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熊猫是外国人发现的?

  • o
    ooseven1233
    去上海动物园,看到熊猫馆门口贴着的,古时不是叫食铁兽吗怎么变外国人发现的了?


    iOS fly ~
  • j
    jadeyang
    不是外国人发现的,是外国人定种的
  • f
    fanwei007
    蚩尤心里MMP
  • s
    sgh151348
    也是个偷猎者 iOS fly ~
  • o
    ooseven1233
    看看上面 黄纸黑字写着 “发现者” iOS fly ~
  • j
    jadeyang
    对于科学来说就是发现者了,所以你看有个科学发现
  • z
    zayton
    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
  • y
    you2me
    是按照现代生物学给了位子。
    照我们自己的,还是 吞金兽
  • v
    vinke15
    第一个让西方认识大熊猫的人吧
  • b
    bartonhong
    发现的意思是科学描述物种并介绍给现代社会,四川陕西山里的老农跟熊猫一起生活几千年了,但外界社会不知道啊
  • l
    liueno
    媚外的由来之一,熊猫以及各种动物还要白皮来发现才让我们才知道?
  • t
    troyzheng
    科学发现,你知道有这东西不代表你知道这是啥东西
  • l
    lidongbest
    食铁兽
  • D
    DirkGently
    scientifically discovered科学发现,没啥可杠的吧,科学的眼光认识HiPDA·NG
  • c
    chinaemunanpa
    我们宝兴的大熊猫,戴维只是让世界知道了大熊猫
  • 波多野结衣
    生物学上的纲目科属种亚种等等都是西方人的构建完善的
  • w
    wakaoo
    不要把蒙昧当作民族自信心的来源
  • x
    xxxkeke
    这就和发现新大陆样,都是西方史观的先天感受

    当然,现代科学也确实是以西方几百年的基础建立的。
    以中国现在的状态,很多东西都很微妙
  • b
    bill314159
    黄底黑字 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和发现一个意思? 呵
  • s
    szbddz
    19世纪前,中国人也不知道这玩意和啥东西是亲戚,就知道是一个黑白的动物

    人家是把这东西确定到熊科猫熊亚科大熊猫属,算是找了祖宗
  • 天使再临
    回复20#szbddz
    准确讲是很少一部分人不是所有的中国人知道有这么个物种 iOS fly ~
  • e
    essec
    那天跟一个智商143,在《Nature》上发过论文的人聊天,他说,中国500年来为世界科学贡献了什么?
  • z
    zmdxkh
    我听说以前叫猫熊。
  • t
    txzhao
    人家都说了是“科学发现”。
  • k
    kony
    中国古籍对大熊猫的记载几乎没有,包括所谓蚩尤的“食铁兽”,都只是模糊的描述,并不是实锤记载。即使是中国西南部的人已经肯定与熊猫生活了多年,但从文献上缺乏记载和流传,就不能算是“发现”。

    世界上各地很多新物种由外国探险家和生物学家来“发现”是很常见的事,这点用不着那么敏感。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56346
  • y
    yl003_110
    有道理,有点西方中心论意思。跟他们不一样的就是错的, 他们不知道的就是不存在。
    不过这也没法改变,你们过了一两千年了,可人家就非得从耶稣生日开始给人类纪年,有办法吗?
    如果以自己为中心的话大可以说,熊猫一直就有,你们(19世纪)才知道啊
  • f
    forfun
    发现的定义是告诉全世界吧,不然特娘的怎么可以说发现了美洲,还能给人起名
  • 我有点晕
    What’s the name of that animal?
    哦,你说那个胖的?
    En,its name is panda... iOS fly ~
  • s
    szqp
    印第安人:美洲还需要哥伦布来发现?
  • p
    ppalm
    食铁兽肯定不是熊猫
  • L
    LittleBlue
    没啥好杠的,人家不发现,你确实可能还不认识这是啥,也不会见过
  • o
    ooseven1233
    这个典故也在熊猫馆门口贴着,意思差不多,不过是当年右往左写的猫熊 然后后来人读的是左往右熊猫iOS fly ~
  • 学长你的皮带
    西方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finders keepers.
  • l
    lifeorange
    你发现不叫发现。
  • h
    helleon
    什么是发现?事实上,看到过并不等于发现,“认识”也不等于发现,只有明确区分出特点、并意识到看到的事物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这个才叫发现。而在生物学中,只有认识到一个物种和其它已知物种具有显著的差异和特性,给出命名、并且通过公开的渠道让公众知道的行为,才能称为“发现”。

