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与LCD的争论党进来

  • 吾王美如画
    B站这个视频做了一个对比,讲的非常清楚,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硬件科普】全网最简洁易懂的OLED与LCD屏幕工作原理与优劣科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z411B7Tf
    为什么手机厂商都争先恐后的推广OLED屏幕,OLED屏幕相较于传统的LCD屏幕来讲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他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F
    Fanboy
    视频做的非常不错,同推荐
  • 奸人坚
    miniled要来了,其他都要靠边站。 iOS fly ~
  • 天晴有烟霞
    不光mini还有micro月明归去来
  • s
    samsonlin
    表示不需要看
  • o
    osolo
    OLED应该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 S
    SFOREVER
    就是搅浑水不认可oled又容易坏又伤眼 iOS fly ~
  • 屌爆侠
    看完了,通俗易懂
  • 老中医
    回复1#吾王美如画
    但是眼睛不认可 iOS fly ~
  • n
    nasa-hby
    不错的视频
  • 儒拾
    回复1#吾王美如画
    不方便看视频,谁给简单说说结论 iOS fly ~
  • k
    kindle8
    +1,等mini led淘汰瞎眼的oled
  • s
    shamorry
    最后还有typec嘛
  • 茅延安
    前面夸oled,后面说了一点不好,但还是认为oled频闪不比lcd蓝光更伤眼。
    看看科普就好,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 最长的电影
    在用lcd,看暗点的视频经常看不清,比如《王国》这种。听说oled在视频暗光场景下效果不错,是不是?
  • b
    bigbeetle
    频闪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蓝光会导致眼部黄斑,那真的会瞎眼的,而不是近视那么简单。
  • m
    missdeer
    频闪和蓝光不是都有解决办法吗?频闪可以改成dc调光,蓝光可以用护眼模式
  • a
    abs001
    蓝光伤害是扯淡,没人真受伤的(太阳蓝光最多,千万别用了),低频pwm调光伤害立竿见影。把蓝光和低频pwm调光相提并论的,不是人云亦云,就是阴谋家。

    真要搞科普,看看爱搞机的。

    http://m.igao7.com/news/201807/oJMDaPCKHbeufGdI.htmlHiPDA·NG
  • 薛定谔的猫
    回复13#shamorry
    最后一定是雷雳一统江湖 iOS fly ~
  • t
    tonychou
    很受用
  • 茅延安
    回复16#bigbeetle

    我们都是crt时代过来的,哪有那么矫情,小时候的街机闪的吓人,不也就是近视,哪有玩瞎了的。oled用过两代机器,真的受不了,而且我也特别不喜欢曲面屏,等技术再进步再说吧
  • c
    cgy
    关注一下,感谢分享
  • 十二国
    频闪和蓝光还是人云亦云百度百科水平,也就动画做的不错,这个科普质量不高
  • z
    zglgg
    实打实受不了pwm调光
  • z
    zinwa.lin
    结论是什么
  • j
    jshywh
    应该是不同人的感知也不一样吧 iOS fly ~
  • t
    toad
    其实这种是纯理论。现实中还是看个人的眼睛敏感度。 iOS fly ~
  • a
    abs001
    回复15#最长的电影

    不是的,oled出了名的暗部细节差,因为没有余晖效应。有些人把黑暗不发光和黑暗效果好相提并论了HiPDA·NG
  • k
    klmnopq16
    这两个其实是一个意思吧
  • x
    xhunterkin
    我还是相信我的眼睛,OLED100%比LCD更容易使眼睛疲劳
  • a
    ajew
    求科普,mini不傷眼嗎
    iOS fly ~
  • x
    xhunterkin
    所以最终选电子墨水屏就行了
  • 猫知道
    回复29#abs001

    oled最大的优点就是黑的足够黑,黑的一b。大部分的优点都是基于这个特性(开关特性),但是烧屏也是因为如此。

    还有省电特性,只有纯黑像素点,oled明显更省电,白度上升,两者就接近了,如果是纯白,明显lcd更省电。所以只要白色(白色周边区域)超过50%的场景,oled并没有更省电,比如浏览网页,看电影的话,同分辨率oled省电点,但是差别没那么夸张。如果是夜间模式,的确是oled明显更省电。
  • 拈花一笑
    不错的科普,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市场主流手机相关屏幕的深度测评就牛x了
  • a
    abs001
    这个up主不是个好东西,我评论里写了蓝光和低频pwm根本不是一个强度的伤害,就把我拉黑名单了。
    这种玩意HiPDA·NG
  • a
    abs001
    回复34#猫知道

