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 s
    sis5595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82953085698083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规避机动。



    凌晨1时33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负责搜索回收任务的测控与回收系统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目标,有序开展回收工作。



    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实施2次轨道修正、2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圆轨道。此后,探测器经历组合体分离、环月降轨及动力下降,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于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分离并受控落月。12月12日至16日,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完成2次月地转移入射、2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12月17日与轨道器分离并重返地球。



    国家航天局专家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 s
    sis5595
  • d
    davidchiu
    贺,贺,贺
  • c
    chemyjk
    整个过程高清照片太少了
  • s
    sis5595
    补个图,这保温装还带耳朵的,萌死了
  • z
    zhdphao
    自从掉在海上被列强军舰围观,甚至直升机抢夺之后,

    现在基本上都掉内蒙古了。大草原人口密度低,距离北京又近。
  • w
    woy
    恭喜航天人
  • 何弃疗
    大气层打水漂成功了啊 iOS fly ~
  • 橡皮擦
    回复6#zhdphao

    还有这样的往事?
  • e
    emilin1105
    贴满了暖宝宝iOS fly ~
  • s
    sis5595
    这再入技术,美帝肝儿颤了没?
  • 落风
    钱学森弹道,东风21D也是这样玩的 iOS fly ~
  • 似水无痕
    真的吗?
  • c
    cookite_li
    哪颗回收的事儿啊? 展开说说?
  • s
    sis5595
    #嫦娥五号# 返回舱二次再入大气层,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遗址,记录到返回舱“火流星”。目视大约-2等,在1分钟内划过整个天空,最后以神奇的蓝色闪光消失

    #嫦五返回器成功着陆#
    Hi_201217_0903.jpg
  • 暖雨晴风
    回复15#sis5595
    一分钟,这速度得多快……
  • J
    JongDK
    不是第一次了。打水漂之前做过,D版还讨论过。
  • l
    louis318
    这很伟大
  • l
    louis318
    不太懂,这技术有多牛逼?
  • s
    sis5595
    美国人的中段反导花了上千亿了吧,这就被四两拨千斤的废掉了
  • J
    JongDK
    用于急刹车的,传统方法需要消耗能量进行减速,不然一下子太快会偏离回不来了,打水漂可以反复穿插大气层减速,非常适合高速返回探测器,难度在于对气动外形的设计和掌握。
  • j
    jkz0027

    也有清晰点的
  • j
    jkz0027
    回复9#橡皮擦

    好像是洲际导弹实验
  • k
    kljws
    军用上可以防止反导系统拦截,等于不用多带燃料就可以进行变轨;民用上可以减少携带燃料用于再入大气层时减速,增加了载荷或者减少重量
  • 蛋闲得疼
    回复5#sis5595


    这是贴的暖宝宝?
  • r
    rarebaby
    弹道返回技术,14年嫦娥5t1就验证过了
  • h
    hongxin
    回复17#JongDK

    多用多练 熟练掌握
  • 理想
    受力情况真的和打水漂一样吗?
  • z
    zxy_9023
    580任务,东风5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发射到南太平洋,美国人强势围观,装载数据的实验舱差点被抢了。
    近些年的洲际导弹试射都改走高抛弹道,落点在国内就省事儿多了。
  • j
    jinseng
    落点如此准确,进入大气层速度如此之快(32马赫),弹道如此诡异,这是要了亲命啊!这让我的宙斯盾可怎么办啊?
  • g
    guyjoes
    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相当于一半采用钱学森弹道一半采用桑格尔弹道,美国和前苏联几十年前已经掌握,中国这次是补课。
  • k
    kljws
    关键还是可以部署在太空停留空仓,需要时装点啥就可以直接返回大气层到达目的地


    不过这样就违反了《禁止太空军事化条约》了 iOS fly ~
  • c
    cwnd
    回复30#jinseng


    宙斯盾不是干这个事情的。标准3也不是拦截弹头的
  • s
    sis5595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0_11_18_571856.shtml

    从这个新闻看标准3是可以拦截弹头的
  • g
    guyjoes
    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返回舱由于经过了月-地轨道转移,返回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如此高的速度直接返回大气层会由于热冲击而使返回舱解体焚毁,需要减速,因此需要利用大气外层的稀薄空气来减速,这一部分从外空间返回打一次水漂,减速不够,出大气再入,再打一次水漂,然后在大气中减速降落,从弹道剖面来看就是钱学森弹道和桑格尔弹道的结合。美苏在几十年前都有过地月返回任务,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技术,而中国的航天直到2014年10月为了嫦娥五号返回而做的试验飞行器才有了第一次能够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的任务,试验并掌握了这项技术。
  • x
    xiong13
    一事不明,都2020年了,为什么就没一张清晰一点的照片或视频?
  • s
    sis5595
    说明你不看ccav
  • x
    xiong13
    确实好久没开电视了,我看网络报道都是不清晰的图
  • s
    sheldon1988
    还抢夺?什么时候的事?
    这玩意被抢去,还敢不归还?太不要脸了
  • p
    pocketsnail2003
    而且时间也掐的准,预报说两点,实际落地一点五十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