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文学:我看到《狼图腾》时,我就想,我竟然不知道我们藏族的图腾是什么

  • 小白兔吃胡萝卜
  • 聚宝大队长
    我们都是自来也的传人!
  • 打土豪分田产
    喷了
  • s
    squalltc823
    喷了,扬队长迟早要被isis干掉得节奏
  • 拉拉拉
    完了。好多梗看不懂
  • l
    leyoung
    各种宗教邪教都喷编了
  • v
    viperking
    蒙古人的图腾应该是苍狼与白鹿~~
  • j
    jjx01
    苍狼白鹿貌似是人名,不像是指具体动物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7592e0100032b.html
    关于小说《狼图腾》的感觉
    老鬼

    凡到过草原的人都知道牧民是最恨狼的,没有任何蒙古老乡把狼当成神来膜拜。因为狼不但吃羊,还进行屠戮。你饿,吃一只也就罢了,狼进羊群可不是只咬死一只,它总要在羊群里玩儿扑杀羊过瘾,发疯般的追逐撕咬,非一口气咬死咬伤数十只羊不停止。尽管它自己根本吃不了这么多,还一个又一个地追着咬羊撒欢儿。这一点跟狮子不同,狮子吃饱了就不会再去扑杀猎物。
    说狼残忍贪婪,就因为它有这个毛病。吃饱了还要追咬羊,没个够。狼的这个独特个性使它特别招牧民恨。放羊的须臾不能离开羊群。否则,片刻工夫就会被狼咬躺下血淋淋一大片。因此草原上年年打狼,牧民见了狼必消灭之,决不放过。经过这么些年的围剿捕杀,内蒙古乌珠穆沁大草原上已几乎看不见狼,只在偏僻的深山老林,还有它的踪迹。
    1969年春天,我的一只狗仅仅因为咬死了几只羊羔,就被蒙古牧民追着打,非置之死地。我当时曾挥舞大棒,誓死保护自己的狗,也无济于事。牧民通常不爱打架,但为了打咬死羊羔的狼和狗,他们不惜跟任何人翻脸,哪怕你是北京来的知青。为挽救这条狗的生命,我反复跟牧民交涉,希望别打死,哪怕赔钱也行。但老蒙毫不妥协,断言咬死羊羔的狗就是狼,必须打死。自那以后,我对蒙古族牧民与狼不共戴天,视狼如敌,必须赶尽杀绝,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的牧民见了狼就追,追上就打,格杀勿论,早已成为一个风俗习惯。就因为狼有那个嗜杀的坏毛病,吃饱了还要在羊群里祸害。受伤的羊即便当时没死,肚裂喉破也活不多久……从我接触过的牧民中感到他们对狼没有任何好感,恨之入骨。
    一个民族的谚语最能反映这个民族崇拜什么。在《蒙古族谚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狼总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随手翻一翻,就找了一些如:“扔灰时别带火,放牛时当心狼”、“狼趁雨天出动,贼趁机会下手”、“没有不吃肉的野狼,没有不捣鬼的狐狸”、“狼的毛色容易变,狼的恶性很难改”、“吃羊的狼发胖,受贿的官儿发财”、“听见狗咬拿起鞭,听见狼嚎拿起枪”……
    在这里你看不到一丝一毫对狼的敬意。所以《狼图腾》这本书与事实相违,无法接受。
    文艺作品是生活的反映。细节可以杜撰,情节可以杜撰,但构成全书骨架的基本事实却虚构不得。不只是我,身边所有到过内蒙古牧区插队的老知青们,也都接受不了这本书。因为它虚构了一个事实,虚构了一种文化。恰恰相反,蒙古族牧民非但不图腾狼,反而见狼就杀,认为这种动物与苍蝇老鼠臭虫同属一类,是害兽,大大的害兽。以扑咬羊为乐,一咬就几十只,上百只……必须坚决消灭。事实上他们几乎要把狼给打绝种,毫无一点点恻隐。
    尽管也知道狼这种动物还是有不少优点。尽管杰克·伦敦写狼的文章很凄美。但对大力鼓吹狼道精神的这本书还是难以接受。因为它所描绘的跟我们在内蒙古草原上看见的完全不一样,太离谱了。
  • c
    csyyohtl
    LZ跟微博同ID那个是一个人吗
  • s
    szninten
    这《狼图腾》跟《中国可以说不》,受众是同一批人吧。
  • w
    winger
    那个啥。乔峰的胸口上是不是纹着狼?

    嗯,难怪他们被蒙古人给灭了……
  • N
    Nemo_theCaptain
    槽点太多无从吐起
  • 猫猫的小叔叔
    喷了,笑尿
  • H
    HEIREN
    看喷了
  • A
    AikenShaw
    哈哈哈
  • s
    sosolala
    纯种鞑子跟多年好友对话居然都是“什么鬼”,媚时到这种程度,严肃文学已玩。
  • a
    axisknight
    这锤片的赶脚
  • 易水寒风
    这书跟藏地密码一路货色,怎么看得下去
  • f
    fpestock99
    阿姐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