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这套书立场太偏向家康了吧??

  • 烟蒂末梢
    虽然作者一直在伪装一种中立的立场,并没有对家康的敌人粗口谩骂,但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家康的发迹史在书中完全成了家康的自卫史,并通过自卫一步一步强大起来,最后自卫的把丰臣灭族夺了天下,当然以作者的描述,石田灭族和丰臣灭族都是在家康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能怪家康

    尤其是书到后期,关原之战,无非是三成这个小人蓄意挑衅,破坏天下和平,忘记了太阁遗愿,一心为了个人野心向家康“先发制人”,家康迫不得已,回兵灭了西军,至于左和山城内石田一族的灭门,家康实在不知道,实在不知道(我想问有人信么?)
    而且作者可是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高台院(就是“宁宁”),说她是少数真正理解太阁遗愿的人,把丰臣旧臣一股脑的全推向家康那边,最后正式这批人灭掉了丰臣氏。看到这里我只能认为高台院是个彻头彻尾的SB,摆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其实是那种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的家伙。
    大阪之阵就更离谱了,分明东军几十万军队兵临城下,反倒成了丰臣家反叛(还不是一次,就是冬之阵和夏之阵)。真田幸村被描写成了一个战争狂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仅仅是“告诉家康和平是不可能存在的”,看的我都无语了。要么是文中的人真的是没下限,要么就是作者自己没下限。最后丰臣被灭,作者还不忘描写一下家康其实很不愿意杀丰臣,实在是丰臣家人沉不住气啊!怪不得家康,要怪就怪丰臣家人自己SB吧。

    最后,如果各位比较一下这部丛书和森村诚一的《人间之剑》,你会发现两者的立场真的是差距明显。举一个小细节吧,《德川家康》丛书的立场一目了然:丰臣秀赖在《人间之剑》里是一个英武少年,到了《德川家康》就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死胖子


    所以人们说,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
    元首说:历史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责任的。
    德皇腓特烈二世说:如果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就去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找得到!

    [本帖最后由 烟蒂末梢 于 2009-6-5 16:50 编辑]
  • t
    tamama52
    =.=你没看书名就是德川家康么
  • c
    cold
    山冈庄八的书都这样,主人公都像神一样。你再看看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正宗...心里肯定就平衡了.
  • 腚眼冒热气
  • 神之右手
    他的书本来就是玄幻小说啊。。。
  • 李逵史莱克
    很正常···
  • G
    GIN
    这毕竟是小说……
    三国演义的立场还蜀国呢
  • O
    Oldman
    家康就是大乌龟阿
  • x
    xiang1920
    山庄的书都这样,其实日本小说个人情节严重,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这两本更是了

    这三套都值得收藏的说,都买实体书了
  • 黑羽天天
    比丰臣秀吉好多了...丰臣秀吉里猴子简直是个神了...
  • y
    yopiig
    你要理解 日本的历史 就是几个乡长 县长打来打去的
  • 薄皮棺材
    乡长 县长
  • 7
    788414
    确实是乡长村长
  • 腚眼冒热气
    说了乡长县长这话 恐怕又要连累天朝被一些人尖酸刻薄的讥讽一下了 。。 等着看楼下吧
  • s
    shinken4503
    大名的领土面积和人口军队本来就是这个级别……
  • 无梦
    其实就是村长+县长级别。。。。对日本历史越是了解的人,肯定赞同的
    唯一要反驳的,就是这用词不雅。。。

    当年日本人平均身高也就135~140公分左右

    为啥你们看大河剧没看到过攻城武器?
    为啥关原合战双方号称20w大军,打了一整天才死了2600多人。。。

    想想就知道了。。。。
  • l
    lijgame
    书名就是这个你还想怎么样?

    话说我初中看的一书《努尔哈赤》才神了,里面的努尔哈赤完全是贫苦大众的代表,为了解放全人类而起兵烧杀抢掠明朝。。。
  • 雄狮亨利
    江户幕府得时候称呼大名为侯,后来得书《列侯深秘录》这些也都把大名称呼侯,侯在中国就是县侯乡侯亭侯
  • O
    Oldman
    此侯非彼侯
  • 雄狮亨利
    列侯还不说明问题么?
  • 雄狮亨利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次会战只死了一个人,封建战争世代一次骑士会战只死了5个人,其中一个还是摔死得
  • G
    GriFFith
    欧仁是谁,我只听过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
  • G
    GriFFith
    两军骑士掰架起大腿互相捣拐么?……
  • 雄狮亨利

    萨伏伊王子,哈博斯堡王朝得伟大统帅,
    花边战争时代得伟人,德国有一艘重巡洋舰就是以他命名得,奥匈帝国有一艘战列舰是以他命名得
    他得话和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同,他只是不愿意进行大规模得野战而更愿意采取迂回包抄围攻和破交作战来赢得胜利而已,因为在王朝战争时代士兵太宝贵了,大规模得战场会战虽然会代来光荣,但也并不受统帅们推崇,菲特烈二世虽然是以野战成名得,但也发表过类似见解,英国得马尔巴洛公爵和欧仁亲王是同时代人也不喜欢会战
  • 雄狮亨利
    骑士战争抓俘虏要赎金才是正道谁舍得杀
  • O
    Oldman
    大名至少名义上是地方统治者,列侯只是食禄而已,不是分封的
  • 雄狮亨利
    战争得方式取决于时代武器装备,文化,社会制度,单纯得以人数比较是最简单也最不靠谱得
  • 芝村舞
    不过德川家康这本书是恶心了点。

    推荐看大河剧《葵三代》,哪里家康的孙子就比较客观。

    现在日本不行了,就算站在某人立场上,也不用美化他们所作的一切吧?

