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婚姻登记“仪式化”并非多此一举

  • 上山砍柴
    许多网民对于这一婚姻登记“新政”,不乏疑惑之言,有人认为这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有个婚礼也就够了。不过,在我看来,推行这样的颁证仪式,还有很有必要的。婚姻不是一件速成品,对婚姻的任何一方而言,结婚都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而结婚的标志,就是领取结婚证。对于两个新人来说,经历了这个特定的阶段,在法律上意味着婚姻关系的缔结,夫妻“相互扶养”等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在生活上则意味着两个成年人的正式“社会化”,他们将以一种共同而牢固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两个家庭的轨迹也会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从各不相干到相互交汇,甚至融为一体。由此看来,婚姻登记不是小事,其中仪式感的流程还真有必要。
    看似繁琐的仪式,其实并不是无用的花瓶。从本质来讲,仪式是“标注特定关系的烙铁”,也是一种公开的文化宣示和精神灌注。回看人类历史,仪式的产生既是偶然的,更是必然的,首先是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演变为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就逐渐变成了交际交往的仪式。推动婚姻登记“仪式化”,引导宣读结婚誓言、领取结婚证,庄重而神圣的仪式,将赋予婚姻以别样的厚重感,让新人更加敬重婚姻、更加敬重对方,如此更有利于家庭婚姻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当然,婚姻登记“仪式化”,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按照《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至少设立一个独立的颁证大厅,这个颁证大厅的建设资金从哪里开支,建设标准如何,环境布设是否统一,究竟多少颁证大厅才能够满足结婚新人们的需要,恐怕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决定。不仅如此,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这个颁证仪式具体包括哪些必要环节,结婚誓言包括哪些内容,又由谁来主导颁证仪式,是工作人员义务承担,还是外包企业来商业经营,也都不是区区一句话的事儿,需要出台配套性的制度规定,让婚姻登记变得“严谨”与“科学”起来。
    时代在变化,婚姻家庭在变化,结婚过程也不妨多来点创新。这份《意见》不仅探索开展结婚登记“仪式化”,还提出婚前辅导,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证制度等举措,让人感受到了创新服务公众的诚意,有助于“滋养”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期待随着《意见》等新政策的推出,相关的配套制度不断健全完备,婚姻登记变得让人“耳目一新”,带给新人和公众更多的惊喜与向往。
  • 鬼迷心窍
    领证直接办酒席吧 中国还缺仪式化?
  • 江南恐龙
    宣誓不是一直有的么,遇到的民政局都有这个房间,自愿不强制
  • 多田野金
    上頭的人又精神分裂了?婚姻在古代歐洲是教會管轄內才有儀式,神聖這一套,無神論國家儀式和宣誓有用嗎?
  • k
    knightchl
    建议每笔消费抽税时也唱一下税额,增强纳税人仪式感!
  • a
    at89s52
    办酒席难道没有仪式吗?

    山盟海誓多了去了

    改离婚还不是一样离婚
  • t
    tit
    再过几年,洞房花烛夜也要有“意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