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为取饮用水穿越1200米绝壁悬崖

  • 腚眼冒热气






    “叔叔,我家已经没有一滴水了,1.5公斤的水可以够我家做一顿晚饭。”
    这是12岁小女孩米桂娥在穿越悬崖取水休息途中给我记者讲的一句话。
    自家水窖干涸已半年之久,唯一可取的生活水源是位于绝壁中间的牛栏江。
    小女孩娥娥的家住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中石口自然村一个陡峭的山腰上,3月27日下午5点,记者攀爬了两个多小时的艰险山路来到了小女孩娥娥的家中。见到记者的到来娥娥的父亲米家红有些意外,起初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是记者,米家红告诉我们因为这里地势险峻,连马上都进不来,所以从来没有记者来过。

    得知我们是从江西不远千里赶过来来报道云南旱情后,米家红有激动地握着记者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说着,米家红把记者领进了他们家的厨房,他拿起了他们家的装水的水桶翻了过来,里面竟然没有一滴水。米家红说,他现在正要去离他们家2公里外的牛栏江背水上来做晚饭。

    牛栏江虽然到他们家只有两公里的路程,但是却要攀爬1200多米近乎90度的陡峭悬崖才能到达,一个来回要花两个多小时。每天他们都要来回背水三次,才能保证一天的生活用水。由于到达牛栏江的地势十分险峻,背水难度非常大,所以像他这样的壮年劳动力一次也只能背15公斤左右的水上来。

    27号,刚好是星期六,米家红12岁的女儿娥娥和13岁女儿仙仙(米美仙)在家休息。看到爸妈马上出发背水了,娥娥和仙仙和自觉地背起了背篓。起初,我们以为娥娥和仙仙是去附近的山地里采野菜来做晚饭,后来我们才发现,她们其实是跟随爸妈一块去峡谷中的牛栏江背水的。米家红告诉我们,女儿跟随他们一起穿越悬崖背水已经快半年了,只要逢休息日孩子们都会和他们一起去背水。记者:“你这样让这么小的孩子去悬崖绝壁中背水放心吗?”米家红:“有我们大人带着应该没事吧。”记者:孩子一次能背多少水上来呢?米家红:大的可以背5斤吧,小的只能背3斤。

    穿过一段崎岖的坡路,我们随同米家四口来到了牛栏江旁边的悬崖上。这时,惊险之感油然而生,近乎90度的悬崖,我们很难想象他们是怎样下去,又是怎样把水背上来的。为了记录下眼前这震撼心灵的一幕,我们背着行李拿着相机随同米家人走下了悬崖。

    记者:小女孩,你怕吗?
    娥娥:不怕,习惯了。
    记者:是你爸爸还是你妈妈让你来背水的?
    娥娥,我自己来的,爸妈很辛苦,我家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我背的3斤水可以够我们家做一顿晚饭。

    在穿越悬崖来回途中,我拿着手中的相机,几次差点掉进了悬崖,峭壁中有些松散的泥土踩在脚下稍不留神就会有摔进谷底的危险。

    洗脸的水已经发黑 洗碗的水一直没有舍得倒过

    回到家中,娥娥和仙仙两姐妹把从悬崖绝壁中背上来的水倒进了水桶。娥娥有些累了她拿着一条发黑的毛巾洗脸去。洗脸的水装在她们家门口一个黑色的小水桶中,里面的水已经发黑,大概只有4分之一。

    记者:你用这样的水洗脸吗?
    娥娥:是的。
    记者:这样的水能洗干净吗?
    娥娥:能,我们家都是这样用的。
    记者:这是什么时候的水呢?
    娥娥:不记得,可能有3、4天吧。过一个晚上它就会变清的。

    娥娥家一共有六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姐姐仙仙。在厨房里,我们看到了娥娥的奶奶正在洗碗。洗碗的水装在他们家一口没有用来炒菜的锅里,水装得很满,可是却非常浑浊,菜叶,油迹,饭粒全都在里面。

    记者:你为什么不用刚才背上来的水洗碗呢?
    娥娥的奶奶:那不能用呀,那要用来做饭和吃的。
    记者:你这样能洗干净吗?
    娥娥的奶奶:洗不干净也没有办法,没水呀。
    记者:这是什么时候的水呢?
    娥娥的奶奶:哎哟,这很久了。一直都没有倒过。

    娥娥的奶奶告诉我们,即使是这样节约用水,她们家一天至少也得下悬崖背2趟水才够用。因为还有些牲畜要喝水,如果牲畜死了,她们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了。这样干旱的天气,农作物根本种不下去,蔬菜地的蔬菜也全枯死了。他们家现在吃的米和菜都是翻越20几公里山路从集市上买来的。买一次菜要吃一个星期。做饭的时候,我们看到洗的白菜叶子都已经枯黄,有的已经变黑了。

