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忍不忍心见又一位青年才俊沉沦?

  • 黑水鬼
    学术圈的事情,有时候也挺简单:牛不牛,看的就是你的科研。科研做的好,名与利自会接踵而至,比如一公和春雨;反之,如果科研做不好,大概会慢慢的湮没无闻,比如你和我。


    ***

    每当有新同事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时候,我都会从心里涌起一阵惋惜,不忍见又一位青年才俊沉沦。明摆着的,这所大学所提供的科研支持实在有限,经费少,助手少,氛围差。想要不沉沦实在太难。最坑的是,这所学校不对科研成果进行考核。科研成果少也没人骂你;累死累活的比同事多发两篇文章,年底也不多拿工资奖金。英国人的说法是,用奖金刺激科研可能会鼓励科研造假。他们不明白,多数国人无利不起早,没奖金刺激就不干活了。听学校高层对现状做过最简洁准确的概括:西交利物浦大学老师们不做科研的原因是“没有压力, 也没有动力”。没有硬性要求也没有奖金刺激的条件下,如果是你, 还做科研吗?


    再说了。在西浦,科研本来也不是主题。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西浦是私立学校,国家不给钱的。学校能生存靠的是学生的学费,本科生才是这里的上帝。学生家长根本不管你科研如何,人家只希望自己的娃在西浦毕业后能进入最顶级的海外高校。教学是重中之重,科研先放放再说罢。(虽然在表面上认同这个观点,但暗地里,我倒觉得"教学优先"可能不过是"科研无能"的一个借口。傻子都知道,对付教学实在是太容易了,相比之下,想停留在学术前沿可是得费老了劲。)


    现状如此,来西浦的年轻人的科研武功自然很快就废了。我在西浦待了几年,可能认识的所有青年才俊(包括我自己)都沉沦了。入职的时候各个是来自欧美名校的博士博后;入校后没什么科研的动力和压力,科研减速,加上娶媳妇买房生娃等家庭琐事的牵扯,科研内力大减;到申请基金的时候被干掉大半。(西浦没有基金申请的氛围甚至甚少科研的氛围,同学们没有渠道了解基金申请的套路,在基金评审中也多少有些被歧视);又过3年,入职前在欧美牛校的科研积累耗尽,科研产出接近停滞,当年的青年才俊也就不可避免的逐渐沉沦。


    虽然这里说是“沉沦”,但其实人家的日子还是蛮幸福的。学校对科研没硬性要求,教学任务又不重(一学期一门课,每周4小时课),收入不错(年薪30万起),工作时间又自由,难道不是神仙般的日子?你觉得别人年纪轻轻自废科研武功有点可惜,这又何尝不是腐儒的想法?明明凭着轻松的教学就可以过的很好,何必费力的追求科研呢?


    ***

    前面这段话写于半年前,有感于一位青年才俊加盟西浦。非常优秀的小伙,但坦率的讲,当时我觉得这位青年才俊恐怕也难免沉沦的命运。这么想倒并不是因为这位才俊还不够出色,只是觉得,与“不沉沦”相比,“沉沦”才是我西浦青年才俊的常态。又如前文所描述,“沉沦”在本文里指的是放缓科研的节奏(享受生活的幸福),并非是单纯的贬义。


    有趣的是,半年后,我的博文还没贴出来,这位才俊已经拿到别的offer准备跳槽走了。和这位朋友畅谈两个小时。得到下面几个point。

    这条影响不好,还是删了吧。

    需要拉一批人,有队伍才好办事。

    有好的科研成果才能有“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自由。不过,想要在加入西浦后没压力没动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己当年在牛校时的科研产出和竞争力。难!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西浦同事在job market上的竞争力会逐年下降。包括我自己,今天的我恐怕拿不到4年前能拿到的位置了。

    科研是立身之本。不论多难,都不能放弃。

    按理说,最后一条是最重要的。可是如前文所说,如果学术上的沉沦同时意味着生活上的轻松幸福,沉沦又有何不可?就像那一直给我拖后腿的老娘不停重复的:“差不多就行了,天天费那劲干啥?”。