    举一个植物的例子。水杉这种植物世界公认是我国植物学家郑万钧和胡先骕先生发现的。而在此之前,第一个认识到水杉的特殊之处的是当时的中央大学教授干铎先生。只不过当时干铎先生取得的标本不全,后来还遗失了,并且没有命名,只是记录了土名“水桫(读sha,为“杉”的异体字)”。后来经过郑万钧和胡先骕先生取得完整标本并研究发表后,才成为现在看到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可见,在生物学上“发现”一个新种,并不是一个“看到了”“认识了”的事情。事实上,对于任何物种,都会被人看到过、甚至认识,例如水杉早已被当地人所熟知,并且磨刀溪的模式植株被当地人敬为“神树”,不时祭拜。但是,我们只能说当地人“认识”水杉,但不能称为“发现”水杉,更不能称为“科学发现水杉”。

    大熊猫的故事同理。当地人自然早已认识大熊猫,甚至不时捕猎大熊猫,但并没有意识到大熊猫是一个独立的、新的物种,在当地人眼中,大熊猫只不过是花色特殊的熊而已,因此称为黑白熊、花熊。而戴维的到来,在看到大熊猫后,意识到它是一种和已知的熊类并不相同的动物,并且制作了标本、给出了准确的解剖学描述和命名建议,这一描述后来被公开发表,这一系列操作都毫无质疑的表明,戴维是大熊猫的发现人,这一观点也是学界的共识。

    除了这两个百年前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现在正在发生的例子,例如大鲵,基本每个人都见过、认识,但是只有在经过科研工作者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全国的大鲵可以存在若干个新种,这些新种,都属于“发现”。而之前看到“花色不同的娃娃鱼”的,只能算看见,而不能算发现。

    一个新物种发现的认定事实上是一种科学范式的体现。而遵循科学范式则是科学工作得以正确进行的基础。一些人混淆“见过”“认识”和“发现”,其实是不求甚解、违背科学范式的表现,这是一种长期以来的认知缺陷,即缺乏求真探索的态度,而只满足于表面的比较和附会。试想,如果干铎和郑万钧认为水杉只是一种“水边长的杉树”、戴维认为大熊猫只是黑白花的熊、科研工作者认为“只是花色不同的娃娃鱼”,这些新种会被“发现”吗?并不会。这和只会附会阴阳五行、寒热温凉,而不去深入研究天然产物的生理特性的中毉药,其实是同样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罢了。

    可惜,现在很多人依然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值得一叹气。

    --微博 @fengfeixue0219
  • k
    kony
    并不是,小时候看的一些科普读物都说要纠正为猫熊,但民间叫熊猫的太多了后来就干脆将错就错了。怎么叫就算了,最起码要科普给大家知道这货属熊不属猫吧。小米note3 HP
  • x
    xuyn2003
  • 零号
    这也要杠,那美洲不是哥伦布发现的,是当地土著。
  • d
    davidchiu
    以前不知道并不要感到可耻,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这种科学的体系,用科学的体系去发现更多的物种,这才是我们所考虑的。
  • j
    jn13lh
    我觉得应该改个说法。是他们“归类”的。这个可以接受。本来归类方式就是他们定的嘛。
    “发现”这种说法。是把土著当野蛮人了。非常不礼貌。无论加什么形容词都一样。理解不了能接受这种说法的人的心态。
  • p
    putao99
    回复42#jn13lh

    查看上面的回答,这个发现用的并没有错。
  • j
    jn13lh
    回复43#putao99
    你觉得是澳洲土著首先发现了袋鼠。还是英国人。?
  • t
    tiens
    鸟类学也不是人类开创的,鸟岂不比任何人都懂它自己?
  • j
    jn13lh
    回复22#essec

    把名字说出来。都公开发表论文还是在nature上。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他这个说法首先逻辑上就不通。中国为什么要对世界有所贡献。?有这个义务吗。?事先承诺过了。?持你这种观点的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这个问题。
    然后你想想发现这个词在汉语里是什么意思。那些人凭什么霸占。
    换一个说法可能更好理解。如果说“a首先将b物种纳入了a所在社会的对物种的分类体系”。我不会有任何意见。这是事实。
  • a
    awk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6]
    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4月1日,他采集到白熊标本,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它的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6]
    命名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9]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人则叫洞尕;凉山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9]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大熊猫叫银狗,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大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9]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9]
    西方盗猎编辑
    中国四川西北部宝兴县处于盆地向高原高山的过度地带,蕴藏着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珍禽异兽。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居住期间,得知四川宝兴一带动物种类很多,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便从上海到达宝兴,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0] 1869年的春天,戴维在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吸引了戴维。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估计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 [10] 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黑白熊”带回法国。这只“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戴维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竟然就这样产生了。 [10] 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将这张兽皮展出,经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充分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10]
  • l
    lm70cc
    对。
    而且,据说当时命名为“猫熊”。因为当时中国读字是从右到左,就一直读为“熊猫”。野史。
  • e
    essec
    你说的对,没人应该对世界有贡献,咱14亿人的大国,就靠别人的科技活着,明天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