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华简”如何宣传造假zt

  • w
    wawa0033
    和尚回来么?
  • 王大锤
    浓烈僵尸气息扑面而来
  • 弦歌
    很有趣~马克。我记得之前那个帖子。
  • 玄铁柿子
    关于隶古定,这位作者能不懂装懂不?
  • 弦歌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我们这些不懂的外行,只能是别人说什么我们看什么,觉得谁摆的证据更看起来合理就相信谁的。

    另外,大家伙说话能不能以后别这么可以针对别的ID呢?事情不论是否有定论,对事不对人就好。人家发另外的帖子是出于狂喜,至今都记得那个帖子(好吧我对历史和考古心有戚戚焉当年对文学基地是梦想了很久的可惜没考上),就算看到什么不同论调,转贴过来一起讨论分享就好,犯得着这么装大爷的用来暗损其他ID什么“大师级”云云吗?

    认识一些非常优秀到让我不得不抬头观望并且内心无限尊敬的人,他们在各行各业,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很随和谦逊,不是装出来的。
  • 河边人家
    回复6#弦歌


    没有贬损的意思,1是那个帖子我记不得标题了,2是更记不得作者是谁,3是看到报纸的内容后第一时间是为那位兄弟抱不平,记得他帖子里说过,清华有个霸王条款,要想看到这批竹简的实物,就得把关系转到清华去。业内的朋友们都很渴望看到实物,而清华真的是拿大家开涮,不是很不值么
  • j
    jinseng
    这个吴锐撰述文章的口气很像D版的风格啊!重在喷,而不重实证。

    就算清华简再次证明秦人祖先迁自山东,再次证明《古文尚书》为伪作,那又如何?

    难道以此就能作为清华简在造假?或者清华简的研究没有价值?

    这个吴锐在喷之前,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逻辑问题所在?
  • t
    tiens
    吴锐盯着李学勤咬了几十年了
  • j
    jinseng
    回复9#tiens

    希望他不是何新之类的人物啊!
  • 青铜时代
    这篇文字基本还是小报风格。古史辨学派的顾颉刚提倡的疑古思潮现今在学界早已经不是主流了,其观点还有不少错误的地方。仅凭顾颉刚秦人起源东方的早期结论,是无法证明清华简造假的。更何况这种说法也只是众多不可确证的说法中的一种。
  • t
    tiens
    那不至于,还是业内的人。
    吴历来主要是揭露李学勤温格时打倒顾颉刚的事。
    不过他用的手法也跟温格类似。

    说到清华简的成果出版,跟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包括莫高窟研究院的行径是一样的。就是奇货可居,秘不示人。李学勤左一篇右一篇研究发了很多,而竹简的整理出版断断续续费劲周折。这也是很为人诟病的一点。
  • s
    sis5595
    作为理科生,其他地方看不懂,但c14那段非常不以为然。
  • l
    lanwater
    标题:宣传造假。意思是夸大了清华简的地位。
    先是北大汉简,然后清华就弄了个战国简。 iOS fly ~
  • j
    jinseng
    哦,原来是说宣传造假啊!意思就是清华有炒作嫌疑呗!不过,这标题也起得太耸人听闻了。
  • j
    jinseng
    清华简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啊!短短时间除了八辑,而且陆陆续续还在出。这中间还有李学勤去世,人家一直没闲着啊!

    不能用道德标兵的标准指望人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鞠躬尽瘁地完成清华简的分析整理工作吧!

    道德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
  • z
    zzwfly
    清华紫光老总捐赠的吧
  • t
    ter
    真假没讨论的必要了吧……从出了那么对文章来说,肯定是真的啦…… iOS fly ~
  • p
    peanuto
    其实搞学术的可能都这样,学术成果发表之前,干什么怎么干大家都是秘而不宣,只是研究的课题发表后的轰动效应有大有小,搞数理化的原材料没那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现在一般杂志会鼓励作者公开论文中算法源码,但是除了少量的领域,大部分领域中是不公开的。

    一到考古,那抓住一点稀罕的就不得了。像那个德帕玛在地狱溪发现记录小行星撞地球当时发生状况的化石就一直严格保守化石地点。
  • p
    peanuto
    不过LZ贴的这篇,也没太多有力的东西
  • u
    ufo-bug
    东西是真的,现在说的 “宣传” 造假
  • l
    lawzhang
    这篇文字的风格 看起来挺不对劲 哈哈 ~ fly ~
  • j
    jqyy
    确实,用“”很难判断属于六十多年中的哪个阶段”来质疑碳十四测定年代误差较大,真的是太搞了,意思是不能精确到60年内哪10年,因而就可以推出不能精确到600年内哪100年……?
  • r
    reeftian
    碳十四需要出土文物附近的材料做对比才可以。
  • j
    jqyy
    问题是原文的逻辑就是用60年内的精度不行来论证更大粒度的年代误差,并没有说到要对比之类的意思。反正我是没看出来
  • s
    songco
    我觉的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样的盗墓贼有能力把这东西保护的这么好……还能折腾到香港再折腾回来

    看过一些纪录片,竹简挖掘和保存步骤非常复杂,一不小心就毁了

    另外来自哪个大墓也是个问题,一点动静都没
  • r
    reeftian
    清华简不知道。上博简,据说从香港拍卖回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大泥团,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 b
    bobleon
    可以喷“秘不示人”,学术不够公开。但是喷“造假”就太过分了。何况理科生也觉得本文作者的论述过程是有严重问题的。

    我个人对于文科论述体系最大的诟病就是:谁谁谁说了什么什么。。。人家是什么什么权威。这个论述方法,严重反科学。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手法是:用造谣来逼迫清华公开实物,降低参与研究的门槛。一方面哗众取宠,另一方面手法比较下作。
  • k
    kony
    看过海昏侯墓出土前被盗挖的情况,才知道某些盗墓高手的专业水平绝不下于官方,我甚至怀疑有的白天是正儿八经的官方专家,晚上就是盗墓总指挥……小米note3 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