邦。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加深矛盾冲突双方,有利于说书人更好地刻画人物,更好地发挥书艺。记得以前有人说过这种观点,就是评话有丑化北方人,美化南方人之嫌。这其实是误解,主要是不了解评话的这个特点。在评话三国里,作为蜀汉敌人的曹魏,固然是被丑化了,但是,作为第三方的孙吴,也被丑化了,如原本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三国演义》里至少也是个英雄,但是在评话里是被塑造得既心胸狭窄,又无能的人了,凡是演义里出彩的地方,象三江口之战,独探曹营、定火攻计等情节,都变成了诸葛亮出彩,周瑜成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了。其余如鲁肃、甘宁、吕蒙等都被不同程度地丑化了。如果说评话真是丑化北方人,美化南方人的话,那按理孙吴方面岂不是更应该美化了?可见之所以美化蜀汉,丑化曹魏、孙吴完全是“尊刘”的需要,与南北地域无关。类似的情况在《英烈》中也存在,评话《英烈》也极力美化朱元璋一方,而丑化其他各方,你不能因为它丑化了蒙古人而说它有丑化北方人,美化南方人之嫌,因为它对江西陈友谅、苏州张士诚等反王势力的处理比蒙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陈友谅还就算了的话,那张士诚以及苏州将士岂不应该美化,即使在历史上苏州人对他印象也是不错的,但在评话里,苏州将士大多是胆小怕事的人,更有如邓青之流的小人,与朱元璋方面的将士个个忠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评话对于人物的刻画塑造,完全是按书的中心思想来的,而不是按照南北地域来的,象蜀汉、朱元璋方面是正面的,那就要对他们作进一步的正面刻画,以增强听众对他们的好感;而曹魏、孙吴、元朝、张士诚方面是反面的,那就要对他们作进一步的反面刻画,以增强听众对他们的恶感。如此而已。

    上面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别无他意,只是希望借此解除大家对于评话以及地域的误解而已。其实相比中心思想,评话主要的重点是放在细节的刻画上面的,比如三国里面的草船借箭,在演义里是几页带过,但到评书里则用了整整一回目的书来介绍的,大到天文地理,小到每条船,船上的士兵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再如孔明进川和张飞进川,演义里也仅都是用了一回来介绍,但评话则用了整整两本书来介绍的,孔明和张飞每取一城,守将是谁,如何收服,使用什么计谋,什么道具,哪些人去执行,怎样执行无一不介绍得清清楚楚。再看隋唐四平山一段,在《说唐》里也仅是几页纸就完了,但到评话里则要几十回书才讲完,象有多少反王,带多少兵,如何驻扎,如何推举盟主、元帅,如何与隋朝军队交锋等等,都一一详尽地介绍出来。这样一来听众就很自然地被书吸引住,欲罢不能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评话是以细节来吸引人,以细取胜的,“细”由此成为评话最大的一个特点。

    相比之下,评书的风格是着力点在整体大局观上,它的气势很大,场面铺的非常开,对于书里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不是完全遵循原题材的中心思想,而是会加上说书人自己的相法或是观点。它的整体大局观大了,在书的细节处理上往往就显得不够细致,较多雷同。也以三国为例吧,无论是“袁三国”还是“连三国”,虽然整体上“尊刘抑曹”的基调还保存着,但对于蜀汉的敌对方如曹魏、孙吴方面的君主、大将、谋士还是给予足够的尊重的,象曹操、孙权、周瑜、陆逊、鲁肃、司马懿、张辽等人物都是作为英雄人物、名将来刻画的,象袁三国里,对于一些重要人物都有非常精彩的评论,使人听后觉得,三国时代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真可说“一时多少豪杰”。本来么,有句话的,叫贬低对手等于贬低自己,只有各方面人才都旗鼓相当,那听来才有意思啊。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个人是比较喜欢评书的对人物的刻画方式。再看评书的大关子书,如三国之赤壁、隋唐之四平山,说书人往往把它们放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去描述,这样就显得气势特别磅礴,场面特别大,从赞赋的区别就可以看得出来。

