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相机几张流

  • y
    yu_fu
    片子干净,漂亮 小尾巴~
  • f
    flyingmmb
    手握xp2支持下
    水平离楼主差得不是一丁半点 iOS fly ~
  • Z
    Zauberflote
    我在考虑要不要把23F2卖了换一个16F2.8 ...
  • c
    cynics84
    回复23#南方小陈

    fuji x系列相机的x-trans cmos是自己设计、sony代工的,像素排列6*6,和一般cmos的一红一篮两绿的2*2结构不同,
    效果各有所爱,但是挺独特。

    至于色彩,你把feature当bug了,第一张是新出的胶片模拟classic negative,模拟的是当年彩色胶片负片的色彩,
    第二张黑白是模拟的是富士acros 100 黑白胶片,
    第三张、第四张模拟是正片(slide film)富士provia,

    以上的几个模拟中,acros胶片19年停产,provia正片还在生产,但估计近几年也将逐步停产吧。我们正见证着一个世纪历史的胶片摄影时代终结,未来胶片独特的色彩可能就只能在模拟中体会了,
    所以当别的厂商都在研究ai算法怎么把黄脸婆拍成白皙无暇时候,富士走这条niche是有历史渊源的,富士色彩可有上个时代的东西,不只是初哥才会喜欢。
  • s
    soarer
    拍得真好
  • i
    iampangu
    回复1#Zauberflote


    Capture One,哪里有免费版,谢谢
  • q
    qiuyibin
    回复53#Zauberflote


    其实xf23或者xf18我觉得都蛮好用的,新出的xf16 2.8标准广角我没用过啊
  • n
    nook2diy
    回复11#我是MIAOW

    能欣赏出构图的美!大神啊!
  • c
    cynics84
    贡献两张富士xpro1的照片,直出。



  • l
    linqicheng
    关于X-Trans,说说我的看法。不引战,本着D版精神纯技术探讨。

    X-Trans的像素排列出发点是好的,在那个大家都只有1200-1600像素的年代,为了去掉低通提升锐度同时更有效降低摩尔纹,6X6排列像素非常有效。但是降低摩尔纹产生概率的同时,其实也降低了分辨率,6X6排列的分辨率是低于RGBG排列的,只不过在那个大家像素都不高的年代,去掉低通滤镜相对带来了更大的分辨率提升。

    但是放在如今,X-trans传感器的优势我认为已经荡然无存了,如今更多的只是一个宣传口号。其实X-Trans也只是降低了摩尔纹产生的概率,并不能杜绝,这点用过富士相机的人偶尔还是会发现的。摩尔纹的产生是简单的说就是因为采样率过低造成的,你可以把画面中的条纹理解为空间频率,它的密度越高可以理解为空间频率越高,只有当传感器采样频率(像素分辨率)高于空间频率2倍的时候,才能杜绝摩尔纹的产生。大概理解就是这样,信号学我不懂,班门弄斧。除了图像,声音等等信号也是一样,为什么高保真的CD音质取样率是44kHZ,而人耳能感受的声音频率上限大约是20-22kHz,所以以人耳感知能力2倍的44kHZ采样率去取样的CD唱片,对于人耳来说就是高保真的。

    为什么说X-trans的优势已经当然无存,随着近几年CMOS的像素越来越高,厂家也越来越乐意去掉低通滤镜去掉以提升成像分辨率。为什么大部分厂家并没有采用特殊RGB排列的传感器,但是摩尔纹反而出现概率反而越来越低了,因为像素上去了等于采样率上去了。虽然对于摩尔纹,高像素下的X-Trans的像素排列还是可以让摩尔纹出现的概率更加低,但是相对于它带来的分辨率损失,我认为已经得不偿失了。所以很多人说富士的照片有涂抹感,我认为是有一定原因的。

    PS:层主说错了,富士停产ACROS 100是为了给ACROS 100 II让路。改进了配方,更细腻了,并不是真的停产了。我觉得虽然胶卷已经被数码取代主流市场接近20年,将来可能是在产的品种越来越少,但是在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如果没经历过那个胶卷种类五花八门的年代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先不说最近几年的胶片热,又让KODAK起死回生,多家胶片厂家还复产了很多已经停产多年的胶卷。在大画幅上胶片目前还没有设备能取代,120画幅目前还不算落后太多。很多严肃的取证场合,还是使用胶片相机拍摄的(富士业务卷的主要市场)。还有很多行业比如医疗、工业探伤等等地方胶片这种技术还是没被数码取代的。
  • Z
    Zauberflote
    嗯xf23素质不错,就是全幅35我觉得比较难用好哈哈
  • Z
    Zauberflote
    2倍这个好像是 Nyquist-Shannon 采样定理。不过当时没学好已经忘了证明了。。。
  • l
    linqicheng
    回复62#Zauberflote


    对,是这个理论。6X6排列在分辨率上不如RGBG排列,我记得知乎还是无忌上看过到对比。其实从传感器排列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拜耳阵列式的传感器,在任意4相邻像素上,均为一红一蓝二绿,可以理解为传感器上任意四个相邻像素既能完整感受到RGB三色,比例为1:1:2。