    有人给我科普过,oled因为没有余晖效应,所以暗部细节会比lcd差。
    oled的省电也是伪命题,oled的耗电量和显示内容有关系,就是你说的白度,日常使用两者功耗差的不多。两者中最省电的还是低功耗lcd,如果都拿最省电的比,lcd秒杀oledHiPDA·NG
  • f
    fxool
    回复37#abs001
    这么说这个视频居心不良啊,是想给oled洗地的? iOS fly ~
  • a
    abs001
    回复39#fxool

    up主至少玻璃心。
    把蓝光伤害和低频pwm调光相提并论,那不是其实并不懂的人云亦云就是有阴谋。HiPDA·NG
  • 蒙圈了
    回复37#abs001

    哈哈哈
  • 猫知道
    回复38#abs001

    各种各样的科普,都只具备参考意义,非专业人士,要依靠自己的分析去甄别。“xxx屏幕的余晖效应为xx”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用语,并不是严谨的描述,更不等同于真正的余晖效应本身(只能说是应用了余晖效应。。)。如果你有耐心,可以看一下我的介绍,虽然我不是光学专业人员,但是是硬件从业者,想必还是有一点建设性的参考意义。

    oled不是没有余晖效应,而是余晖效应非常短,比lcd短的多。而且我们说的xxx屏的余晖效应,应该描述为“使用pwm调光(pwm用光线占空比来拟合人眼感受,实现亮度的明暗控制)的屏幕中,由于开关尺度造成的光线波动低谷实际亮度造成的余晖效应效果”,也就是说,所谓的余晖效应指的是开关闭合造成的余晖效应的应用体现,由于lcd的闭合特性(也就是不能彻底不透光,会导致不能真正全黑和无光)造成的非全黑,这点实际光度加上开关速度的不同,减弱了pwm的危害,也就是这点背光造成的余晖效应(对比来说,oled是真正的剧烈关闭和等同于无漏光,所以开关闭合状态下没有低亮度造成的余晖会弱很多个数量级)抵消了pwm的危害。液晶开关带来的余晖效应基本不存在,除非很特别和智障的特意设计,我提到的,波动的速率也会影响到人眼的感觉,一旦波动剧烈,也就是说开关速度越快,这种pwm造成的效果就会越明显,因为开关速度越缓慢,也会因为余晖效应(你可以理解为余晖效应下观测的斜率速度越难,变化率越慢,但是除非是很低频的pwm,否则这种因素是基本对人眼观测没,只有极低pwm才有足够的间隙去容纳占空比下较大的波动时间占比,而且还要开关开合速度不够快,所以这基本上不可能的)。

    实际上,余晖效应与技术参数无关,只是一种人的视神经特性,也就是视觉暂留效应,即便画面一秒只有10帧,也会存在余晖效应。所以我们通常说的lcd余晖效应更长指的是它的开关闭合对应光的变化速度,在这个时候,lcd开关和背光特性(同样的原因,拖影 无法全黑造成对比度劣势 开关特性导致的烧屏,深层来说都是开关和背光特性造成的)导致的光线的变化没有那么剧烈反而成了优势(光线波动的变化率不如OLED那么剧烈)。


    实际上余晖效应是一个很广的视觉范畴。当使用dc调光或者所谓余晖效应的lcd中,余晖效应也是无处不在的,任何动态显示设备都有余晖效应,因为图像是一帧一帧的。人眼的粗略视延迟是二十四分之一,一秒二十四帧以下,人会感觉到在看幻灯片,但是画面已经在动起来了,当一秒24甚至60以上,人眼就会感受不到明显的卡顿,这就是余晖效应的应用。在24帧一秒的基础上再增加帧率,就是余晖效应的应用,人眼越大不能区分和感受帧的间隙,图像就越来越平滑。

    正因为余晖效应的原因,低频pwm对人眼的伤害很大,当pwm频率不断提高,理论上伤害会下降,所以几百的pwn和几十的pwm比,差距是很大的,极端值你想想,你通过低频风扇去看扇页后面的非频闪光源(比如蜡烛。。。。),那也是很晕的,所以现在业界提倡改变不了前提下,就算要用,也尽量高频pwm。

    任何一个动态画面都是有余晖效应的作用,当频率很低时,余晖效应就是眼晕的原因,当帧数和频率提升,余晖效应会把整体视觉拟合成一个动画,频率高也就是不眼晕的原因。所以,你觉得晕和觉得不晕,都是余晖效应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说电子行业的“余晖效应更短”的描述是特定语境和不严谨的原因,余晖效应不分长短,余晖效应指的是人眼视神经延迟造成的视觉暂留而已,说是造成余晖效应的xx因素的频率或者时间间隔的长短,是更严谨的说法。