    不过场面铺得太大的有也有弊端,就是往往会收不拢,以至于最后草草收场。如连东汉里的昆阳之战是个大关子,战争气氛渲染的很强烈,场面铺的很大,但到后面却是以马援火攻莽军就草草结束了。再如单版《英烈》兴隆会、破姑苏等桥段场面也很大,但铺开后却都是仓促结束,听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完了,而且情节还颇有雷同之处(看朱元璋对待刘福通、陈友谅、张士诚们的情节就可以听的出来)。其次场面铺得太大后,有时还往往会忽略细节问题,从而产生失误,如袁三国里的文聘与张郃之误,单版《英烈》里虎牙与虎印之误等等;还有就是前面书里种下的根,到后面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有时提都不提了,这些,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遗憾。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评书比较不受传统主题思想的束缚,不是全盘接受主题思想,不是单纯地使正方益正,反方益反,而能够加入说书人自己的看法、观点,这也可以说是对评书的一种发展。
  • y
    yandongdiy
    武力点评之《三国》篇之:武圣关羽

    关羽,是《三国演义》极力塑造的人物之一,因此,对于他的武力,也是有着非常详细的描写,对于云长武力的高下,长久以来争论不休,在轩辕春秋,有一个讨论的问题:“支持关羽的武力”,很是热闹。从听过的评书来看,袁三国还是倾向于关羽为五虎第一的,但是从评话来讲,关羽的武力情况就比较复杂。在《前三国》评话里,明确提到在古城会时,关羽略逊于张飞,被张飞杀的手忙脚乱;在延津遇文丑时,硬碰硬也逊色于文丑,这样一来,很容易得出关羽不是太强的结论,有点愧对“武圣”的称号。但仔细分析一下的话,发现还是有问题:古城会时,关羽无心与张飞交手而忙着解释误会,因此自然是以防守为主,再加上张飞盛怒之下攻击力自然提高了几分,云长被杀的手忙脚乱也属正常。在延津遇文丑时,硬碰硬也逊色于文丑主要是因为文丑的力气比关羽大,硬碰硬吃亏也正常,但这不代表关羽功夫不及文丑,所以当关羽尚未用拖刀技时,袁军中的刘备已经替文丑担心了,因为他看出文丑的武艺不及关羽。而到了《后三国》,张飞的武力呈下降趋势,而关羽的武力却基本上还是保持在他一贯的水平线上,从《水淹七军》来看还胜庞德半筹,可见云长的武力之高。应该说,关羽在评话诸将里是唯一具有武学宗师风度的,他“一生只杀了十九个人,而且是只斩大将不杀小兵,越是本领高的大将就杀的越快”。这是说书人对他的评价。而且从武学修养来说,关羽可能是最高的,既能破武功,又能创武功。说到创武功,体现为他独创二十四路春秋刀法,此刀法乃名副其实的三国第一刀,温酒斩华雄、白马坡斩颜良、拖刀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刀劈刀祖宗蔡阳、长沙战黄忠,曹将中许褚、张辽等名将都莫当其锋,有盖世无敌之气概。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说明起武学修养高,因为赵云、蔡阳、姜维等人都能自创武功,关羽的武学高还在于他能够破武功,说到破武功,最典型的是破刀祖宗蔡阳的两大绝学:一是“连三刀”,二是“偃月刀”。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连三刀”是蔡阳的外甥秦琪在黄河边向关羽使的:“所说连三刀就是连劈三刀,绝不能给你回手。他是练就一法,趁你招架他的金刀时,他的金刀虽然被点了出去,点到哪里,他就从哪里还手。……虽然秦琪背对关将军,他趁将军不防之际,在马上反手一刀,劈向后面关将军的颈项之上。他以为稳稳取胜,所以高叫一声:“姓关的去吧!”话音未落,一丈多长的七十五斤重的金刀加上他的二臂千斤之力,已经劈向了将军的后面颈项。云长只听得一阵刀风,心中明白,莫怪不给我回手,原来是蔡家的连三刀法。莫说招架,连看都来不及。我倒还要战了十个回合之后,再用杀手。哪知他起手就是无礼,一动手便是杀手。说时慢,当时快,将军只得把头一低,整个身子向马上一伏,凭你快,本来劈中你的颈项,现在至少劈中你的后脑。照这样说法,关将军岂不是要送命吗?谁知关将军将尤刀钻子在赤兔龙马的头上压了上去,所说关将军的的赤兔龙马已经驯练成熟了,凡是刀钻压在马头上,便是命令赤兔要马膝前蹄,这是用杀手拖刀动作的准备。因此龙马一刹那,前蹄一膝,跌了一跤。这样,关将军人坐在马上,顿然低了下去。片刻之间,秦琪的金刀刚好在关将军的头顶之上劈了一个空。因为他用力太大,不但金刀向后荡了过去,连秦琪的身体都在马上向后一仰。关将军乘机提起龙刀钻子,对准当顶荡过去的金刀的刀盘上,用力点了上去。秦琪的金刀脱了双手。飞了出去,关将军趁势回转马头,秦琪在慌张之中也掉转了马头,两人正巧成了面对面。秦琪准备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云长在掉转马头的时候,顺手便一刀,正中秦琪的腰间,只听得“喀嚓”一声,秦琪已经尸分两段,跌在血泊之中。”

