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明白为什么樊登读书能火了,

  • s
    swf
    书很多都是好书,翻译得太依壁雕凿了,就这一页碰到两段就让我重复看了三遍才琢磨出意思,只是很好奇,为什么都这水平了还非要做译书这事,看译者也不像是出于学业啥的胁迫压力吧,这样水平的“译作”感觉能占眼下出版物的一半以上,看这种书,确实还不如找樊登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讲一下了



  • 两个人玩西瓜
    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找樊登翻译还是在偷懒嘛
  • s
    snopyboy
  • i
    iloven900
    回复3#snopyboy

    什么盘
    每周一本
  • 繁体中文
    讲真,听读书会的人会意识到书的翻译有问题?
  • s
    seazsj
    听缩读的书,没有太大意义,只是消除焦虑罢了
  • s
    swf
    不是有问题,而是感到亲自读书特别的费时费力,投入收获严重不相称
  • s
    snopyboy
  • l
    lucky_wolf
    回复8#snopyboy

    能分享不?
  • t
    tantalus.lee
    你划线的部分理解起来不难啊? iOS fly ~
  • s
    snopyboy
    点:免费送学而思免费送
  • g
    gaowulu
    这翻译的确太拗口了。英文有些话拆开翻译会更好。
  • l
    liyufei
    我看了一下,确实是挺容易理解的,可能是楼主对这种表达方式不太习惯。。。

    比如英语里面喜欢用两个破折号来插点别的什么东西,可以简单理解为当括号用,这种用法在汉语里很少,但读一些翻译小说会发现还挺常见的,比如哈利波特什么的。
  • b
    barth
    看了下划线部分,只能说lz对这种翻译语序的理解能力有待加强。听别人读书貌似获得了一些观点,但是失去了获得观点的过程中不断思维碰撞的机会。失大于得。
  • s
    shadowmage
    这个句子原文应该是个从句?
  • z
    zhdphao
    撸主难道不反省一下自己?习惯读中外哲学书的我,觉得这张图无比通顺流畅。

    撸主连这个都受不鸟,读了英文书德文书马上要昏过去吧。
  • i
    immrsun
    身边樊登读书都是一堆搞传销的人在做。一直好奇这玩意有啥利润吗
  • z
    zhdphao
    回复18#immrsun


    如果我拉100个人入会,我会有什么报酬呢?如果报酬不多甚至几乎没有报酬,那就不是传销。
  • m
    mint2008
    这个什么读书会选书的题材大多是贩卖焦虑,然后是一些不怎么会在线购书的,直接在他平台上买书,两头赚钱……
  • g
    goodbyetime
    传销罢了 iOS fly ~
  • t
    tantalus.lee
    同感同感。 iOS fly ~
  • 电工老戴
    这两个句子非常清晰容易理解,如果这样也觉得理解困难,很多书没法读下去了,可能还是缺乏阅读训练。 iOS fly ~
  • s
    swf
    哈哈好吧,也许你们是比较牛。。。不过我也只是举些例子,这书里让人感到添堵的地方也不止这一两处,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有些习以为常的名称译法他要给你重新发明创造
  • t
    tantalus.lee
    另起译名很可能是因为非翻译专业译者而是学术专家翻译,以及出版社不够规范的原因。

    正规翻译从业者都会遵守译名对照表,好的出版社也会校正。 iOS fly ~
  • v
    vivakira
    不好读懂就不要浪费时间看这种书了,反正人文历史类的书籍中国的已经足够优秀了。另外也有很多有年头的经典译本,没必要非要读这种翻译浪费时间。
  • 烂人村村民
    翻译确实普遍不好,所以我决定学英语,争取直接读原文
  • s
    swf
    呵呵,出版业什么套路我一概不知,我之所以会这么恼火也因为这书太棒了,这么翻译感觉在糟蹋,我再举两个例子你感受下,这书原名 Are We Smart Enough to Know How Smart Animals Are,我们有足够的聪明知道动物多聪明吗,,,这句含有悖论意味的话就是对这书最好概括,但你看换了个什么书名,万智有灵,简直狗屁不通,还和主旨相去甚远,第二个例子是这书后面附的参考资料和注释至少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一,这只不过是本流行科普读物。。。。
  • s
    swf
    这是本科普,不是人文。。。。很棒的,有趣程度让我想起了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
  • l
    liyupu01
    回复18#immrsun

    立个人设吧,把自己塑造成进步青年的形象
  • s
    swf
    上面那句,“地”最起码要改作“的”,下面那句,是不是在人名前要加个“对”
  • m
    metalkj
    容易理解但是不符合阅读习惯 理解起来比较累
  • t
    tonie
    为了译稿费吧,都是垃圾快餐译作。总之是个困境,要译好,译者投入的时间精力需要远超出版社给的稿费;一般的书,出版社也不愿意给高额稿费请高水平译者,因为周期长,而且很可能会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