    唉,一时也想不明白。不过,出于对不可知未来的恐惧,还是决定先憋着,把手头这几篇被拒稿的文章改吧改吧,换个杂志发掉。

    ***
    后记: 发现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此文也算是应景只作,送给和我一样还在苦苦挣扎或者已经放弃挣扎准备混吃等死的青年朋友们。

    后记2: 为了防止朋友误会,这里还是想把话讲的透一些。追求安逸牺牲科研的竞争力对青年教师伤害很大,长期来看风险巨大。铁饭碗可以破,编制可以去,西浦也可以倒。本领长在身上才是最安全的。西浦放松科研的年轻教师虽然眼前依然有一个不错的工作生活环境,但其实已经开始逐步丧失在job market上的竞争力了。如果西浦倒掉或者有大的制度变动(比如开始严格的科研考核——并非不可能),这些人将会非常被动。
  • 黑水鬼
    [30]黄名选 2017-7-19 09:53
    这篇博文对我触动很大,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没有说出的话,现在有些地方二本院校情况普遍是这样啊,没有科研工作考核,80%的老师不做科研,不想折腾自己,但是学校要更名大学啊,要发展必须有科研实力啊,没有办法,只能出台很高的科研奖励政策。在这样的环境,如果真的没有很好的科研奖励,也难保那20%的科研人群继续搞科研,只能真的是“沉沦”了。“多数国人无利不起早,没奖金刺激就不干活了”,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

    [29]ykmch 2017-7-8 19:54
    这才是人人向往的环境和制度吧。自由和竞争就是一对儿矛盾体。

    [28]miracle16 2017-7-6 03:05
    能透露一下是哪个系的老师吗,我看西浦最近发展的不错啊

    [27]xwangcn 2017-5-18 21:14
    你换个地方试试,没有>10的PAPER,恐怕10k月薪都拿不到
    博主回复(2017-5-19 06:56):入职的时候还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不低。

    [26]xwangcn 2017-5-18 21:03
    年薪30万起,还不要求IF>10PAPER,感觉天上掉下的不是大馅饼,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林妹妹

    [25]sych 2017-5-13 09:22
    做科研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被逼的,一种是好奇心驱使,即使没有外界压力,也一如既往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如果考核,我敢说,第一种人绝对能够过关,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对于第二种人,用发表论文和拿到多少项目考核他们,可能还真的不合理!因为他们的研究内容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搞不好,每次考核都不过关。这样,生活都困难了,还继续从事什么伟大的科研工作?目前,中国高校这种考核形式就是这样!不分研究课题的难易!甚至不分学科!大家都知道,制定政策者为什么不改?因为利益使然,并且,高校实际上就是一个藏污纳垢,腐败遍地的地方!

    [24]crossing 2017-5-6 01:45
    35岁就这么干有些可惜;55岁以后就该这么干了
    博主回复(2017-5-6 06:21):是啊,我也这么认为的。
    工作初期就牺牲科研的竞争力换取安逸,这么干会给未来添加太多的风险。

    [23]fangfa12 2017-5-5 18:21
    感觉,普通学校的老师主要要要求教学而不是科研,科研让那些顶级名校的老师和学生做就可以了。都大炼钢铁也不科学。
    博主回复(2017-5-5 18:35):是这个理。可惜,现在连没有硕士点的学校都要考核科研了

    [22]甄一松 2017-5-5 18:10
    @李本先 放心,这个世界绝对不是这90%的创造的。
    @王安良 老孟经常发广告。我一般不在朋友圈做本单位的广告。
    我国早些年是“斗私批修”,你的回复让我想起了“知识”分子主动坦白交代,狠批私念的场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理性人,所以Alibaba招聘湾区的工程师是5倍的年薪加分红和股票(如百度的吴恩达)。基于此,Pareto Optimality最后能达到分配的最优。北美HR招聘时有时问你前雇主给你的薪水,看看你是不是值这个价钱。前一段清华请James Watson,他可是拿钱不手软。即使有人告他在NIH工作时利益冲突。
    博主回复(2017-5-5 18:27):哈哈, ,说的好

