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老师和B老师的不同遭遇 来观 人性普遍的永恒的弱点

  • ?
    ?????
    语录:当你注定要和一帮你原来不认识的人打交道,而从社会角色上讲,你们的关系已经被界定而且有利于你时,你一上来就要让他们知道你是谁,绝不能拖到第二次。

    而假如这种从社会角色上界定的关系不利于你,你一上来,就绝不能让他们知道你实际上是什么。

    法则:在互动前,无论你的身份对于另一个人有没有优势,你实际上是否有优势是由互动的情境决定的。而这种情境的营造,恰恰需要你的装13,或对他人装13的反制。


    表演是一门艺术,装13是一门学问。一个背熟了脚本的演员在台上表演,尚需要下苦功,何况一开始并没有脚本的装13者,即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者?

    本章的目的,在于分析13是如何装的,一个人是如何表演成功的,他需要哪些表演装置、道具、设置,需要哪些演员和他配合,他如何俘获观众,这背后有哪些规则在影响他的表演成功。


    但在讲述13是怎么装的之前,我必须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懂装13,即使你比对手在身份上占优,你也会死得很惨。

    我读初中时,有两个老师在我们班上的不同地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我仍然觉得震惊。

    A老师是个男老师,长得一副威严的面孔,五十岁左右,上课也挺认真,但是,他在我们班学生面前毫无师长的尊严。他上课时,除了喜欢学习的学生外,没人拿他当回事,经常是他在台上讲他的,下面的学生该打瞌睡的打瞌睡,该嬉笑打门的嬉笑打闹。甚至,在他面朝黑板用粉笔写字时,还有学生拿捏成团的纸打到他背上。他猛回头发怒,却又不知道是谁打他,只能作罢。这种局面持续了两年,一直到我们班毕业时止。

    两年来,我一直在同情他的日子中度过。我想不明白为何他如此威严扫地。

    B老师是个女的,三十岁左右。长得一般,表面上看起来也不威严,然而,它却是我们班学生最惧怕的一个老师。上课时没有人敢打瞌睡,即使最不想听课的人,也得装着看着黑板。只要她在教室里一出现,班上同学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就自动中止。至于在她背后作鬼脸(有少数同学往往喜欢这样表演以让大家认为他是个英雄)和拿纸团打她,就更无从说起了。我没有怀疑有的人没有这样的动机,但事实上,直到她一年后不再教我们,我都没有看到这样的行为。


    看起来真的很奇怪:一个威严的男老师居然被亵渎师长尊严任学生侮辱,而一个并不威严的女老师却可以让学生害怕,明白在课堂上谁是老师谁是学生。是因为学生有惜怜玉之心吗?完全不是!

    之所以有如此的地位反差,完全在于老师第一次走进课堂给学生上课时,如何进行表演以界定他(她)和学生的关系!

    我记得,A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给我们上课,除了先作自我介绍以外,和他以后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上来,班长喊起立,然后就说今天上什么课,然后再在黑板上板书,下面的学生是如何反应似乎并不在他的关注之内。今天看来,这是多么致命的错误。

    很简单,他不知道什么叫博弈,不知道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社会价值观念和规章制度界定的,还必须在彼此的互动中通过行为表演体现出来。换言之,他以为因为他是老师,自动地就可以让学生尊重他并敬畏他。然而他错了。如果他表现得并没有一个老师的威严,那么,学生就会欺负他。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并没有敢放肆,而是在他进门上课后表现得很乖。原因很简单,此时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这一信息还未被学生所掌握,没有谁敢一开始就冒着风险不尊重他。学生是通过他的行为来解读并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的。

    遗憾的是A老师介绍完后就直奔主题讲课,而没有花一小点时间用双眼威严地扫视一下整个教室,以告诉学生他是谁,他才是这儿的老大。更致命的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肯定会通过试探来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以决定对他采取何种态度。因此,在学生开始试探他,出现不认真听课而讲话的行为时,他也没有严厉地喝斥。这等于告诉学生这一信息:其实在他上课时是可以不尊重他的。但这还没完,试探仍然在继续,而他仍然没有及时地表现出一个老师应有的威严。而不必等到学生拿纸团打他,只需要试探几次,他的发怒已经没有用了,因为他是个可以不尊重和捉弄的老师形象已经被学生定型,他已经沦为可以侮辱的对象。学生拿纸团打他,唯一顾忌的只是让他抓到而已。


    而B老师恰恰相反。她在第一次进教学门后,面无表情地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站在黑板上威严地扫视了教室几分钟。没有人敢和她对视。她等于无声地宣布:从今天,我就是这儿的主人,你们都必须在我在时放规矩点。她要用目光把任何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念头压下去。

