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邮件泄密:气候科学家为钱操纵数据 制造气候变化恐慌

  • r
    redpill
    http://www.cnr.cn/allnews/200912/t20091201_505696677.html

    原题: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国际在线专稿:据《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文件近日被人泄漏,原来,一些科学家在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不仅如此,还初步解释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用一位被泄密气候学家的话说: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金钱。

    东英格兰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在其网站上描述,自从1972年以来,研究中心一直努力保持收支平衡,而且早些年研究人员根本没有工资保证。“1994年以后,情况改善了很多”,为什么是1994年?因为那一年,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公约》生效。从那以后,政府急于了解到底我们让地球变暖得有多快,就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气候变化研究这一行业,而有幸进入这一行业的人也就因此步入了“黄金时代”。

    20世纪90年代,东英格兰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 琼斯引进了190万欧元资金。但根据一份被泄漏的文件显示,在那十年,总资金实际达到1180万欧元,包括英国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以及北约的拨款。研究员蒂姆·奥斯本一份被泄露的电子表单也有类似证据:1994年至2000年间,奥斯本称气候研究获得的合同资金为17.3881万欧元。而档案涵盖的最后一年是2007年,从2000年到2007年间,他引进的资金一跃达到76.4055万欧元。

    迈克尔·曼也是气候研究方面的一名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也多次出现在被泄露的邮件里。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环境科学研究资金不过2040万美元。但迈克尔加入该大学两年后的2007年,环境研究资金已经达到每年5500万美元,其中多半是由政府注资的。

    为了让财源不断,气候科学家需要让大家的恐慌永不停歇。若他们对气候灾难的预言受到任何质疑,都会让资金来源变得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气候灾难越严重,政府就越愿意注资来支持全球气候变暖研究。可见,将异己声音拒之门外不仅仅是学术嫉妒心理作祟,更是一件关乎他们行业存亡的大事。流入气候研究部门的大量资金本身并无可厚非,但这清楚地显示出研究人员的职业命运和气候灾难的联系有多紧密。正是人们对于灾难性气候变化的恐慌,才导致堆积成山的钞票被毫不吝惜地注入到他们的研究中。任何会质疑他们理论的发现都可能让他们能获得的资金遭受风险。

    一句老话说,学术界的争吵之所以激烈,是因为赌注太低。而在这个例子中,金钱的流向则证实了这句老话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科学家们之所以这么拼命地保护他们的理论,不是因为赌注太低,而正是因为赌注太高输不起。为此,难怪他们会禁不住诱惑“掩盖”气温的“下滑趋势”,将把柄扼杀在摇篮中,让持反对意见的同行无迹可寻。

    当然,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为了温室气体减排,几千亿的美元已经付之流水。但这次泄露的邮件却赤裸裸地揭示出,所有这些昂贵的花费却只是基于有瑕疵的伪科学。而对于世界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而言,若将此次的“气候门”事件当作又一次学术争端来轻率处理,那我们的赌注未免也太高了。(海澜)

    [本帖最后由 redpill 于 2009-12-2 10:16 编辑]
  • m
    memento
    说来说去,不就是圈钱。
  • 首斩破沙罗
    `````````迈克尔·曼也是气候研究方面的一名重要人物````````````````

    他不是拍电影的吗? 盗火线经典啊····
  • c
    cold
    青藏高原冰川迅速消退是真的。
  • 水星的爱
    不带这么黑的
  • i
    imwhatim
    [posted by wap]

    早就说过,全球变暖是政治和经济筹码。这样幅度的气候变化,近200万年出现过多次,人类不活得好好的吗?而且,也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变暖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造成。但宣传和科普片里经常这样讲,而数不清的文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 飞坦
    除了CO2排放,其实还有很多问题
    南极臭氧层被氟利昂破坏
    海中的各种鱼类大量减少
    石油泄漏污染等等
    物种灭绝速度在人类工业化后疯狂加速。

    [本帖最后由 飞坦 于 2009-12-2 11:23 编辑]
  • T
    Tifa★月
    反正到了最后地球受不了会自我调节,把人类全干掉从新来过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