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是笑话,请段子手们悠着点

  • T
    TOOMM
    段子多,说明社会关注度高;段子编得巧妙,某种程度上还反映出作者的研究之深。但评判一个段子好不好,不能“唯流量”,或者看好不好笑,更要注重它的社会效应。比如,在全国人民期待上海探索出垃圾分类经验以引领社会新时尚的时候,一条来自自媒体的《垃圾男人分类图鉴》长图刷屏朋友圈,到底意味着什么?
    《图鉴》的底色是娱乐而不是对女性的善意提点。蹭热点并无不妥,但其“初心”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殊为关键。《图鉴》对于家事中男性特定行为的定性以及给女性的建议——如称没有上进心的男性为“湿垃圾,易腐”,并鼓励女性“就让他自己腐坏吧”——就非常值得商榷。这在家庭建设中,是一种较为消极的矛盾认知和应对方式。
    一些过度娱乐和戏谑的段子,对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它所博取的眼球之间,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说白了,这些段子影响越大,对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隐性阻力越大。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段子和科普之间可以说是一种“零和博弈”;这些蹭热点的段子,客观上截流了很多流量,对冲了科普甚至带偏网络空间的舆论导向。
    可以料想,对于《图鉴》此类的段子,奋斗在垃圾分类一线的工作人员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为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的热议话题而高兴,因为知晓是执行的前提和基础。但另一方面,他们一定会十分不解,那就是垃圾分类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别人那里怎么就成了“娱资”,怎么就被“改造”成了笑话一样的段子。他们甚至还会担心,这种“反向解构”的段子,会不会消解人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习惯。
  • 恶灵古堡
    其他不说,那《图鉴》挺恶心的,三观也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