    这并不是结束。学生仍然不可避免地要试探他,总有一些不喜欢学习,并以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捉弄老师为荣的学生要确定她是不是一个可以不尊重的老师的。在她讲课时,我看到有一个同学开始挤眉弄眼地和另一个同学说话。这时她眼睛一瞪,快速地大喝一声“坐好!”(看来她早料到会有人这样做)。那个调皮捣蛋的同学被震慑了一下,不再说话,但脸上还是一种无赖相。她快步走到这个同学面前,再对她断喝一声“放规矩点,要不然你给我滚出去!”并一直瞪视他,直到他垂下头去。离开这个同学的座位时,她还对整个教室的每一双眼睛瞪了一圈。

    所有的人从那次起都知道了她是谁,从此再没人敢在她面前撒野。


    总结一下:

    一,在一开始接触时,互动的学生和老师双方无从判断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谁都想在互动中占据优势,掌控局面,因此,存在着试探和对试探的回应,对试探给予什么样的回应,决定了对方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何判断,也决定到你们的互动是谁掌控局面;

    二,老师和学生关系并不天然地会出现在你们的互动之中并自动发挥作用,而是必须通过你的行为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你在和学生第一次互动时,就必须定义好这样的情境:在这里,你是老师,他是学生,你是老大,他必须规矩;

    三,在博弈中,存在着对情境定义的争夺,哪一方都想对自己有利,你有对你有利的情境定义,而别人也有对他有利的情境定义,他会想办法用他的情境定义来颠覆你的情境定义,因此,如果你不想定义你的情境,或做不到,那么,他的情境定义就会成为优势,从而使博弈局面有利于他。如果老师不能在学生面前定义好你们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生必须规矩,那么,学生就会颠覆你们的这种关系,你名义上虽然是老师,但实际上并不是,而只是一个被侮辱的对象。

    所以,在一开始,你就必须造成一种有利于你的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就容易成型,因为它已经进入他人的心理结构。而在你造成的印象不利于自己时,想挽救是很难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他人的心理结构。

    PS:我不对A老师、B老师以及学生做任何评价
  • ?
    ?????
    我就发一篇我以前随便写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要做人?

    关于做人, 网上有一堆做人技巧的格言警局, 现实中也有父母朋友的面授机宜。至于我本人, 生性愚钝亦骄狂不懂吸收外界经验, 在年轻时亦缺少管教, 身上有着难以矫正的嘴臭的习性, 可谓典型的做人失败者。
    那么做人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 一个人的人格状态难道不是天赋天生或带点世袭遗传的特点么? 那为什么还需要难以做人? 是为了适应社会还是为了诸如利益、他人的喜爱和尊重、财富或地位?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 只要他的言谈、举止没有触犯法律条文, 没有违反 常识性的道德, 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他自己。那为什么还需要做人?这里就需要从的"三个我"开始说起。

    人有三个我:自我、他我以及本我。(实际还有个超我, 这里就不论述了)
    自我, 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我, 就是自己实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我, 是别人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社会上生活、工作、学习乃至生存, 与人交往, 别人眼中的你, 就是他我。
    实际上, 请毋庸怀疑, 他们无法看到你的自我更不用说是本我。

    在社会生活中, 自我和本我都不重要, 首先是它们(自我和本我)除了你自己外无法被外界感知到, 其次是它们不是衔接这个世界的手段, 与这个世界相互连接的, 与他人相互交互的, 是你真正人格的一层层的包装。
    与这个世界真正产生互动的, 别人所能看到的, 只有他我,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领悟做人的技巧的根本原因, 为了利益、性、喜爱、尊重乃至地位、财富和权力!
    到这里, 我们就不难解答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的现象了, 这并非基因遗传, 更多的是一种他我的模仿和传承。
    所谓做人的目的, 就是在他人眼中塑造一个完美的他我, 来满足自己潜在的需求和利益, 这才是做人的本质!

    继续往下阐述, 我们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他我, 就是所谓的如何做人? 请听下回分解!

    排版有些乱, 大家先凑活着看一下吧。
  • 捉鬼治邪
    谢虫片
  • ?
    ?????
    你大概没理解某人的立场吧
  • c
    cion
    虫片这贴很深邃
  • y
    ywkhaha
    好像在那里看过
  • a
    alfredo
    不,这样的男老师可以泡到音无响子,这才是人生赢家呀
  • 犯二狂魔
    我还以为要说AB站呢
  • 4
    405307516
    继续啊 写的还不错
  • l
    lyraley
    虫片人呢
  • t
    tiuy00
    虽说第一印象的确很重要,但你们一帮学生一节课就被老师收拾了,我只想问下,哪有那么乖的学生。
  • z
    zhch-20-02
    马克细目
  • 冷风之悠
    很简单,他不知道什么叫博弈,不知道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社会价值观念和规章制度界定的,还必须在彼此的互动中通过行为表演体现出来。换言之,他以为因为他是老师,自动地就可以让学生尊重他并敬畏他。然而他错了。如果他表现得并没有一个老师的威严,那么,学生就会欺负他。
  • 纸杯
    那个男老师好像是在说我前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