    看得出关云长是很从容地化解了秦琪的“连三刀”并且成功地予以反击,要了秦琪的命。再来看关羽破蔡阳的“偃月刀”。

    早说蔡阳有着两路杀手,一路是"连三刀",听说在滑州关上就被关公破去外甥的"连三刀",那我今天不需再用了;所以决定用第二路杀手,名谓"偃月刀"。……蔡阳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双手在银刀柄上抓紧;刀头在前,刀钻在后,然后用尽全力将手中大刀象枪一样上下左右播动。顷刻间,刀在太阳光下变成了无数的刀头,根本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刀头。……这时,双方已经碰头,蔡阳便将播动的银刀向云长迎面刺去,口中叫一声:"姓关的去吧!"关公见蔡阳先下手,而且看到这种刀法陌生,从未见过。……这个时候,没有一定的战场经验,莫说你休想招架,就是想圈马而逃也已经来不及了。关将军毕竟是久战沙场的名将,经验丰富。他在这一刹那中,不慌不忙,聚精会神地用一对天生的凤眼在琢磨着蔡阳发来的"偃月刀",很快地被他看准了其中一个真的刀头,道理在于三点,第一,关将军一对凤眼与众不同的目光锐利;第二,他是注意到蔡阳的眼神,就可分辨出他的真刀头在哪一个部位。因为他要致我于死地,必然发来的刀也要注意到我致命的部位。现在见到蔡阳一对怒火般的目光,注意着我的头部,说明他是用银刀准备从上部而来;第三,蔡阳到底年迈了,又经过长途赶路,他的精神相应也减弱了,要是往常的"偃月刀",恐怕关将军凤眼再好也难以分清。说时慢,那时快,关公看清目标便起龙刀钻子向着蔡阳真刀头上点了上去,口中喊一声:"蔡老,你且慢!"

    对面的蔡阳,正出乎意料……要紧将银刀收转,……蔡阳明知"偃月刀"已被关云长识破,但是他心还不死,等不到云长龙刀劈来,他的"偃月刀"又来了!这是他数十年来的功夫,只要银刀转动,刀光万道,直刺云长分心。关将军见他第二刀刺来,俗语说:"头难头难",只要一开头,关将军已经摸透了他"偃月刀"的规律。……起龙刀,从上往下,名谓是架一刀,准备将蔡阳的刀头打下去。这时,蔡阳又气又恼,自己认为第二刀又要比刚才播得更急,为什么还被他识破?因此便将银刀很快地缩了回来。关将军龙刀架了一个空,相反刀向下一沉,人在马上向前一伏。蔡阳一看,机会来了!趁云长来不及提起刀之时,他第三刀直刺云长马头,认为这一刀定然刺中。所以他是全刀以赴,非常有把握地对云长叫了一声:"姓关的,你与我去吧!"只听得刀风"嗖嗖"刺了过来。关将军明自蔡阳要想趁此机会击中我的马头,前两刀都被他收了回去,这时的云长想,前两刀我招架的速度太快了,现在略放慢些,待你银刀全部刺了过来,我连招架、连还手,一起而来。所以看准了,在他的刀的动作。从下向上,对准蔡阳的刀头上钩了上去。