    [21]李本先 2017-5-5 14:35
    非常正常了。有钱,有房子,有车子,有美女。谁还想写论文。全中国要是没有科研指标,科研不算数,放心,90%的人都不会写一篇论文。
    开心的玩,享受生活才是王道。科研中,哪怕是写篇垃圾论文都非常伤人的。更别说高质量的了

    [20]wwmwwm 2017-5-5 10:58
    科研做的好,名与利自会接踵而至,比如一公和春雨,
    学生家长根本不管你科研如何,人家只希望自己的娃在西浦毕业后能进入最顶级的海外高校。
    博主回复(2017-5-5 13:18):确实如此

    [19]王安良 2017-5-5 09:57
    我觉得你在说反话,变性给西浦做广告。
    博主回复(2017-5-5 13:17):有广告的成分也有抱怨的成分,看你关注哪一点了

    [18]付福友 2017-5-5 06:40
    我也觉得科研就是应该要这样子。
    有爱好就做,没爱好就别做,而不是物质利益驱使,驱使你做科研的动力是你的兴趣,爱好,对自然的好奇心。
    美国加拿大(本想说国外,没去过其他国家,不了解)的随便那个学校申请到基金,发了牛文,没有一毛钱奖励。可能的区别就是项目多了,可以找系里要更多的space。
    博主回复(2017-5-5 07:21):不少英国高校的广告里明确说,他们学校的最低级职位讲师(lecturer)相当于美国加拿大 tenured assistant professor。人人有tenure。
    博主回复(2017-5-5 06:51):美国加拿大tenure前的压力还是很大很大的

    [17]甄一松 2017-5-4 17:50
    @曹贺贺 有人说金字塔的建成是埃及的自由民搭建的。
    @niure 当前的节奏就是Tumor Biology陷害我们。
    老孟,我的博士后导师没有tenure上,最后去了一所文理学院,不过他很喜欢教学。最近的文章就他和他的博士后两个人的工作,发表在发育生物学的顶级杂志(dev. cell).你的方向需要一批人吗?如果你很喜欢这个方向,你可以学习培养一种小动物,比如涡虫,也许更有挑战性。
    博主回复(2017-5-5 07:30):研究涡虫不好拿钱,学生不好毕业,可能还是研究human靠谱点 。—— 我这满脑子都是现实与名利,需要好好检讨了 。
    博主回复(2017-5-4 18:38):其实很科研比起来,我也更喜欢教学,可惜,现实是,做教学的老师没有未来

    [16]张强 2017-5-4 17:40
    写的好……
    博主回复(2017-5-4 18:53):谢谢

    [15]曹贺贺 2017-5-4 16:04
    写的好极了,人性本如此。压力小了人自然就没动力了,即使利诱也很难培养对工作的热爱。这是个普遍现象,不仅仅贵校如此,我之前也隐隐感觉不对劲,人拿了铁饭碗,上了职称就明显懈怠了,固执麻木不仁进套子了。国外也有研究发表说明类似现象,年龄越大,花在科研的有效时间越短,而且不是因为琐事太多导致,是主观因素。危机感和使命感可促使改变。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起码大量国人对科研并不是真爱。
    博主回复(2017-5-4 16:53):可能我校的情况尤为严重吧

    [14]niure 2017-5-4 14:47
    老外的科研文化估计跟不上眼前本土的节奏。
    这类学校,只是海外名校“吸金”的手段吧
    只要中国的暴发户不在迷信外国的学校,会见好就收的
    博主回复(2017-5-4 15:22):目前没有见好就收的趋势,各家中外合作大学和合作项目都是越搞越大。不迷信外国的学校就只能迷信我d领导下的高校了

    [13]郑俊 2017-5-4 13:57
    ..............科研压力非常大
    博主回复(2017-5-6 06:23):大一点也不错,对长期的发展有好处。