    这是一个旱灾中被遗忘的角落

    晚上8点我们陪米家人吃完饭聊了会儿天。当我们问他,这边有没有政府组织来送水时,米家红说,从来没有来过,因为这里越野车都进不来,连马车也进不来,摩托车要进来都很困难,徒步从最近的自然村进来也要两个多小时。虽然他们也属于中石口自然村,但是他们住得离其他村民都很远。和他们一样需要每天从悬崖绝壁中背水上来喝的一共有四户人家都住在附近,也都是姓米的。听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来了几天当地的领导一直都没有告诉我们这里有一个取水如此困难的地方,原来他们是担心我们记者的安全。后来在我们再三要求下,村委会的领导终于同意了我们来到这里采访拍摄。我们才有机会见证这一段触目惊心的取水求生过程。

    晚上8点半,我们告别了米家人。对我们的采访过程米家红很感动,他用自家的摩托车把我们送到了山口。
  • 腚眼冒热气
    92岁老人的漫长背水路














    对家住昆明市海科黑脑壳村的刘大爷来说,只要能找到水,路有多长都无所谓。由于生活贫困,家中的子女都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只剩他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 没有水,日子难以继续。

    一只装着25公斤水的塑料桶重重地压在92岁的刘世友老人本已弯曲的脊背上,颤抖着双腿的老人蹒跚在蜿蜒狭窄的山路上。佝偻的身影后面一个个深深的脚印留在路上。干旱发生后,这条路刘大爷每天都得背着水桶往返两趟。一趟往返少则五六公里,多则十余公里。山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少,唯一的一口山泉, 已经很浑浊了。背水让他吃尽苦头,但他没有选择。片片乌云飘来,老人扬起了头,期盼地说,有风有云,雨应该快下了吧。

    刘大爷每天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花在背水上。为此他戒掉了抽了一辈子的水烟,改抽起了旱烟。老人说,水烟用不了多少水,而且还是反复使用,但他也舍不得。从他记事起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干旱,地里的小麦全都枯萎。洗菜洗米的水还要留着洗澡、洗衣服或者喂牲口。
  • s
    sunever
    萝莉,快去找风飞!
  • c
    copper641的马甲
    投胎之前,先得看清世界地图
  • T
    Tifa★月
    节约用水先从我们自身做起吧
  • 伊安の亚
    老天爷啊 快点给西南地区下个雨吧~
  • 月光狼人
    天灾,还有人祸,这叫我们平民百姓怎么活啊
  • A
    A9异形
    想帮,但是怎么帮512那些钱变成了汗马,海鲜!让我坐飞机过去面对面给钱给水我也没这条件和时间!我们的政府要醒醒了,一边都快活不下去了,一边却在杂钱搞Sb会
  • 过度交易
    南方用奢侈水用惯了,稍微不下雨就受不了,就和雪灾一样,北方冰天雪地也没啥到南方就是灾了,这都是准备不足的原因。南方的地质条件,随便哪里打几眼机井都会有水吧。
    北方很多地方旱了几十年了,很多时候城里只能靠水车送水,有的地方几十里之内打百米深机井都探不到水,相比之下知足吧。
  • 过度交易
    一美分一贴
  • 残忍小红帽
    这有可比性?北方旱南方旱都是悲剧,并不能因为本来已经有一个地方旱得不行了就说另外一个本身雨水充沛的地区也旱是正常的。
  • 不知所谓无所谓
    南方一般都是防涝的,对于旱灾确实准备不足。
  • m
    mushroommg
    党和政府靠你妈不住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乞求老天来场雨
  • b
    blusia4
    我们这也在号召捐款了
    对比上次512总也觉得心里有些忐忑
  • s
    sneezingbee
    神了,果然流派相同观点也就相同。哪怕对重度旱灾这种任何人类都会痛心的天灾,在评论员那里该进行引导舆论的,还是要引导:“灾民你们知足吧……”……………………
  • c
    casiosushi
  • 武松
    傻你妈B,看了这照片你还能说得出这样的话,真他妈的不是人...贱货
  • s
    stoneocean
    看到这样的新闻很难过,但是对于那些藉此而猛烈抨击上层建筑的各位,请学会用辩证唯物观来看待世界!
  • 爱她就推倒她
    有时候觉得5毛真他妈的傻逼,傻逼到可爱啊。。
  • H
    HRF
    有点像忍者的修行
  • c
    cc0128
    mlgb,你tmd自己没去过就别tmd的瞎YY靠,老子tmd北京湖南都呆过了,就那冰灾搁北京一样瘫痪,靠。
  • 彩虹上校
    好象我们节约了他们那里也不会多吧,

    各地方用的都是当地的水, 没听说过运水的吧.

    说到底是干旱害的.
  • 小虫A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一到国家搞大型活动就灾害


    08年奥运 - 四川地震

    10年SB - 云南旱灾
  • s
    superzero
    现在非常操蛋的是,只收钱不收物,理由是用火车运矿泉水的成本太高,用钱去附近地区买水送过去

    一项救命的行动都要算计成本,真是太有经济头脑了
  • 也不呢,最近雨下得又小又少的..
  • s
    sneezingbee
    救灾活动要不要讲效率?
  • d
    dmzzz
    平时数钱数得上蹿下跳的政府呢?现在干嘛去了?
  • s
    sonic4747
    天灾不可怕,人祸才要命、
  • 教师随笔
    人祸比天灾更能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