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656,清北有保证没有?

  • 糖油粑粑
    每年怼民大附中干嘛? iOS fly ~
  • y
    yjqin
    这个争论不出结果的,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看,有没有数据比较一下美国藤校的中国留学生按地域排名的录取率,这总是公平的吧。 没有小尾巴
  • h
    hao123liu
    帝都主要的竞争是小升初,竞争很激烈,跟外地不一样。进了好中学,后面的路相对容易一些。 iOS fly ~
  • x
    xidirac
    回复12#yeahzhang

    头部的话我觉得可能没毛病
  • 德味不解释
    回复10#abbyabby


    应该说,看看北京的211 985 比率有多高就好了。
  • a
    abbyabby
    回复53#hao123liu

    也就西城均衡化的好点,海淀六小强就要拼奥赛了

  • l
    lotus163
    帝都,现在牛逼的辅导班都要考试才能进。怕你水平跟不上拖后腿。
    问题是,上课那点时间能讲啥?
    都是靠家长辅导。
  • 唱游寒武纪
    你那会儿上学的时候,北京上海的外来高端人口没多少,那时候本地土著的竞争确实少,
    现在北京西城海淀稍微好一点的幼儿园家庭统计里一半是硕士以上学历
  • 唱游寒武纪
    看来你根本没get到我的逻辑就开喷
    1.我说的学区房房价高、补习班贵,经济投入大意味着北京上海地区的父母有相对其他省份地区还不错的经济实力
    2.随着过去一二十年北京上海的人口大爆炸,现在新一辈的父母普遍学历高(西城海淀稍微好点的幼儿园家庭统计可能一半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家庭涵养不错,对子女教育重视

    再看看现在211,985全国各地录取的娃,农村娃现在是不是远不如城市娃了?现在读书本来就是一场军备竞赛,不要盯着各省头几名的个例去看,那样挺没意思
  • g
    googoofox
    8岁搞定CAE的。跳芭蕾的女孩,看的都是DK。家里全是纸板书。坐标海淀
  • a
    abbyabby
    回复60#googoofox

    这个,直接奔着6小强去的吧?
  • a
    abbyabby
    回复57#lotus163

    所以一个逻辑是,课外班其实pk的就是家庭实力和家长时间,语文数学课上课下时间配比至少1:2,英语要到1:5,其他各种文艺特长1:8是起步的
  • 懒散的牛
    卧槽 0到9分还有 ios fly~
  • s
    sunrisering
    帝都各种考二代的后代,太难混了。656,不仅清北没戏,北理都要看别人脸色。小尾巴~
  • a
    abbyabby
    回复59#唱游寒武纪

    有些人看不到这些,只谈学生自己努力…… 问题教育不是这么比的,pk的是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综合投入
  • g
    googoofox
    公立学校国际部。当妈的也知道海淀看的是奥数语文,但是孩子真喜欢英语世界,完全享受状态,去超市都捧着kindle那种。
  • m
    mirra
    回复58#唱游寒武纪
    现在可能北京上海竞争的确很激烈,我那会儿高中班有个同学,成绩也就一般,还没我好,转学去了上海,居然考上了清华…当然也有可能发挥得比较好 iOS fly ~
  • 我好像是小号
    回复1#退休工人
    退休老头壕无人性,亲戚居然在北京 iOS fly ~
  • z
    zeroinon
    中国高考没有容易的地方。
  • j
    jackietank
    回复20#mirra


    以前上海学生不考外地学校,基本都降一档录学生,大部分省份要1-2%才能进中科大,在上海这个档次是进交大复旦的,上海录取到的学生是3-5%,和同济差不多,本来就差一个档次了,稍微松一点立马跟不上了
  • k
    killer7430
    这是多久以前?
    5年
    10年
    20年?? iOS fly ~
  • n
    nanquan1hao
    没有,我同事孩子658说北大清华北航都没戏 iOS fly ~
  • h
    hanriver
    北大清华基本就是那几个学校,中考没进那几个,后面根本不用想清北了 iOS fly ~
  • z
    zml5946
    北京最开始是不学的,当然外省更早时候也是不学的,就是说不怎么重视教育。直到某一代,外省发现好好学习考到北京上海大城市可以改变一切,于是乎那一代或者自己学或者逼着娃学。然后都来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继续拼命学习的习惯,然后他们的北京邻居,发现自己孩子不行了,只好被迫学习。
  • 费小弟
    你这第二条才是重点,就是二十年前我们高考的时候,基本上高分的就是以这些新北京人为主了,各大研究所子弟,比如东高地的,各大高校教师高知子弟很多,正儿八经的本地人高分的并不多,论家庭资源整体能力就已经远不如这些人,我同桌的女生,7,80年代家里就有几乎今天所有的电器,父亲在香港派驻,暑假都是去香港过,我记得特清楚,上政治课老师让举手调查家里生活改善,挨个问那个电器那个年代就有,这位的手就没放下来过,同学们一片哗然。那个年代很多北京人家对孩子要求是上中专技校早点上班挣钱,现在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了,能上高中的就已经算是好孩子咯 推推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