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等行政官和企业CEO一样 看业绩 年收入几十万~几亿 行不行

  • u
    umi3600
  • j
    jackiehoo
    百度告诉你答案。

    对于事务官的定薪。世界上通行的规则就是参照私企,而且往往会略低于私企。以美国为例,定薪原则是事务官工资不得高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而传说中“高薪养廉”的新加坡,事务官的工资其实也不高于同等水平的私企员工。
    对政务官,有综合定薪和参照私企两种,后者被误认为“高薪养廉”
    既然新加坡事务型官员的工资并不高,为什么会有“高薪养廉”的说法呢?这是因为新加坡总统能拿200万美元的年薪,相比美国总统的40万美元年薪,要高很多。相比于中国这种官员“表面工资”极低的国家,更显得是“高薪”。
    但很显然,所谓的“高薪”,不过是新加坡这类国家把“参照私企”的定薪规则贯彻到政务官层面而已。因为新加坡大公司的CEO也能拿到200万美元这个收入,所以总统顺理成章也拿这个数。与新加坡不同的是美国。在美国,“从政”本身就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因此当上政务官已经收获了一份价值,就不需要靠金钱再来刺激,所以美国很多政务官都不拿薪金。而且从政的经历也是可以转换为金钱的,比如总统卸任后靠写书和演讲能收入颇丰。
    不能只依赖“高薪养廉”
    数据能够说明问题:2003年菲律宾政府雇员的账面平均工资是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4倍,巴基斯坦是5倍,印度是7倍,然而这三个国家的清廉程度得分在35个排名国家中位居倒数;相反,挪威、日本、奥地利等部分发达国家,政府雇员的平均工资还及不上社会平均工资,但清廉程度得分却高居前列。
  • 天际线王子
    你这也是皇帝的金扁担,花钱对中高级官员反而是个累赘。
    官员寻租或者交换私利最好的方式就是干什么都不用钱。你用钱买来的,官员用权力来换,安全得多。

    最简单的就是,官员的基本生活开销,那都是报销。高级一点的,更有些拿钱买不来的需求,指标,用权力交换的效率,远超金钱交换(用钱还明显违法)。

    另外,很多盲目冲动的短期行为,早都是政绩考核扭曲造成的了。你要看所谓业绩,官员什么业绩都能给你用纳税人的钱造出来。
  • r
    refo
    邓时代就是这么做的,黑猫白猫说的就是gdp上去了,贪一点也能接受。

    于是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奇迹20年
  • 秃猫
    特别在中国这个什么都靠关系的世界,权利的实惠是远远大于金钱的,孩子上学、家里人生病什么,很多时候都不是有钱能搞定的。
  • 天际线王子
    高薪养廉在中国也是个伪命题。

    在这个体制下,从县级党的书记和行政长官起,他们已经可以通过开常委会、常务会这种看似集体领导,集体为责任背书的方式来实现个人意志。

    只要在官场上学会把自身的私利隐藏和和夹带在公共利益之中,党政一把手凭自己执政的意志就可以在财务上指挥上亿元以至于数十亿元的资金流向。在人员安排上就可以动员和调整以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这种权力,折现成所谓高薪,多高的薪水才能够代偿他们如此巨大的权力?所谓的高薪养廉,这里的高薪与权力的实际效用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此外,清政府从雍正帝开始,就对中高级官员采取高薪养廉制度。实干型的雍正帝发现官员的工资无法匹配与他们身份相符的开销,各种潜规则和陋规开销(行贿受贿)无法避免。雍正帝索性就把一部分违法收入折算成工资合法化,提高了官员十倍工资。

    我前年到直隶总督署参观,发现到清末,总督的年薪几千两银子,然而工资外的各类合法补贴,就已经达到十万两银子的水平,实在不能不说是高薪。然而从清政府官员的腐败程度与王朝的最终结局来看,显然高薪养廉没有起到任何你想象中的作用。
  • 望远镜一代
    高薪养廉,要配合廉政公署和媒体监督共同使用才有效
  • 神秘的陌生人
    人的贪婪是无限的。一年100万就想过一千万的生活,一年一千万就像过一亿的生活。有时候不是钱的问题,一旦有个权力会有一大帮子人围着你,逼你去腐败。
    我们这刚抓了一个厅长,不缺钱不缺房,生活很优厚了。只有一个女儿,早年在英国留学,后来回国了在系统内部谋了个差事过着安稳的生活。这种人去腐败是何苦?只能说贪欲无限,或者人在江湖生不由己。

    本帖最后由 神秘的陌生人 于 2018-11-3 08:4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p
    passage
    就问一毛钱都不给你让你去当市长你去不去,换我我去,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我们这种一个官职就够了,高薪低薪的边际效益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