    搞得个个都是圣人,不像人类。

    比如最新大河剧《天地人》,我就是为了看那比刘备还仁慈的直江和耿直的景胜在做那些为人不耻的事情的时候会怎么找借口。目前他们“仁义2人组”已经大义地干掉了景虎和他很小的儿子道满丸。对于一个孩子道满丸的死,仁义2人组一样“不知情”,笑死。
  • 雄狮亨利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
  • 雄狮亨利
    我记得三船敏郎演过一个关原,里边就对石田评价很高
  • 雄狮亨利
    弘安之役就没上去
  • O
    Oldman
    这是特殊情况吧,你前面也说了县侯,既然称县,而不称国,那就说明只有食禄的封邑,而没有领土之责了:D
  • a
    alann
    葵德川三代真不错,关原前最出彩的角色绝对是三成
  • y
    yopiig
    大家挺关心历史的吗
    那我来说说

    日本人数虽少 但是战斗力 及其顽强啊
    貌似在明朝的时候 一些浪人武士来中国 抢钱抢粮抢娘们 虽然给打跑了
    但是 为什么一小搓日本人能在咱们的土地上横行这么久了
    貌似最后还是和尚出马搞定的
    具体什么事 不记得啦
  • 黑奇
    我喷了
  • 芝村舞
    对对,现在大河剧哪里能看到这种演员出色的演出。

    个个都是房子里面一坐下,喝茶开会倍严肃,他们身上似乎都看不到任何人性的缺点,所以不像人。
  • 大宋忠臣黄文炳
    蒙古人横扫了亚欧大陆, 却打不过日本人,足可见当时的欧亚诸国都不如日本。。。
  • 芝村舞
    关原好歹起初也是势均力敌之战。

    实际情况看来,并非三成打仗不如家康,而是拉拢的友军不如家康,毕竟天下人已经是家康,他号召力已经到达了极限。

    总大将毛利自身犹豫不决,又有内通者阻挠,3万主力躲在后面看球赛一般,只有安国寺惠琼在拼命。毛利赢了就是天下人,他却不出全力协助三成,十分傻B,输了他可就很惨。

    淀也在军费方面为难三成,要是用了猴子的金库,2个家康恐怕都得死回去。

    小早川又临时背叛。九州的岛津又躲在后阵不肯冒险。三成能拼成那个局面不错了。

    [本帖最后由 芝村舞 于 2009-6-5 19:24 编辑]
  • z
    zero3rd
    安南、朝鲜、日本,这都是蒙古没搞定的。
  • 我爱屁挨死屁
    其实关原就算西军赢了,家康最后胜利的机率也一样很大,西军一旦输了,三成就必死无疑,其实这场战争没开始以前胜负就已决定。
  • y
    yuiran
    请看《丰臣秀吉》后半,谢谢。
    秀吉的天下全靠真神明智光秀。
    鬼神传奇我实在是看不下去。
  • y
    yuiran
    你可以看下三国志,同时参考下其他的讲三国时代的书比如英雄志,华阳国志。
    我觉得三国演义是贬蜀。
  • f
    fuckmic
    日本真正的战国豪杰,基本都被德川击败了,剩下的那些人,政治力和武力基本都在70以下。
  • 烟蒂末梢
    主要是吉川广家这个吃里扒外的人渣
    以及福到正则那几个二百五
  • 芝村舞
    我本来以为风林火山够美化老虎得了,把他好色到处抢女人只字不提,都是大义凛然。

    但是到天地人这种已经太扯了。景胜用不用那么仁义啊,可是提出道满丸做人质的要求就是他,不能破坏他形象就丢给对方下属提出交出一个孩子和谈。然后杀死这个孩子的也是他,大河剧里面完全不追究凶手,反正就说仁义2兄弟啥都不知道。

    可以站在对方立场上棒说说话,但是改变历史事件就太……把猴子说成伟岸得男子那类就成了起点文了。《德川家康》就是如此。德川成了刘备,有啥看头?

    [本帖最后由 芝村舞 于 2009-6-5 22:56 编辑]
  • 雄狮亨利
    济南郡(1),故齐(2)。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3)。景帝二年为郡(4)。莽曰乐安。属青州。
    户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四。
    县十四(5):东平陵(6),有工官、铁官。邹平(7),台(8),莽曰台治。梁邹(9),上鼓(10),于陵(11),都尉治,莽曰于陆。
    阳丘(12),般阳(13),莽曰济南亭。管(14),朝阳(15),侯国。莽曰修治。历城(16),有铁官。猇(17),侯国:莽曰利成。著(18),宜成(19)。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