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不想聊法律,只是想抬杠

  • b
    backer510
    常识和法律并不切割,那些说违法全看玩不玩得过的,实际上自己内心特么明明白白。

    空姐境外代购很常见,并不属于犯罪,但是数额巨大之后判刑走私的大量案例。有些人哪,其实说到底就是道德双标。
  • c
    comaron
    一般民众就更不在乎法律了。一般民众记住的惩治后果。而不是敬畏法律本身。
  • b
    backer510
    我国向来民意大于法……
    不过这样也凸显强化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 c
    comaron
    点到为止了!
  • M
    Maxmillian
    胳膊拧不过大腿,开玩笑,我都不算胳膊,就一小汗毛上的细菌,还是夹紧尾巴做人。
  • b
    backer510
    有人如此恐惧,有必要么?
  • b
    backer510
    你遵纪守法,需要多粗?问题就是在于喜欢擦边球的人太多,自己心里面清清楚楚,却要面子上装出我是良民。
  • 云承影
    能争议说明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是生效了,最怕的是强势方碾压所有人的思维。
  • b
    backer510
    现在的问题是争议产生的原因是道德双标。
  • m
    muyiyuchen
    代购不犯法?谁说的?每次免税额度5k,要求在合理自用,哪个代购没有违反这个规定?哪个代购交过税?代购实际上就是偷税漏税,是法条上明明白白写着的违法,和这个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个事唯一的不合规定点是使用他人身份证件,请问法律是不让人买机票,还是不让人退票?还是说空姐的行为导致了航空公司错把没延误的当作延误?还是空姐自己故意让飞机延误的?这事的锅应该是保险公司的法务部来背,法务部门在设计合同时候没考虑到这个问题,空姐最多承担一个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件的责任,加上我猜延误险的条款应该有限制受益人,不允许他人收益一类的条款,但后面这个事情实际就是一个民事纠纷,应该走民事途径而非刑事
  • 云承影
    这类人自古有之,以后也不会灭绝,正常正常。
  • b
    backer510
    你自己也说了,有额度限制啊。哪些行为是违法,会触及底线,我想大家都清楚。这也是机票案里分开作案手段采用不同身份证的原因。
  • t
    timtu
    阵营 越杠越明。

    群众在抬杠过程中能更坚定自己的立场
  • b
    backer510
    所以,就是抬杠,就是屁股牵着脑袋走,而不是接近真理,接近事实。
  • t
    timtu
    我觉得,人类社会吃饱以后,主要做的事情不就是内耗吗,抬杠就是很好的内耗途径。

    人在吃饱以后会追求精神世界。翻译一下,就是把多余能量通过各种思维、身体运动,排出体外
    生命体和社会群体某些点上真的是高度一致,我一直觉得他们其实没有界限。
  • b
    backer510
    哗众取宠或者乌合之众,本质上不是追求精神世界,恰恰是精神世界空虚的结果。怀疑一切,结果就是走向虚无。
  • t
    timtu
    就是精神世界,空虚所以才要填补啊,填补了不就不空虚了吗
    无论什么追求都是由空到满的一个相对过程



    学习知识的时候,不正是知识不够才去学习吗
  • b
    backer510
    精神追求我看成向上,你要说向下也是,你可以用“堕落”
    你这个说法就有点像“财务管理”大家的意思都是增长为目标,你要说花光钱也是财务管理,那我无话可说
  • t
    timtu
    没有方向。精神只有空和满之区别。

    如果你非要说上下,世界上有太多种精神你是判断不出上下的。
  • b
    backer510
    你得看产生原因,是因为追求的过程中产生,还是因为空虚本身产生。
  • b
    backer510
    当然,你也可以说追求阴暗面也是一种追求,所以我说,用堕落比较好,因为追求需要努力,堕落很容易。
  • t
    timtu
    没有区别。万事没有难和容易,区别只是你想不想干,欲望强烈不强烈。
  • b
    backer510
    质疑一切就是虚无,我说了,很容易做到,凡事都抬杠就可以做到。人人可行,时时可做。这种存在无需质疑,你想说的吃饱饭后开始思考这个才是论点。
  • i
    iceman0566
    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被扫黄抓进去的法院院长陈清泉有句台词:“案子不好办呀。不过法律的解释权在我手里,我想咋判就咋判。”你遵纪守法,他不认也很累啊。。。。
  • L
    LambdaDelta
    法律又不代表道德,更不是什么道德底线。
  • s
    sbnuaa
    很赞同
  • 9
    9IVIP
    以前叫辩论,现在叫杠精
  • 天晴好睡觉
    个人代购确实违法,如果只是自用和送人就完全没问题

