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责罚的教育方式,会给下一代留下怎样的印记?

  • w
    westlost
    你孩子将来准备去国外还是国内
    两种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
  • a
    at89s52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
    ——鲁迅
  • D
    Davidsesd
    其实这还好,诚信与否对于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
  • h
    hugang
    打骂责罚孩子,他以后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家族传递的教育方式
  • 越狱的游客
    在沟通无效之后我也会罚站或者直接打的...

    当爹妈的确不是简单的事...
  • r
    revenge3
    这种就是扯淡。不严管又是没规矩没教养的熊孩子,你细声细气跟一个三四岁宝宝讲道理不赶紧收玩具就没法早早睡觉,不早早睡觉就不能长高高,你试试他她听不听你的。
  • a
    aironline
    藏起来就可以了嘛。不用当面弄坏。
  • 企鹅弹吉他
    看人。主要是自己心里有没有上进心吧,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外部环境。


    重庆女生被10所世界名校录取:曾埋怨“虎妈”,现感恩父母
    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90863

    上面这个例子可能没打过,责骂免不了。
  • b
    banditcat
    那么怎么才能变成你说的这种人呢
  • f
    fimirror
    两种方法同时经历的怎么算,这后果跟我差不多一样了
  • 企鹅弹吉他
    我想最基本的要有一种“想赢”“不服气”的心态吧。“这也好那样也不错”可能就不行。
  • 越狱的游客
    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

    就我个人来说会定个时间打扫房间...

    到时候还在地上的玩具书籍就扫掉...

    至于楼上说的藏起来...

    小孩会发现的...

    本帖最后由 越狱的游客 于 2018-4-23 12:44 通过手机版编辑
  • 孤高的避孕套
    这种就是扯淡。不严管又是没规矩没教养的熊孩子,你细声细气跟一个三四岁宝宝讲道理不赶紧收玩具就没法早早睡觉,不早早睡觉就不能长高高,你试试他她听不听你的。
  • 李元霸
    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

    最实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哪来那么多耐心精力谆谆教导,人就是给点颜色就嘚瑟,开染坊,不知道自己姓啥?

    巴掌上脸的滋味能让人记忆深刻到骨髓。。
  • q
    qq2355113
    什么印记?当然是长记性的印记,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是有道理的
  • j
    java0223
    看事情吧,底线是不能破的。我儿子4岁多的时候被工厂工人乱教,喜欢去戳别人jj,我骂过,揍过,最后一次直接把他最喜欢的玩具火车摔了,后来他就再也不敢了。也许在他眼里,我当时跟疯子一样
  • c
    c13043
    同样样的管教方式长大后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结果,我觉得跟小孩的天性有关。
  • p
    pimp1234
    鲁迅批判那是一等一的牛逼
    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
  • g
    gyfxh
    主要看性格 一样的教育方法 性格不一样 结果很可能也不一样
  • j
    jjx01
    幸存者偏差(英语:survivorship bias),另译为“生存者偏差 [1]”,是一种认知偏差。其逻辑谬误表现为过分关注于目前人或物“幸存了某些经历”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视界内或无法幸存这些事件的人或物。其谬论形式为:幸存过程B的个体A有特性C,因此任何个体幸存过程B需要有特性C。有特性C但无法幸存过程B的个体被忽略不加以讨论。逻辑偏差在于只关注筛选结果做出评估,而忽略筛选条件与筛选机制等信息。用俗语“死人不会说话”来解释其成因意指当取得资讯之管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无从由死者获得来源),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之偏差。这种偏差可以导致各种错误结论。

    例子
    “乔布斯勇于挑战体制而成功了,所以大家应该都去尝试挑战体制。”
    上述例子中却没有提到一样是挑战体制却失败的人,仅仅只是以一名成功者说明,却没说明失败者的下场。
    “每个成功者都很努力,所以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此例却无提出努力却失败的人,直接无视了失败者。
    经商致富的成功者出书介绍自己的成功办法。
    与该书作者做了相同事情的其他人,未获成功,但失败者是无法出书的,所以我们会误以为该书介绍的办法就是成功的途径。
    某电台记者在高铁上采访乘客是否买到车票。
    因为买不到车票的人根本上不了车。
    只要继续讨论,对话终究会达成共识。
    因为理论不一的话,发觉无法达成共识的人会自己离开对话。
  • j
    jjx01
    学外国人
  • 打骂和虐待要分开来看
  • 企鹅弹吉他
    反过来说也成立,都有例子的。被严格管教(适度体罚)结果后来没出息的人你就能确定占大多数?

    人永远都可以找得出来理由,避免去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

    [本帖最后由 企鹅弹吉他 于 2018-4-23 19:00 编辑]
  • c
    couger
    因材施教都忘了?
  • t
    tommyshy
    适度的体罚又不是虐待
  • O
    OpEth
    和俺教育方法差不多啊,俺儿子玩具不收俺先提醒一声,再不收就直接踩烂。上周末玩ipad超时了,俺提醒了一次,不听,十分钟后俺就把他ipad飞天了,挺结实居然没坏。。。。。

    对了,俺儿子的玩具都是他自己辛苦攒钱买的(比如100个仰卧起坐一块钱,引体向上突破1个两百块钱),ipad这种贵重玩具也得出一定比例的钱,反正是不白给。。。。。

    俺一般不打小孩,俺也是从小孩长起来的,知道小孩最怕什么。。。。。
  • f
    fhqwb
    惩罚不能滥用,却很难不滥用。
    惩罚用多了就不管用了。早期惩罚又会因为立竿见影,对家长产生正向激励效果,忍不住多次使用。
  • 骷髅上帝
    可惜现在电视里再也没有《成长的烦恼》这类神剧了。
  • l
    liang1120
    光靠说教就能教育孩子,那就简单了
  • 暖冰
    现在各种教育小孩的心灵鸡汤一碗又一碗
    其核心思想无非就是教育鼓励而不是惩罚
    我一直在想写这些文章或书的人是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孩子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也觉得这些内容真他妈的有道理
    后来自己的小孩狠狠的教育了我----“少喝毒鸡汤”!!!

    鼓励当然必须有,然而惩罚却也是必不可少
  • y
    yangjuniori
    打的也未必没有鼓励 关键是有道理 讲道理
    也可能孩子自己出去 道听途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他内向的话就不行
  • 游戏天才
    当然是和孩子做朋友,教育好了完全没有体罚的必要

    从小4岁一共打过两次屁股
  • k
    kidthief
    你不是丁克么?
  • 2
    232323
    影响是社交恐惧症缺乏安全感缺乏耐心缺乏自信行事极端脾气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