    这时,蔡阳已经来不及收回他的银刀……你身体在马上还没有坐稳。关云长的龙刀已经来了。云长便将龙刀向蔡阳右面颈项搠了过去。……只听得"喀嚓"一声,但见在他的颈项中鲜血直冒,银刀落地,死尸滚下了马背。这一刀,名谓"春秋刀"中"断臂要离刺庆忌"!一代名将刀祖宗蔡阳,就这样被云长丧身于古城郊外。

    这一仗关羽破招还招打得及其漂亮,看得出来,关羽破招完全是依靠他深厚的刀法底蕴和丰富的战场经验以及他临危不乱,过人的胆识,而不是如赵云在长坂坡破张绣的“百鸟朝凤”那样是靠着运气,这里应该没有运气的成分在内。因此说,关云长的武学修养在其他诸将之上,真不愧为三国第一刀,也不枉称“武圣”了。

    总而言之,评话《三国》里曹彰或者吕布代表这这部书的“极限武力”,至于其他人的武力排名么,呵呵,不知道,自己看着办吧。以上,即是笔者对于评话《三国》武力的理解,那位要说了,搞了半天你还是没有说出三国的武力排名,是的,《三国》武力的排名已经争论的很久很久了,到现在斗没有一个真正的结果出来,几乎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那么,就自己心里称称看吧。

    (注:个人以为武力应该按各人的表现来定,而不是按顺口溜来排的,所以象“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三国之中有吕布,吕布哪有马超好,马超不如子龙巧”这样的顺口溜不能作为排名的依据。)(待续)
  • y
    yandongdiy
    最近重温了《兴唐传》,故事确实精彩!情节确实丰富!观念也相当进步!(新月娥、张紫嫣、黑白二氏都是两点,陈老爷子是个怜香惜玉的君子),比施耐庵强多了,跟曹雪芹有一拼。

    但唯独这个武力排名,真让我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一点逻辑性的没有,简直让我抓狂!

    第一杰李元霸打不过第七杰罗成。
    第一杰李元霸打第三杰裴元庆竟然要靠“明三锤暗五锤”耍赖和占裴元庆“蹄血玉狮子”马脊背受伤的便宜才能偏强砸跪裴元庆坐骑的前蹄。
    第二杰宇文成都居然被怀抱婴孩不能力战的第六杰伍云召砸了一枪杆,差点落马。
    第七杰罗成打不过没上榜的东方伯。

    如果说排名只是按力气,武艺可以弥补力气的差距。那为什么第三杰裴元庆一对160斤的小锤能硬扛第一杰李元霸320斤的大锤一点不落下风?而号称“马前不走三合之将”,“天下第一把式”的第二杰宇文成都反倒连两个石虬都挎不动,凤镗又轻易地被武艺平平的柴绍教出来的傻徒弟李元霸的金锤给夺走?

    裴元庆居然被秦琼“马上连环撒手锏”打下了马,威震天下的顶尖高手居然对暗器一点防护能力都没有!想想水浒里能接连珠箭的“摩云金翅”欧鹏,能躲飞石的“双枪将”董平,我也不好说什么了!这还罢了,就按作者的说法,这排名只是按力量和勇猛,不考虑暗器、武艺,那秦琼凭什么双锏一分,愣把裴元庆的双锤给挂出去了?裴元庆可是能硬接李元霸的擂鼓翁金锤的,而李元霸能轻易扯飞秦琼的虎头錾金枪,按说裴元庆的力气应该比秦琼大得多得多!可结果倒好,不但挂出去了,末了秦琼居然还心说了一句“别以为你的锤没人挂得出去”,我倒!好,这也罢了。那后来裴元庆要撞石头自杀,秦琼又是哪来的邪劲硬把裴元庆给拽回来的?

    伍云召能打宇文成都一枪杆,可居然被刘黑闼一摔杆就把枪砸沉了,转身就给挑了!而刘黑闼这么神勇的人居然会败给尉迟恭。而尉迟恭虽然号称与秦琼并列,可居然头回见面一个回合没过就被秦琼打了一锏,不是手下留情怕就完了,这还罢了,居然连什么反王手下不知名的将官(是叫马忠还是什么?)都敢赢不了。

    定彦平的双枪被说得深不可测,可破法居然是“一拨二打三平杆”!我倒,这手罗成在遇到定彦平之前就会,而且伍云召也用过,甚至秦琼都用这个杀过人!