    为什么不究呢?主要问题是度的问题

    这个案件不止是一个使用他人证件问题,还有个是违反保险条款,她实际没有乘坐,你去随便找一个延误险看看,哪个没写要求实际乘坐
    所以骗保跑不掉。
    当然就如代购,量小的时候不究,量大了造成严重后果了就开始追究责任了
  • 天晴好睡觉
    不只是民事纠纷啊,已经上升到保险诈骗罪的范畴了

    保险诈骗罪是刑法来着
  • K
    KimmyGLM
    倒要问一问了,为毛没有刑事责任呢?
    其他的不谈,就说核心的,省心扯皮没完没了
    骗取亲朋好友的身份信息,以不同身份购票大量投保;
    后期伪造被保险人在延误证明上签字;
    以上哪一条都不是民事层面的吧
  • K
    KimmyGLM
    我觉得你弄反了两者,法律判定,带入自己主观暗示先入为主,要不得。
  • y
    yrrehc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是中国对法律的官方定义
  • a
    apt04
    你快被ban了
  • m
    muyiyuchen
    这个和代购是完全两件事,代购是违反明文法律规定,而对其中大部分行为不做追究,而这个,假定所有保险公司都有要求旅客登机赔付的条款,那么有多少航空公司真的要求旅客申报自己是否登机呢?我用到的延误险次数不多,但是就我的经验来说,我没有遇到过,保险诈骗罪的一个构成要件是虚构事实,在保险公司没有要求申报的情况下请问他虚构了什么事实?他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延误也是客观存在的,他提交的信息是真实的那就不涉及刑事犯罪,最多只是一个民事纠纷
  • m
    muyiyuchen
    我下面说了,如果保险公司要求申报登机情况,并且他虚构事实选择了已登机,那么这就是一个刑事犯罪,但是如果保险公司没有要求申报登机情况,那么他提供的其他信息都是真实的,那么这就是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问题,这就是在民事范畴的问题,假如保险公司真的有要求有审查登机情况的话我想他也弄不到这么多钱吧
  • m
    muyiyuchen
    1. 骗取身份信息获利,是犯罪,但是和保险公司与保险行为无关,也和保险诈骗罪或者诈骗罪无关
    2. 拿着身份信息购票购买延误险,这是普通的民事行为,只要航司没有禁止他购票,保险公司没有禁止他购买延误险凭什么不能买?
    3. 延误证明是由航司开给第三方的,只能证明某航班延误,和乘机人无关,我也没遇到过要求签字的,甚至很多延误险都不需要正规的延误证明,有航旅纵横截图就可以理赔
  • 蒋门神
    道德上用来约束自己的,用道德衡量别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事情。
  • x
    xklengxie
    这两句话不是我个人发明的,我没这么大本事,另外这两句话到底反没反,你也可以网上搜搜看,我只能说如果按你说的要反过来的话,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能是灾难。
  • 天晴好睡觉
    “ 骗取身份信息获利,是犯罪,但是和保险公司与保险行为无关,也和保险诈骗罪或者诈骗罪无关”
    这件事仅仅是骗取身份信息获利吗?是虚构保险标的啊,虚构保险标的怎么会跟保险公司无关
  • 天晴好睡觉
    延误险要上传购票信息的,在购票前条款中也写了是要实际乘坐,虚构了实际乘坐的事实,保险公司直接关联航班信息判断是否延误,只是便捷了后续理赔环节
    问题也不在后端赔付环节,在前置购买环节就足以判断他虚构保险标的了
    如果是一般购买者,买了一单两单也许还难以分辨是否主观故意,也许只是买了票买了保险之后恰巧无法出行,正好延误了,拿了赔付,但是这么大的量完全足够判断就是主观故意虚构标的了
  • s
    sl121008800
    法律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
  • p
    plmmlp09
    罗老师的名言:法律是入罪的标准,伦理是出罪的依据
  • 小手冰凉
    男人被**,你怎么理解
  • c
    coolcatlin
    他没弄反

    觉得弄反了的人,思想很危险了。。。
  • M
    Maxmillian
    +10086
    紫薯布丁
  • x
    xklengxie
    网上对这个案子分析的很多了,跟保险诈骗根本搭不上线,他诈骗哪条了?控制天气让保险公司赔偿了?真说诈骗,也是他冒用他人身份,但这也应该是被冒用身份的人作为诉讼主体,保险公司的赔偿是跑不掉的。
    另外有一个见解说,一定要定罪,可以定赌博罪,不过这样的话,也应该是这人和保险公司一起入罪,我个人觉得这个罪名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