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终身副教授的最后一课

  • 普通法
    对于39岁的谌洪果来说,从西北政法辞职还真是个痛苦的抉择。
    圣诞节前两天,谌洪果在网上发表了《辞职公开声明》,宣布辞去西北政法大学的教职。公开信当天就被转发了近2万次,让西北政法大学尴尬地成了舆论焦点。
    12月25日,星期三,是谌洪果本学期教学计划中倒数第二堂课。学生们送来了鲜花,告别的气息扑面而来。12月26日还有学生很应景儿地赠:您就是我心中的红太阳。
    按照教学计划,12月27日讲授的《拷问死刑》和结语,才会是谌洪果的最后一课,但在12月26日,课程被校方紧急叫停。
    “对不起了,各位同学,刚接学校通知,明天的最后一节课不上了,看来我站不成最后一岗了。”谌洪果在微博上跟自己的学生告别,伤感之余,他还不忘安抚情绪激动的学生,“请同学们保持冷静,这是正常的学校规定,毕竟我已经离职,不属于学校教师,再上课不大合适。”
    痛苦的抉择
    对于39岁的谌洪果来说,从西北政法辞职还真是个痛苦的抉择。他的本科、硕士以及从教都在这所学校,夫人亦是该校的老师,他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
    谌洪果对学术自由的追求导致了他与校方的摩擦,近几年来尤为频繁。主要的原因是他邀请过一些带有“敏感”标签的学者进入课堂,还坚持指导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
    导火索是他最近不顾校方阻拦,坚持去香港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他坚持认为这是自己的基本权利,但却激怒了校方,后者以他在办理证件时出现的一些瑕疵为由,配合有关方面吊销了他的港澳通行证。
    为了此事,谌洪果到校方的各级部门申诉,但几十天下来,不但港澳通行证无法恢复,他因私护照的申请也搁浅了。
    谌洪果与所在学院,包括校方的不少领导都是多年的老同事,甚至是好哥们。但谌无法容忍这些行政干部对学术自由的麻木甚至打压,而对方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屡屡谈崩。
    谌洪果告诉《南都周刊》,其实在公开信上网之后,他还妥协过一次。他来自四川凉山,西法大四川校友会一直把他视为四川校友的翘楚,同时把母校的荣誉看得很重,得知此事后,极力斡旋,希望他能留下。
    他听了劝:“我本来就是个委曲求全、优柔寡断的人。”他又找到了校长,想让院方在辞职信上批示,例如他还有教学任务没完成,辞职时机不当等。这样双方各让一步,都留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