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GDP是怎么统计的?

  • q
    qqqqqq
    好像老是听说北宋GDP相当于全球的80%多,又说清在嘉靖年间的GDP占全世界1/4(甚至还有说占1/3的),说英法德三国加起来才勉强超过大清。
    这数据来源是哪儿?
  • y
    ylgtx
    古代自然经济,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参与商品交换,根本没有什么GDP
  • f
    fengfenghh
    请问柴米油盐布怎样弄,难道家家户户都自己做?
  • V
    VODKA
    古代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农业人口,自己砍柴自己种田自己榨油自己织布都太正常了,只有盐是官家专卖。。。。。
  • 十六夜鬼月
    gdp这玩意,只有到全球化时代才有意义。哪怕是工业时代,主要衡量标准都是钢铁产量,石油产量,煤炭消耗量这类大宗物资的数据。
  • P
    Pollux_zy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有一部分数据是从这本书里出来的,里面的推算方法讲的比较清楚,硬伤也比较多。
  • D
    DoloresI
    清在嘉靖年间………………
  • v
    v2abgundam
    个人搞这个的,给您简单讲下
    首先简单的说结论,就是所有的历史GDP都是后人推算的,而不是确切统计
    对于中国而言,不要说古代,就是1978年以前的GDP也都是推算的

    具体发展GDP是这么个过程,看完您就理解了
    首先,英国学者在17世纪开始搞“国民收入”这么一个概念,并在18-19世纪快速发展
    粗糙的讲,国民收入(NI)就是所有劳动者收入之和再加上所有资本家收入之和
    后来人们认为,从市场的角度讲,政府的生产补贴和间接税净值也应该考虑在内,所以就用国民收入加上生产补贴和间接税,于是有了国民生产净值(NNP)
    对于英美两国而言,一直用NI或NNP,直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认为固定资产消耗也应考虑在内,所以再用NNP加上固定资产消耗,得到了国民生产总值( GN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了西方世界,于是西方世界就普遍采用了GNP(德国等国曾有自己的国民收入概念,但二战后都弃用)
    西方国家早年注重GNP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殖民地因素
    但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为了便于国际比较,人们逐渐认为国民概念不如地域概念准确,于是从GNP统一转变为GDP(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情况比较复杂,二战后我们复制了前苏联的国民收入概念(前苏联国民收入与英美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无论如何,80-90年代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转向采用GDP,所以殊途同归

    因此,不要说古代,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GDP数据,绝大多数都是后人推算的
    LZ你想知道的关键问题其实就是后人如何推算历史GDP

    这里要和您分两个路径说,一个是西方国家19-20世纪的估计,由于西方国家国民收入概念出现很早,有早年国民收入数据,因此人们只要想办法估计当时的间接税和生产补贴、固定资本消耗、 海外要素净收入(具体方面是在零散经济史料的基础上配合各种数学模型),然后加在早年估计的国民收入中即可。有时再加入一些行业的资料(有些现代行业早年并没有纳入经济学家视野)、再做些价格估计就可以了(方法一)
    由于国民收入或者NNP一般要占GDP的70%-80%,所以相对而言这种估计偏差是不会太大的

    另一个就是没有国民收入历史估计的情况(方法二)
    GDP统计后来发展为三种路径,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由于经济系统的循环性,理论上三者最后的核算结果是一致的(但实际会有微弱误差)
    上面的提到的 国民收入 + 间接税 + 固定资本消耗 - 海外要素净收入 = GDP 的方法叫收入法,这个做法的估计是最可靠的
    但是更多情况下,除了西方国家19-20世纪以外,我们并没有国民收入资料
    于是生产法就成为了第二选择
    生产法GDP是这样计算的,GDP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 (行业 1 总产出 - 行业 1 中间投入)+(行业 2 总产出 - 行业 2 中间投入)+ ..... +(行业 N 总产出 - 行业 N 中间投入)
    其中,行业 N 增加值 = 行业 N 总产出 - 行业 N 中间投入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想办法估计出所有行业的的增加值即可
    尽管现代社会行业很多,但古代很多行业不发达,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只要把握住主要行业即可
    主要行业就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制造业、采矿业)、第三产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等)
    一般运输业和通讯业、公共事业等等会忽略掉
    制造业只要把握住纺织业、冶金业等几个主要行当就可以了(但古代估计一般会重点加上手工业)

    具体估计是这样的,首先农林牧渔、制造业、采矿业等具有实体产品的行业,史籍上往往会有生产件数的记载(可能很零散)
    我们只要从史料中找到个价格资料,用它乘以生产件数,就可以得到某个行业的总产出
    然后我们只要设法从史料中找到些零散资料(比如原材料产量、价格等等),再配合数学模型,估计中间投入,那么就可以用 行业 N 总产出 - 行业 N 中间投入 得到 行业 N 的增加值

    对于没有实体产品的行业,我们一般用收入法(就是上面国民收入 + 间接税和生产补贴 + 固定资本消耗的做法,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行业)
    只是由于数据不足,这方面估计要更加粗糙,大多数情况下是只估计对应行业的劳动者总收入,间接税和生产补贴、固定资本消耗很少考虑
    对于没有海外殖民地的国家(或者忽略掉海外),海外要素净收入就可以不考虑,直接认为GDP=GNP
    具体做法是,通过史料找到一些零散的这些行业劳动人口、某年的收入数据等等,然后相乘加总

    最后我们把主要行业的增加值加总就可以得到估计的GDP
    对于古代GDP的估计,基本上都是用方法二
    所以不难发现这类估计的准确性是很低的,涉及到史料到底有多少数据可供使用,然后是对中间投入的估计等等
    很多情况下,对某一年GDP的估计,它里面的许多数据都是来自其他有史料的年份或者地区(比较常见的是将某几个地方资料里的当地产品价格作为全国的产品价格;或者认为某种产品价格多少年没变,A年数量乘以B年价格得到A年产出)
    一般来讲,古代GDP估计在行业覆盖上很不全,产品定价问题很大,而每个行业内部又容易高估增加值(尤其是实物生产行业,因为中间投入界定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稍微资料不全或者考虑不周就会低估中间投入从而高估增加值)

    因此古代GDP基本上只是有个数供你玩玩,只有19世纪左右的西方国家GDP历史估计可靠性会相对高点

    至于中国古代GDP占世界多少多少云云
    这个是这样的,世界主要国家都有一些零散的对古代GDP的估计,但大部分都是基于本币计算
    有个叫麦迪森=Maddison(已故)的经济学家,基于平价购买力方法,提出了一套近代货币的汇率换算方法(把各国货币换算成世界币,严格来讲叫Geary-Khamis国际元)
    将近代货币做某种调整后(一般是假设一个系数,但肯定不准确),就可以假设为古代的汇率
    尽管目前学界对麦迪森的方法多有批评,但也还没有更好的方法
    麦迪森的贡献在于,只要换算成统一的货币,就可以加总得到世界GDP,自然就可以知道各国的份额

    不过由于事实上只有主要大国有古代或者近代估计,所以对于没有任何估计的路人国家
    麦迪森是用全球总人口扣除掉主要大国,假定路人国家人均GDP是主要大国人均GDP的某个比例,以此加总估计的

    相信您自己也能看的出来,整个估计过程中漏洞有多少
    因此有些数字游戏看看就好,不用太当真

    [本帖最后由 v2abgundam 于 2016-11-3 00:20 编辑]
  • 波塞东
    宋粉吹牛逼吹出来的
  • 孤高的弑神者
    那个…楼主把嘉庆写成嘉靖了~
  • k
    kmp1987
    实在忍不住求头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