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下,竟然还能活到80岁,人的命哪,真是

  • s
    sunever
    “她不死,我也死不成”

    2017-11-30



    蒋贵英今年八十一岁,她忽然觉得,这辈子活得有点累。

    前段时间,她花了12块钱,这是她两三天的收入,找人算了一命。

    两个问题,为啥活着这么累?还要累多久?

    蒋贵英五姊妹,她排老四,死得剩她一个了,偶尔也会有些孤单。

    算命的翻来覆去,总结成一句话,人各有命。


    “口袋婆婆”进城记

    19年前,蒋贵英62岁,从资阳老家回到成都,提了一个竹编菜篮。

    篮子里盛着一个男婴,是她刚满月的外孙唐郑。

    唐郑体弱,出生只有3斤,3天没哭出声。医生说,多半带不活了。但蒋贵英不信。

    唐是父姓,郑是母姓,取这个名,意思是让他将来不要忘记自己的父母。

    这孩子不是孤儿,但和孤儿也差不多。

    19年后,蒋贵英一家四口在成都生活,当年“养不活”的男婴,也已成年。

    丈夫郑明知,88岁,被肺病折磨多年,呼吸声越来越重,最近睡不着觉,靠墙上喘气到天亮,像是拉风箱。

    女儿郑淑兰,58岁,唐郑的母亲,6岁时患脑膜炎,“抽了脊髓,后来人就傻了。”

    早出晚归捡了十几年垃圾,蒋贵英把一家四口都养活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几年前,蒋贵英在春熙路捡瓶子。因为这张照片,她曾被称为“口袋婆婆”。

    后来,她从春熙路消失了,和所有的小人物一样,再没人提起。


    寻找蒋贵英

    但有一个人还一直记得她,这个人叫“弹簧”。寻找蒋贵英,从弹簧给我的两个门牌号开始。

    弹簧人精瘦,按成都话讲,有点“干歇儿”,说话时身体摇来摆去,像说唱歌手,很有节奏感,大概就是这外号的来由。

    但弹簧心好。几年前认识蒋贵英后,她搬了几次家,他依然隔三岔五去看望。

    最近他又要去一趟,送点棉被和衣服,这是第九十八次。

    弹簧说,蒋贵英住在马鞍北路附近,一个菜市场里。

    他给了我两个门牌号码,第一个“一环路北四段136号”。他说,到这里,你会见到一个消防队,右边第一个巷子,直走,注意左侧有一个通道,只够一个人通行。

    通道口第二个门牌,“马鞍北路73号附71号”,一直走到尽头,就到了。

    我到一环路北四段时,不到早上6点。

    据说蒋贵英早上6点左右,会在附近捡垃圾,这时清洁工没上班,垃圾桶还有隔夜的瓶子。

    早上大街车少人稀,如果她在,应该很容易遇见。

    我到马鞍北路走了半圈,没有遇到蒋贵英。等到清洁工人上班,我还是没见到她。

    工人从垃圾里把瓶子清出来,装进随身的口袋,作为一点微薄的早班补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源头,可能只是几个瓶子。

