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排行榜(zt)19楼更新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 w
    wsbjzy
    NO.3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此兽似牛非牛,两只角看上去有点象羊角。这个器皿是喝酒用的由整块的玛瑙雕刻而成,出自盛唐,具说这块玛瑙是由国外进口而来的,由中国工将雕琢而成,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出土,那顺着头部发散出的白色花纹是天然而生的,整个线条、造型因为色彩而流动了起来,兽嘴的部分是一块镶金帽,玛瑙配黄金在这里一点也不显的俗气,在颜色拾配上显的很高贵典雅,摘下金帽便是酒进口的门,呵呵,看起来真是华贵啊,这件文物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不能拿出国门展展览的。要看只能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据说这件物品并非中国有,俄国也有,但是他们的没有我们的漂亮,他们那个杯子上没有那条白色的花文,当时这件物品出土时饿国人相当的重视,看了我们的之后,饿国人在他们的杯子上用笔画了一条白色的文。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 ,“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这件玛瑙杯,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舞马

    此银壶1970年自西安市南郊何家庄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匠心独运,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陕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出国展览的。

    舞马死了,舞马台毁了,但是陕西省博物馆陈列的一件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银壶上,却精细地镌刻着舞马衔杯的生动别致图案,使我们得以领略唐代舞马的风姿,得以重温有关舞马和舞马台的有趣传说。
  • w
    wsbjzy
    NO.4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5万余处,全省馆藏文物100余万件。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汾河西岸,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从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这是模仿国宝应县木塔而构造的。

    博物院内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七个历史文化专题,以及“土木华章”(古建)、“山川精英”(玉器)、“翰墨丹青”(书画)、“方圆世界”(钱币)、“瓷苑艺葩”(瓷器)等五个艺术专题组成,抓取山西灿烂文明史中的最亮点,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展示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省开始筹建博物馆新址,经过漫长的准备过程,200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3.16亿元。新址于日前竣工,并基本完成布展,被命名为“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波光粼粼的汾河西岸,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从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这是模仿国宝应县木塔而构造的。

    走进“佛风遗韵”展厅,如同进入一座座精巧绝伦的石窟之中。工作人员张成生告诉记者,这是采用了石窟再现和展柜陈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山西佛教雕塑文化的瑰丽奇崛。面带微笑的北宋菩萨像、集绘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造像碑,则采取了未放入展柜的“裸展”方式,让人觉得如此地亲近,细看来,仿佛石雕菩萨身上的衣褶还在微微摆动。

    整个陈展方式匠心独运,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七个历史文化专题,以及“土木华章”(古建)、“山川精英”(玉器)、“翰墨丹青”(书画)、“方圆世界”(钱币)、“瓷苑艺葩”(瓷器)等五个艺术专题组成,抓取山西灿烂文明史中的最亮点,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展示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头部为鸟,尾部为象,构思奇特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珍品。出土于赵卿墓中。

    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

    1988年5月,在太原金胜村发掘的一座迄今保存最好,获得资料最为丰富的大型春秋晚期墓葬和一座大型车马坑,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的重要收获。 大墓为坚穴土圹木椁墓,开口长11米、9.2米、深14米;木椁长8米、宽6.2米,四周积石积灰290立方。墓主人使用三重漆棺,四周殉人四个。共获得 各类随葬品3134件,其中青铜器2100多件,包括青铜礼器148件,代表死者身份等级的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1米,口径1.04米, 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大型车马坑面积110平方米,共有战车、仪杖车17辆,马44匹。

    赵卿墓共出土文物3421件,青铜器、玉器、金器,陶、木、骨、角、蚌、贝器俱全。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全,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生活用品皆有,且多为精品。所出乐器音质音色完好如初,车马坑规模宏大,遗迹保存完整。

