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那个叫鲁迅的终于从教科书里消失了

  • 最终传说
    反到了另一个极端,鲁迅他老人家招谁惹谁了了。
  • z
    zwxworld
    2楼明显回帖不看帖。
  • f
    figure
    其实还好,读书的时候都不喜欢看他的文章,现在课本没有他的东西了,小朋友才有兴趣看
  • 绯雨流
    鲁迅现在成为了左右派攻击对方的工具了
  • s
    superpip33
    鲁迅GJ!!
    滚的好!!
    哎。。。。
  • z
    z0406
    ——疑似调侃鲁迅的文章

    钱钟书 《灵感》节选

    有那么一个有名望的作家,我们竟不知道他的姓名叫什么。这并非因为他是未名、废名、无名氏,或者莫名其妙。缘故很简单:他的声名太响了,震得我们听不清他的名字。例如信封上只要写:"法国最大的诗人",邮差自会把信送给雨果;电报只要打给"意大利最大的生存作家",电报局自然而然去寻到邓南遮。都无须开明姓名和地址。我们这位作家的名气更大,他的名字不但不用写得,并且不必晓得,完全埋没在他的名声里。只要提起"作家"两字,那就是他。
    这位作家是天才,所以他多产;他又有艺术良心,所以他难产。文学毕竟和生育孩子不同,难产并未断送他的性命,而多产只增加了读者们的负担。他写了无数小说、戏曲、散文和诗歌,感动、启发、甄陶了数不清的中学生。在外国,作品销路的广狭,要由中产阶级的脾胃来支配。我们中国呢,不愧是个诗书古国,不讲财产多少,所以把中学生的程度和见识作为作品的标准。只有中学生,这些有头脑而尚无思想、喜欢听演讲、容易崇拜伟人、充满了少年维特的而并非奇特的烦恼的大孩子,才肯花钱买新书、订阅新杂志。至于大学生们,自己早在写书,希望出版,等人来买了。到了大学教授,书也不写了,只为旁人的书作序,等人赠阅了。比大学教授更高的人物连书序也没工夫写,只为旁人的书封面题签,自有人把书来敬献给他们了。我们这位作家学到了成功秘诀,深知道中学生是他的好主顾。因此,他的全部作品可以标题为:"给不大不小的读者";或者:"给一切青年的若干封匿名欠资信"--"匿名",因为上面说过,不知道他的姓名;"欠资",因为书是要青年们掏腰包买的。他能在激烈里保持稳健,用清晰来掩饰浅薄,使糊涂冒充深奥。因为他著作这样多,他成为一个避免不了的作家,你到处都碰得见他的作品。烧饼摊、熟食店、花生米小贩等的顾客常常碰到他戏剧或小说的零星残页,意外地获得了精神食粮。最后,他对文学上的贡献由公认而被官认。他是国定的天才,他的代表作由政府聘专家组织委员会来翻译为世界语,能向诺贝尔文学奖金候选。这个消息披露以后,有他的一位崇拜者立刻在报纸的《读者论坛》里发表高见说:"政府也该做这事了!不说别的,他的书里有那么多人物,总计起来,可以满满地向一个荒岛去殖民。现在因战事的影响,人口稀少,正宜提倡生殖,光就多产这一点,他该得国府奖励,以为同胞表率。"
  • q
    qqzqb
    马克233333333
  • 华莱士
    好的作品是能流传百年的 从这标准来看 鲁迅无疑是民国时代最成功的作家
    总有人评价鲁迅只有杂文没有小说作品 可是有哪部民国作品比阿Q正传和馒头更能反映中国的人性 又有那部作品在2010年比鲁迅的这些短篇更能引起时代的共鸣?
  • 妄想戦士
    至少阿Q,馒头,孔已己这三部的深刻,是许多现代,当代的作家都比不上的
    他因为杂文的缘故被学生痛恨,与其归罪于他,还不如归罪于编课本的人,有点冤
  • d
    dog
    梁实秋自己
    又有什么有份量的作品呢?
  • y
    yeah20002
    踏入社会才能更好理解鲁迅吧?
  • 井冈山剿匪记
    翻译了莎翁全集。雅舍小品都是些小随笔小散文,题材和鲁迅的东西大相径庭,不好比。
  • 莫天苍
    鲁迅要感谢郭嘉啊
  • s
    sloth
    可惜那个时代有个叫朱生豪的天才,梁实秋的莎士比亚意义就不大了
  • e
    edwang
    年纪大点的语文老师们作何感想?
  • s
    smilemiles
    别的不论,鲁迅先生的文字笔法实在是不给力啊。
  • 鲁迅斯基
    鲁迅走了
    鲁迅斯基还在...
  • H
    HP10
    鲍勃·迪伦:不管是什么原因,被禁止永远是一种没有授勋仪式的荣誉。
  • w
    woodnymph
    小时候不爱看鲁迅,现在发现鲁迅是神。。

    台湾和大陆同时禁鲁迅,好玩
  • 天天吃白菜
    +1 能被不同意识形态的zf同时封禁的人,那是相当的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