    按弹簧的地址,我找到一条潮湿的巷子,巷子旁是一排低矮的平房。

    下水道散发出腐朽、发酵的味道,有点冲眼睛。

    巷子尽头,是两个房间,各10平米左右,房租300元。

    一个房间住着蒋贵英、郑明知夫妻,女儿郑淑兰;另一个房间住着唐郑。

    屋子堆着各种杂物,只容转身,但收拾得还干净。

    听弹簧说我要来,蒋贵英今天在家等我。

    她打开靠墙的柜子,翻了很久,掏出一个扎得严实的口袋。

    全文照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kx6NmRiJf678encKMEPiA

    本帖最后由 sunever 于 2017-12-5 00:22 通过手机版编辑
  • g
    gtoli
    睡不着了,突然想起了我已经去世的奶奶,也是四川人,我从小就记得她爱干净,带我出去理发都要自己从家里带去围布,家里随时都打扫的一尘不染,虽然来云南很多年,一直坚持在家里做各种四川口味的饭菜,面点,手工汤圆,咸菜,以至于我三十多岁第一次回到故乡四川汉源,就觉得满街的小吃都是小时候家里的味道。我小时候奶奶给我讲的那些故事,都有故乡的印记,我在汉源看到了那些故事里的一草一木,老宅,山泉。这些也许就是这一个个坚强的老太太们斩不断的乡愁,世界上应该有许多这样坚韧不拔的老人默默用她们的一生守护着自己的家族,希望她们不论在世间还是天上,都能得到平静和安稳。
  • M
    MOTOROLA
    寿命真不好说,我奶奶跟本文中的老先生一样,也是半躺着活了比很多人久
  • 精王
    好惨啊,看得触目惊心。
  • s
    sunever
    汉源是个不错的地方
  • 一只纯猪头
    真可怜...
  • n
    newdasemo
    人各有命

    只能这么想了。老家有个远房姨祖母,靠低保+种地养大的曾孙,大专毕业2个月在出租屋突发脑溢血去世,之后再无直系亲属。
    老太太继续活了7年。一次赶场被偷了100块钱,没到家就吐血去世了。
  • 豬頭寶
    Posted by: samsung SM-N9500
    我外婆前几年去世,她的小女儿,我小姨,唐氏儿,一直带在身边照顾,十几年前给她找个丈夫,领养了个女儿,还是继续接济她生活。我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小姨也癌症晚期走了。我妈说,外婆到死都要带着她小女儿一起,担心她一个人在这世上受难。这人世间呐,怎么就那么苦呢
  • r
    redwolfs
    人各有命,别人能长寿的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
  • 残忍小红帽
    越长大,越觉得基督教里很多说的是对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确实是来吃苦,赎罪的。希望死后真的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小时候,家里过年熙熙攘攘一大家子人,都挤在一个小小的三室一厅里,到了晚上睡觉客厅里摆好几张床,吃饭用一个大圆桌,还有人没位置得站着吃。桌子底下一个火炭盆,我和表妹就喜欢偷偷钻到桌下,拿木棍什么草丢到火盆里烧得到处都是烟子。二十来年过来,家里老的老,离婚的离婚,去世的去世,去年过年,一个10人桌都坐不满了,冷冷清清,只有我儿子一个小孩。再过几年,等外公去世,可能一家人就再不会聚到一起了,就剩下小家庭这么三两个人,我的儿子也永远体验不到我自己儿时那种快乐和幸福了。
  • 残忍小红帽
    可以体会你的心情,我的太奶奶,时常跟我说起,她年轻的时候,家里十几进的房子,是当地的大地主,2000亩地,骑牛走半天还在自家地里。说门口有一口井,外婆小时候就喜欢在井边上玩水,说有一条小路,蜿蜒通向县城,家里的狗特别聪明,每到下午就顺着小路去县城的麻将馆子挨家挨户找到太爹带回家吃完饭,她和外婆就在井边上等着。说家里的大宅后院有两棵树,到过年的时候树上全是红色的灯笼,特别好看。可是自日本人占领老家后,太奶奶带着外婆离开家,这辈子就再也没回去,两个老人先后在十年里走了。去年,我驱车按照太奶奶的说法来到了她的故乡,到了村口,问了一句有谁知道吴忠华么,结果全村的老人都来了,说是吴家的后人回来了,带着我找到了那所大宅,找到了外婆经常玩的井,找到了那条路和宅子后面两棵大树。虽然寨子已经极尽破败,全是断壁残垣,有的地方甚至被人种了菜,但是这几十年,没有人敢侵占我们家的宅基地,依稀已然能够看出当年的样貌。我虽然第一次来这个地方,但是确意外的觉得非常熟悉,这里的很多东西,都一一验证了太奶奶的故事。走的时候,来了个一人问我,说村上要办小学,没石头,可能想拆一些这所老宅的石头去修小学,跟我说一声。虽然其实我说什么都已经实际上没意义了,但是我还是说了句,给孩子修学校是好事,需要就拆。
  • 加林仙猫
    原文看不到了
  • q
    qdbcn
    这段写的好棒!有梦回故乡的感觉
  • 估计噶估计噶
    看得我泪如雨下啊,想想婆婆要外孙的决定,对她来说其实还是正确的。不过再反过来想想,对外孙公平吗?!哎
  • s
    sunever
    百度正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