    太原金胜村发掘的大型春秋晚期墓葬,是晋墓葬中发现最大的一座,也是我国已发现的七鼎墓中资料最完整的一座。车马坑轩辆种类齐全,保存完好,兵车呈双列排 列,在国内亦属罕见,该墓位于太原晋阳古城西一公里的西山脚下,其地域属赵氏势力范围。
  • w
    wsbjzy
    NO.6 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击鼓说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强盛时期。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雄,到公元220年曹丕废帝,历时420年。
    汉朝初年,百业襄败,经济濒临崩溃。汉初统治阶级吸取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以发展社会经济为指针,重农抑末,削减商贾大户的经济实力,减轻农民租税,到了汉文帝时,即更进一步提倡节俭,提倡农耕,免天下农田租税12年。汉景帝时又将租税减至三十份之一,从而出现以经济鼎盛而闻名于历史的“文景之治”。

    汉代陶俑,就是在繁荣的经济基础上所产生和兴盛起来的。由于国力的强盛,贵族王侯们蜕变侈奢、纵情享乐。《汉书?成帝纪》载:“方今世俗奢僭罔报、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骑毂、设钟鼓、备女乐,可谓“夯侈报欲”。

    生时醉生梦死,死后更要厚葬以“示德”,其时盛行“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王公贵胄们不惜倾尽家资修建陵寝。

    多姿多彩如汉代彩陶艺术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从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情况看,两汉各时期陶俑,有较大的差异,但汉代陶俑与前秦及隋唐陶俑的根本区别,突出地表现对神韵的追求上,汉代杰出工匠所遗下的艺术品上所体现的风格,表明这一时期艺术家对神韵的理解与追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刻划精神,以形似求神似,这一创作理念在说唱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家截取说唱艺术最精彩的说唱举动,利用形体夸张及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来突出艺术形象,看似头大身小,躯体粗短,身材比例失调,但恰恰如此,其丰富的说唱内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艺成功者的自然流露(图人),被刻划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



    说唱俑席地而坐,头戴软小冠,并以长巾围绕一匝,前额上打一花结。上身光赤,下身著长裤,赤脚,额前布满皱纹皱,眯缝双眼,活泼诙谐憨厚之态。说唱俑左臂抱一扁鼓,翘起的右脚,扬起的握着鼓椎的右手,都着意表现出一位神采飞扬的说书人的滑稽形象。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虽然这些俑比起秦代的同类作品尺寸相对较小,但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容更为丰富,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击鼓说唱俑》。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 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说唱俑:1982年新都马家山22号崖墓出土,头上着巾,前额有花饰;袒胸露腹,左手赤膊有璎珞珠饰,并环抱一鼓,右手平伸于脑前,手提一鼓捶,作欲击鼓状;下身长裤,赤足,右足前伸,左足蜷曲在圆盘坐上。面部表情十分生动、活泼,张口露舌,喜笑颜开。表现了说唱最得意时之情景。

    说唱俑是我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
  • s
    snake2004
    我想问一下马踏飞燕现在在哪?
  • 我的狗叫大白
    不配图,LZ不厚道~~~
  • 八碗茶
    前不久刚去过上海博物馆啊。。。上海博物馆 征馆之宝是 什么啊
  • g
    gogome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呢?
  • l
    lindley007
    湖北省博物馆藏
  • n
    nordics
    王羲之的字没上榜???
  • 半熟英雄
    怎么不配图呢?
  • 雨の泪痕
    去西安的时候看见过NO3...盯了好久...导游讲得挺认真的...
  • w
    wsbjzy
    试着贴图
    清明上河图

    毛公鼎

    镶金兽首玛瑙杯

    鸟尊

    玉璋
    击鼓说唱俑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本帖最后由 wsbjzy 于 2009-3-26 21:28 编辑]
  • l
    lindley007
    说到省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是最最最渣没有之一, 好在广州还有个南越王墓博物馆撑着场子...

    最喜欢湖南省博物馆:D
  • w
    wsbjzy
    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


    素纱禅衣

    范宽雪景寒林图

    大克鼎

  • N
    NeoDemon
    那个清明上河图不是说有几幅吗,都没法辨别真假
  • 八碗茶
    大克鼎我见到了。。。


    :D :D
  • l
    lindley007
    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辛追女王尸不可以忽略掉啊, 那是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 x
    xwdon
    马踏飞燕现在的正式名称不是叫铜奔马?
  • c
    coollp
    范宽还是很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