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的机票突然涨价了,是谁在暗箱操作

  • 可恶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大数据“杀熟”调查结果显示,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领域成为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
    其中,OTA平台等根据用户的搜索频率、消费习惯等判断用户对于机票、酒店的迫切程度,从而进行动态浮动加价,被列为了“大数据杀熟”的主要表现之一。
    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消费者反映,搜索时明明看到的机票价格很便宜,临到付款时票价却涨了,或者两个人同时搜索同一条时间的同一航班,看到的价格却不一样。
    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圈其实也经常被不明觉厉的朋友们问到。点击链接观看视频,这条视频是小圈看到说的比较清楚的科普。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其实要从机票价格的变化原理说起。
    一张机票的价格由票价、燃油附加费、机场税等组成。其中机票价格主要是由航空公司根据季节、运力、供需关系等因素统一调控。
    航空公司是在民航局的审批下,制定每条航线的全价机票票价,并在全价机票的基础上划分出不同折扣的舱位。
    这里说的舱位,并不是头等舱、经济舱这样乘坐飞机时服务不同的物理舱位,而是指销售机票时用来区别票价的销售舱位(一般用不同的字母来划分不同的子舱位),它是航空公司进行运价管理、控制机票价格的直接工具。


    比如不久前国家公布“五·一”小长假增加到四天后的1小时里,去哪儿网上的机票搜索量就直线上升,机票价格也像火箭般迅速增长,1000多元的差价就发生在重新刷新搜索的短短零点几秒之间。
    这其实就是航空公司的航线收益管理员在后台修改了热门目的地的机票价格,也是他们工作的日常——在机票被疯抢时放出价格高的子舱位、没人买时放价格低的子舱位,追求的是每条航线上座率和收益之间的平衡。
    再来说说机票价格是如何在携程、去哪儿网等平台上显示出来的。消费者从搜索到下单,背后的过程其实很复杂。
    确定不同的子舱位数量后,航空公司会将运价数据录入GDS,包括携程、去哪儿等平台以及机票代理商,会从GDS系统查询舱位及价格,并将结果展示给消费者。
    GDS是全球分销系统(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的简称,专门帮航司提供库存、运价和订单的管理,国内航空使用的是中航信,国际较多是三大GDS运营商Amadeus,Sabre,Travelport。


    当消费者在平台上输入日期和出发及目的地后,平台就需要向GDS调取相关数据,GDS随后会展示所需航线下所有航班和这个航班每个舱位的剩余舱位数量给平台或代理,而平台给消费者显示的,则是不同航司提供的不同航班。
  • 神秘的陌生人
    应该好好打击大数据杀熟,明码标价本来就是交易的大前提。高晓松去死。
  • 多拉B梦
    我都是各个航司官网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