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能够促进销量,这个有事实或者理论依据支持么?

  • S
    Severus
    就在刚才,突然兴起,想买块2080ti,体验一下所谓光追
    结果上京东一看尼玛全面缺货,就连美亚上在售的也都是第三方炒货,顿时没了兴趣
    本来也不是啥刚需,有就有,没有拉倒
    又要预约又要抢购又是黄牛啥的,爷懒得陪你玩儿

    当然没有谁会承认自己在搞饥饿营销
    厂家和粉丝总会说是产能跟不上
    尤其是产品上市初期,这个理由一般人肯定无法证伪

    但其实谁都知道,饥饿营销一直都有,而且这几年在电子消费市场上越来越常见
    那问题就来了,对厂家来说,由饥饿产生的话题从而带来的额外消费意愿,和因饥饿导致买不到从而失去原有的消费意愿,对比也许假装也许真实的有限产能
    这个得和失,到底有没有模型上的或者统计学上的验证比对呢?
  • e
    elia
    防止库存,降低风险而已,不如苹果现在自信
  • 屋顶上的人
    索尼可以,世嘉不行。
  • 洗地
    这个涉及到marketing的一些理论。
    工业时代早期,商品相对现在比较贫乏,竞争也不激烈,所以有了marketing的4P理论。(marketing在中文翻译成营销其实有些歧义,营销很容易被理解成“广告,水军”什么的)在早期4P理论里,指的是产品,渠道,价格,促销,是一个完整的从生产到销售的模型。
    随着时代发展,商品种类数量增多,竞争激烈,这时候传统的4P显得有些不够,这个时候就有了4C理论,其中一个C是Consumer,消费者,它强调的是要把重点从产品上向消费者转移,消费者觉得好,就是好。也就是说,要让消费者觉得“买得爽,买得开心”。
    这套理论也有人诟病,认为这样做限制了产品的更新,而一味去满足大众。当然4p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经典理论,很多快消品依然用的是这个理论,比如你看酸奶,口香糖,巧克力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从包装,展示位,打折(买二赠一)等方面加强销售。
    所以4P和4C其实是个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产业,不同时期 ,并不排斥而且相互纠结的两套marketing理论。

    那么如何让消费者觉得爽呢,这里就又涉及到品牌科学。
    其实小200年前就有人开始研究品牌,这套理论也是在不停更新换代。比如品牌定位,品牌性格,品牌价值等等。举个例子,说到开得快的车,普通人会想到宝马,说到到商务车,普通人会想到奥迪,说到安全的车,普通人会想到沃尔沃。这就是一个品牌定位,也就是在消费者心里做一个心智定位。
    这个时候就有人发现,当一个品牌(或者产品),拥有非常忠诚的,且具备一定量级的客户群时,限制产品数量,反而能达到一个持续时间更长、拉低推广费用的销售结果,也就是hunger marketing。
    所以其实饥饿营销是需要很多前提的,楼主你提到的显卡,除了少数人,大部分人不管对a卡还是n卡,可能有一定忠诚度,使用惯性,但不会有“赞赏”,不会觉得这个品牌和自己有什么“情感链接”。

    小米的饥饿营销之所以早期能够成功,是因为小米在做产品的同时,就在做marketing,这才是小米真正厉害的架构,比如它花了很多成本去和消费者做沟通,并使用为发烧而生这样的tagline来做品牌阐述,用红米这样的名字煽动情绪,总之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把消费者拉到他们的圈子里去。
    所以小米初期可以用饥饿营销取得成功。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理解,实际操作中肯定有更复杂的情况。

    总之饥饿营销是marketing里的一个小分支,应用面起码我看来不是那么广,需要很好的操盘手才行。
  • m
    mickyjl
    至今为止没有买过任何需要抢货的产品,只买现货!
  • 6
    67045438
    有东西不卖算饥饿营销

    没东西可卖不能算
    粗粮和魅族现在都是产能低 供不应求
  • 芭月望
    最新消息:一期开盘共有320套房源,现已有1800名客户认筹。预计下期加推的时间是下个月,共100套房源。


    楼主你说有没有事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