    陈老爷子真是个罗粉!一套罗家枪(其实是姜家枪)的启蒙枪法“五钩枪”愣让他说成天下无敌,除了他们自己家人和定彦平就每人能破,后来干脆连定彦平也不济事了。

    而且不知怎么回事,他对赵云好像意见大得不得了!是地方不是地方,总忘不了损老赵一顿,什么打赵范不近人情啦(陈老爷子怜香惜玉可真不是吹的,他这儿又给赵范的嫂子鸣冤呢,呵呵!)什么赵云射帆全仗鱼尾箭没什么了不起的啦,什么罗家老外祖姜维把赵云扎得落花流水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就拿秦琼来说吧 我记得的有打擂台赢了史大耐 然后就赢了伍奎伍亮手下那4员战将还用计惊马拖死了一个 被魏文通追杀了个不行 没打过老魏 走马取金堤杀了那个花什么玩意(那个姓花的王君可没杀了他 可是后来在破长蛇阵的时候王君可和魏文通打了个平手 秦琼打不过老魏 却秒杀花)总之秦琼是该赢的时候就赢 能胜裴元庆 能胜敬德 打不过尚师徒 被追的满世界跑。而且兴唐里所有人几乎都对暗器没有抵挡能力 被箭射死的貌似全是高手 罗艺 鱼俱罗 裴元庆 伍天锡还是伍云召忘了。
  • a
    ayiro
    原创?
    收藏慢慢看
  • z
    zhahe
    好文啊,拷贝下来手机上看
  • y
    yandongdiy
    结束语

    不知不觉,《苏州评话杂弹》系列接近尾声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苏州评话又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记得某位评话名家说过:要说好评话的话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但是在这个浮躁的商业化社会里,谁又能耐得住寂寞呢?说书人变得很媚俗,听书人变得很浮躁。作为说书人,在现在,有些评话演员借着“评话”之名讲故事,他们侃上海大亨、说贪官、走私犯,热衷描绘暴力、血腥事件,早把优秀传统书目弃之脑后。这类“伪评话”,有评话之名,却无评话魅力,也就很难留住听客。又或者干脆跳槽而去,经商的经商,从事娱乐业的从事娱乐业,挡主持人的当主持人,是在是可发一叹。而作为听客,相当多人实际上都不是静下心来听书的,而是来猎奇的,因此,有所谓的现代书一出,很自然就引起了这部分人的兴趣,因此他们就将之捧的很高很高,但有没有新意呢,实际上都是在按官方的路子在走,了无新意。目前评弹界即是如此,会不会再出现如同“斩尾巴”运动那样的情况呢?这个就非笔者所能遇见的了。
    综上所述,苏州评话是苏南地区民间文化的一座宝库,它博大精深,笔者所见所闻仅仅是其冰山一角,因此以上见解不免就有贻笑大方之处,还恳请看官海涵!新年新气象,祝大家健康、愉快!(完)
  • l
    lanwater
    你这是高级黑啊,这么长
  • m
    msd2002
    收藏一下,慢慢持。
  • y
    yandongdiy
    收藏一下
  • g
    guyjoes
    老家木渎的收藏一下
  • w
    wincor
    回复30#yandongdiy
    小时候的最爱啊
  • w
    wincor
    虽然苏州评话逻辑混乱的地方颇多,但比北方评话听着有意思
  • f
    flymyhart
    回复35#guyjoes


    穷叔原来祖上在苏州那~~
  • i
    incentia
    小时候最爱听三笑, 搞笑程度不亚于星爷的
  • y
    yandongdiy
    有MP3
    下载?
  • w
    wincor
    iask上有个不错的资源,现在手机上网,没法给具体的地址
  • y
    yandongdiy
    回复41#wincor
    等电脑上网时发一下
  • 有病就得电
    mark啊
  • l
    linmac
    浒墅关的飘过
  • c
    cc1827
    嘿嘿。。谢谢楼主。。下载了给老爸听。。
  • y
    yandongdiy
    mark,mark
  • h
    hengyiyi
    回复44#linmac


    握爪,看到老乡很亲切。
  • h
    hengyiyi
    回复47#yandongdiy


    mark,撸主原创啊。厉害。浒关上塘还是下塘啊,听半导体看来年岁不小咯。呵呵
  • 马一甲
    好帖!

    太长了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