    为什么pwm加入,也会造成潜在影响?实际上pwm的原理,用分子开关的占空比去拟合亮度(而不是长时间实际亮度,这个你用高速摄像机就可以拍出来),本身就是余晖效应的应用。

    pwm就好比是通信电子中的载波,一段更接近模拟电子的曲线,被搬运到pwm频闪的载波上。你也可以理解为,通过pwm频率去对实际进行采样,而人眼对采样频率是有一定敏感区间的的。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高频率pwm对人的危害,理论上达到了很高频率,因为余晖效应,应该是没啥问题了。低频pwm,ieee只有对直射光源比如灯具才有规定,低频肯定是有害的,而液晶显示器没有规定,但是低频大概也是有影响的,特别是人眼可以察觉到的。并且,没有察觉也不等同于无害,参考ieee对直射光源的频闪标准,至于直射光源和液晶的频闪等效程度,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至于你说的省电程度,在同分辨率 尺寸前提下,取决于技术等级 发光材料 结构,哪怕是对标的同代产品,也不是随口说的,有详细的灰阶和颜色发光耗电曲线,需要严谨完备的仪器测量得到曲线再做对比。我给出的只是区间,相对来说,所谓的oled省电区域是暗色,特别是全黑,纯白程度下,主流的oled耗电都比同代同尺寸下同分辨率下的lcd还要高,只能给出这个极端数据了。而且在投影和显示领域,测试显示内容的黑白占比程度也是有参数和曲线的,综合可以得到特定场景下的耗电曲线。
  • 2
    2314
    回复42#猫知道

    好专业 谢谢科普!
    斗胆问一句 能否顺便讲一讲视觉模糊 30fps 60fps 与刷新率 60hz 120hz之间的关联和肉眼感受影响?
  • 猫知道
    回复43#2314

    我讲的不一定是100严谨的,但是方向没问题。像消费电子行业说的“余晖效应”“果冻效应”,要么就是特殊语境,要么干脆是行业术语。

    余晖效应是一个影响跟的大发现,但是跟“摩尔定理”一样,并不是非常的严谨和定量的,更多的是影响深远的指导意义。

    pwm的调光,相当于加了频率很高的多重百叶窗加窗,开合闭合,而且白和黑,是地端条件下的特定帧(这种比喻前提是理想化地开合和开合同时进行)。


    至于你说的刷新率,就是利用了余晖效应。从电影发明开始,大家知道了24fps就可以动起来,视觉暂留可以被我利用,插帧越多,停留时间交错在一起,人就觉得更平滑了,就是一种视觉欺骗。

    你说的屏幕刷新率,需要区分,屏幕刷新率和屏幕触控采样率是吧一样的。触控采样率是每秒对触控的采样,哪怕是屏幕是60hz刷新,用120触控采样也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你可以理解为过采样)。

    屏幕刷新率就是屏幕可以变化和刷新的频率,90hz也就是一秒可以刷新90次。但是这只是理论值,取决于片源,就好比,如果你的应用没有适配,那么实际片源还是60fps的片源,90hz也发挥不出作用(好比你看电子书,显示一秒种不动,那就是1fps。。。。。哪怕这个屏幕刷新率是240hz的夏普屏幕),而目前,大部分游戏和应用并没有适配高于60hz的刷新率,所以目前就是效率值溢出了,带来的主要好处是系统触控和体验更流畅和平滑(系统可以优化成90hz的如丝滑般流畅)。

    如果你的片源是60fps(极端值就是60帧都不一样,这样最能体现,一般厂家的4k@60hz的电视机展示片就是这种,如果不是真实采样,用30fps转的,实际上就是假60fps),在90hz高刷屏幕上,也只能显示出60fps。这中间还涉及非倍数的关系,就更复杂了(参考电脑屏幕显示字体大小和屏幕分辨率的换算,非整数倍经常会出现不太合理的边角优化),如果是60fps可以均匀地被120hz高刷隔一帧采样,这样相当于硬件对片源进行过采样。所以好硬件也需要好片源。

    片源达到了90fps,如果没显示器只有60hz,那也只能显示60fps,还涉及采样的问题,这就是欠采样。但是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因为目前60fps以上的正式商用片源很少(你自己拍的高速视频不算)。

    所以,价格合适,虽然90hz刷新不一定有很大用处,但是也是优先选择的,至少可以提升系统体验手感和视觉交互。

    fps和刷新率hz就是片源和硬件的关系,类似于分辨率。一般终端器材是领先于片源的。因为终端最容易实现,片源的提升成本要高很多(高分辨,高帧率摄像设备,商用产品贵,而且做好的难度是大很多的),还有带宽问题。以分辨率为例,目前4k完全普及,不少高级电视都已经8k了,但是片源4k的很少,网络还好点,带宽就可以解决,数字电视领域,各个电视台目前的4k大部分是达不到真4k标准的,更不用说非高清频道了。至于蓝光电影,生态也一般,动辄100g的片源,大部分人就算离线,也没这个带宽和设备去经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