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自招”一词暗示了刑讯逼供的合法性,绝不该出现在词典里

  • c
    conan00
    应该是“不(调)查自招”

    倒是有个典型的事件:高中时班里的100元团费被盗,几个人在教室(当时大多学生都在场)谈论怎么办。
    一个人说:大家捐款把钱补上,剩下的班长自己出(负保管不当的责任)……这时有一个人居然说:我出30!
    从此此人被锁定为重大嫌疑人(平均一个人才多少钱,这么大方太反常),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还是不了了之。

    但后来此人多次偷盗,人赃俱获,间接证明了那钱也是他偷的。
  • 7
    788414


    此事例告诉我们

    么装逼,装逼遭雷劈
  • c
    conan00
    这人偷东西的同时为了降低嫌疑,谎称自己也被偷。
  • 7
    788414


    装不知道最高
  • t
    tianli1
    中国历史就是这样,公堂上就是有大板,没必要回避
  • d
    dragong
    那贬义词是不是都不该出现在字典里……
  • c
    conan00
    只要掌握证据,即使嫌疑人不认罪也能定罪。
    站着说话不腰疼。
    如果你有作案时间,把你揍个半死不活。你不认罪继续揍下去,认罪就直接定罪。
  • t
    tianli1
    现在这个“打”更多的是比喻了
  • K
    Kuzuryuusen
    “不打自招”哪里“暗示”什么合法性了?阐述一个现象就暗示合法性了?标题前半句就站不住脚。
    即使真的“暗示”了什么合法性,那么也无法成为不能让其出现在词典里的理由,于是标题后半句话也站不住脚。
    然后标题和内容毫无联系。
    分析完毕。
  • p
    pangeng
    蛋癌晚期
  • a
    amm
    客观饭自然有自己的看法:D
  • l
    liuyicheng
    不打自招一词最早源于孔老夫子的那个诸子百家时期.

    孔老夫子认为,有德行的士大夫,其素养和道德是高于普通群众的,犯了错误不用想普通人那样需要严刑酷法就会主动请罪,也就是"刑不上大夫"这句话的由来.
  • 7
    788414


    好欢乐



    麻痹,回错贴
  • g
    gutt
    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