    [12]张江敏 2017-5-4 13:12
    这地方很有吸引力啊!
    博主回复(2017-5-4 13:26):还不错,但其实西浦的缺点也非常致命。

    [11]冯永春 2017-5-4 12:36
    我想去西浦
    博主回复(2017-5-4 12:58):欢迎

    [10]文克玲 2017-5-4 12:13
    没有好奇心的,本来就不适合作科研啊!
    博主回复(2017-5-4 12:57):确实。
    可惜现实就是如此。正在做科研的人里有很多不适合做科研。

    [9]文克玲 2017-5-4 11:58
    本文证明了:
    1. 西浦是个理想的学校!
    2. 衣食足之后,好奇心是科研的唯一动力。
    博主回复(2017-5-4 12:00):谢谢文老师的赞扬.
    1. 不敢同意.
    2. 没有好奇心怎么办?

    [8]F995 2017-5-4 11:53
    所以嘛,那么多发文章的并是不热爱科研,还顺便把发文章当成科研的一部分,没有功与利,科研就是个 ......
    博主回复(2017-5-4 11:58):相比于科研,对名利爱的更多一点

    [7]王飞 2017-5-4 11:34
    不一定非要搞科研的,如果很喜欢,也不一定要去。
    博主回复(2017-5-4 11:38):是这个理,但总觉哪不对劲

    [6]张勇 2017-5-4 11:08
    人都是有惰性的。科研真的很难,如果学校既没有奖励,有没有考核的话,任何一个没有多少科研传统的学校都会有大量的老师放弃科研。
    博主回复(2017-5-4 11:18):少干活,钱照拿——why not?

    [5]李杰 2017-5-4 11:00
    钱多活少,多好!哈哈
    博主回复(2017-5-4 11:17):确实。西浦是国内学术圈最适合养老的地方,也许没有之一。

    [4]张士宏 2017-5-4 10:42
    去这样的学校确实没平台,需认同这种工作/生活方式。
    心系科研,还是要有合适的平台。我们这里也没有个人考核和论文奖励,但确是一个真正的科研平台。真正的平台是个合作和竞争的环境。
    博主回复(2017-5-4 11:16):其实在观念上还是认同的。只不过想指出一些问题来........ 一方面是环境;另一方面是人本身的惰性。

    [3]陆泽橼 2017-5-4 10:24
    您说的精准医疗,确切地说是什么?生物信息学的优点是便于没有试验经费,却有分析技能的人吃口饭哈。RNA修饰组学现在热么?您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是聚类或者SVM或者张量或者流形
    博主回复(2017-5-4 11:13):您说的精准医疗,确切地说是什么?
    Re:我也不知道具体做什么,正在找值得做的问题。

    生物信息学的优点是便于没有试验经费,却有分析技能的人吃口饭哈。
    Re: 有点这个意思。不过计算在生物研究中越来越重要。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RNA修饰组学现在热么?
    Re:方兴未艾吧。大家都认为很热,但其实做的人很少。这个是目前拿基金最好拿的领域了。

    您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是聚类或者SVM或者张量或者流形
    Re:都用一些。

    [2]zhouwangpu 2017-5-4 08:38
    没有硬性要求也没有奖金刺激的环境里,我会自在地做科研。别人就不好说了。
    博主回复(2017-5-4 10:01):

    [1]陆泽橼 2017-5-4 08:34
    您主要研究生物信息学的哪个部分?基因表达谱似乎不热门了
    博主回复(2017-5-4 10:00):目前主要关注RNA修饰组学数据的计算分析方法;下面可能想往精准医疗发展一下。
  • z
    zenodante
    简单总结 两个字 矫情
    有硬性要求说压力大活不下去没要求就沉沦 这是幼稚园小朋友么
    换个行业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的货
  • 心之一方
    去这种学校的对科研会有追求?多余的废话,要不换换,别的高校一堆10w年薪的排队。
  • d
    dxp001001
    扯淡 这学校分数线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