    而XTrans排列的传感器,如果还是以任意四个相邻像素看,有一定概率四个相邻的像素都是绿色。只有在6X6,任意36个像素内才能做到红绿蓝1:1:2的比例。就算富士努力去改进猜色算法,6X6排列肯定是对分辨率有负面影响的。

    u=3446287107,3246698777&fm=26&gp=0.jpg
  • 唐猫
    没什么,我手里没有固定的系统,佳能,尼康,富士,索尼都有过,现在都没了。因为是菜鸟,随便一个系统都可以,相对来说我喜欢佳能。
    其实我在楼主贴里回复挺平静的吧。


    还是那句话,一万句话,不如一张图。楼主就是榜样,无论那个系统。
  • 唐猫
    地板很少见的好图帖子,希望楼主兄弟继续。
    贴长篇大论又不肯拿自己拍的图来pk,感觉有些枯燥乏味,就略过不看了。
    这个贴一直看图,等更新。
  • c
    cgy
    不错~~~
  • r
    recp
    直出党飘过。

    理论上,RAW可以调成任何喜欢的色调,但是太花精力了。就算是后期,我也喜欢在直出JPEG的基础上微调,效率高多了。而且,好的相机JPEG算法,都有自己的色彩风格,可以帮你定下基本的色调,比大部分人从RAW胡乱调好多了。
  • 南方小陈
    回复54#cynics84

    记得当年某业内人士对我说过和楼上专家类似的言语,xtran存在的功能主要为了降低伪色和摩尔纹,而且同时代富士同像素的高低端机器也有对比,基本拜尔和xtran没有看出有啥发色上的差异。。。

    至于您说的特色云云这个观点,恕我真不能苟同,奇怪的色彩并不会因为有个历史悠久title就不奇怪了。技术总是不断进步的,现在没有人还会去背阳光16法则学习互易律了吧?而所谓的历史渊源,谁知道是不是商家的营销宝典呢
  • t
    tootoo
    构图很好,颜色清淡,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iOS fly ~
  • 南方小陈
    回复66#唐猫

    哎呀,看着您这段话,脑海就闪过鲁迅先生的名言: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而且,从直出画质转进到拿图pk,嗯,高,实在是高。。。。

    当然了,我近期有发了个西班牙锡切斯的风景贴,过2天回马德里也会整理些新照片,欢迎您斧正点评和pk。
  • 天马行空独往来
    有一台100F,但是经常拍照发现只发朋友圈还不如手机拍的,然后就再也不用了。 iOS fly ~
  • 唐猫
    确实是,我这样的干脆直接用jpg
  • t
    tangchaohhh
    很久以前用过富士的卡片机,色彩非常好
  • Z
    Zauberflote
    RAW 本身颜色和机内直出整体上基本一致,就是饱和度稍低一点;但后期曝光曲线白平衡调整空间大得多
  • Z
    Zauberflote


  • Z
    Zauberflote




  • Z
    Zauberflote




  • Z
    Zauberflote




  • Z
    Zauberflote
  • Z
    Zauberflote
  • c
    caicolor911
    高饱和度的图不能反映色彩的好与坏

    作为曾经的宾得用户,直出色彩宾得也是有口皆碑的,尤其是暗部、亮部的层次细节。网上对比也很多。

    不过2020年了其实这些都是老黄历,尼康Z的直出我觉得也很好了。

    我觉得富士牛的,并不在于色彩。而在于作为胶片时代的王者,下沉到相机市场之后,市场策略、系统性考虑和技术实现能力都是一等一的。我所知道的最贵的民用镜头是富士今年春季将要推出的125倍变焦演播室4K镜头,佳能都甘拜下风。更不要说电影镜头。理论上来说,没有什么镜头是富士技术上做不出来。

    XT4出来后APSC的机身最高水准就此既定。但富士建立在这套X体系下的各个机身,或大或小,或颜值极高,满足了市场各层级客户的需求。机身重量从300g上下到XT4的500g左右,镜头无论是78g的27饼干还是普遍200-300g的F2系列,富士的APSC体系完全能让人有带出去的欲望。如果要更专业的镜头,一个副厂的转接环可以无缝用上所有的EF口,以及EF口的各个适马ART镜头,用很小的代价,做起一个完善的镜头系统,能文又能武。

    反观宾得,一步错步步错。K1我等了漫长时间,第一时刻试机之后毅然决然放弃了,1Kg以上的机身,900g的DFA50标镜,我真不知道面向的客户是谁。

    全幅体系的全体参与者,直奔向5000万像素+而去。各家的镜头体系都特别有干劲,牛头辈出。无论是适马开创的反远望路线,还是佳能的后组修正路线,灭掉10年前的中幅是妥妥的,但肯定一点,普通用户是背不动了。而且,今天的技术路线下,我会选择4K 60P,而不是3600万像素,来作为记录生活的首先载体。
    iOS fly ~
  • Z
    Zauberflote
    富士各种不同机身是定位不错。

    对我个人来说全幅和高像素没啥意义,一千万都够用了其实;不如机身更小更轻吸引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