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数十万留学英国:出国前月薪15000 如今8000

  • d
    dynasty
    (原标题:海归变“海带” 都在等什么)
    回国几个月,投了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24岁的留英硕士张佳玲掰着手指数了数,苦笑道:“参加了4次面试和2次笔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在不断刷新邮箱和生怕错过每一个陌生来电的期待中,她感到,花了1年多时间,搭进几十万元,好不容易给自己的学历镶上的金边,正在一天天被现实剥去光环。
    给张佳玲找工作现在是全家的“一号任务”。父母和亲戚启动了庞大的私人关系网络,这显然比大海捞针般广撒简历要高效得多。好几个直接送上门的机会,被她给拒了。先是父母托人帮她安排了一个在银行的工作,推销信贷产品,这让她觉得“干的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差了十万八千里,实在不喜欢”。亲戚先后给她介绍了好几份实习,可有的“工资低”,有的“不能转正”,还有的“不能解决户口”,被她一一拒绝了。气得亲戚摔下一句话:“能耐没多大,还好高骛远!”
    可她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工作地点在北京,合理的实习时间后能转正,有升职空间,税后薪资不低于6000元,并能落户。她反问亲戚:“如果连这些都达不到,那我出国留学的意义在哪儿?”
    找工作和找对象,在她看来是一个道理,“不能将就,慢慢来吧,总会等到那个属于自己的。”
    和张佳玲一样,多数海外留学生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回国40.91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2.1%。而在从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间,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占79.87%。
    然而,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一回国便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一边是国内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不断刷新着“最难就业季”的峰值;一边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就业岗位需求逐渐下滑,使得越来越多留学生加入“慢就业族”。
    这一族群毕业后并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在家陪父母,或是游学、考察、支教等,不急于确定职业和人生规划。而这一现象,在海归群体中更为常见。这些年轻人,大多家庭条件优越,对赚钱养家并没有迫切需求,同时追求更高的生活和工作品质,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一一摆在眼前,让他们放慢了就业的脚步。
    辞职留英一年月薪缩水7000元
    同样是留学生,娜娜其实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不同,她曾在北京有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在一家杂志社,每月税前工资1.5万元吧”。两年前,她辞职去英国读研究生,为了换个环境充个电,更重要的是拿个海外文凭能给履历加分。
    娜娜家境普通,出国留学花去了她的全部积蓄,还向父母伸手要了“赞助”。她回国的目标很明确:“学以致用,抓紧变现。”毕业前半年起,她就开始在网上向国内心仪的单位发出求职信,也明显感受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前一个月,她早早订好机票飞到北京,时差都没倒过来就赶着去笔试面试。成功杀过最后一关,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泼了一头冷水”。新工作税前月薪8000元,同时附加严苛的要求:工作时长不定,要有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准备,每个月出差10天左右。
    思前想后,娜娜放弃了,“我不是想混口饭吃而已”。她觉得,自己出国留学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攒能力、攒经历和攒人脉。既然朋友圈里都是一群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干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在创业之路上“杀出一条血路”。她目前已经酝酿了创业项目的雏形,决定沉淀一段时间四处考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创业。
    先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再思考未来
    毕业好几个月了,张越压根没考虑过找工作,“正在计划环球旅行!”留学回国后,他没怎么在家待,更没关心过未来的工作,“想趁年轻做些疯狂的事”。
    张越记事起,他的父母就一直在忙生意,多年打拼积累了丰厚的家业。他从来没为钱发过愁。在欧洲留学期间,他经常周末就打个“飞的”,去意大利逛个街,或是去法国看个秀,他打趣说:“爸妈太忙了,没时间看世界,我帮他们到处看看看,也算是一项工作了吧?”
    张越已经制订了到2017年春节前的旅行计划,以英国为起点,再把欧洲各国走一遍,然后去美国、非洲,再去澳洲、日本和东南亚,最后回国陪父母过年。
    “谁说这就是蹉跎岁月呢?”张越并不认为“慢就业族”是一种贬义词,他想利用毕业后的第一年做个环球旅行。他认为,这种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会让自己对世界、对自己的未来有不一样的审视。
    他自嘲说:“再说我现在除了四处游历的见识多一些,其他技能基本为零。就算让我现在急急忙忙找工作,凭我,能找到什么工作呢?也没有这个必要,还不如先好好享受人生,增长阅历。”
    同样家境优渥的王雅珊,留学回来一直没找工作,先是在家筹备了一年自己的婚礼和新房装修,随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跟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个广告公司当老板,结果业务量太少,不到一年便关张。最终,她在家人安排下也进入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她坦言,几年前决定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逃避找工作。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她的目标很现实:“不想活得太累,轻轻松松干一份体面的工作,相夫教子,衣食无忧。”
    说起留学的经历,王雅珊有些不好意思。“说来惭愧,我觉得自己没学到什么,甚至都没法和外国人顺畅地交流。”不过留学期间,她倒是游历了十来个国家,见识到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视野总是要宽广一些,这也算我的优势吧?在外企工作,这些异国文化的背景挺重要。”
    实力不强关系不硬只能等待
    没学到真本事,回国找工作还得靠父母,这是不少留学生都面临的窘境。张佳玲算了算,自己在英国读硕士,学制1年,其中还包括3个月假期,除去休假和结业期,真正的学习时间不超过6个月,“真的感觉自己没学到什么,跟身边同学聊天,他们也有同感。”
    张佳玲当年高考失利,选择了一所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时也没怎么好好学,毕业时连专八都没过,才发现走出校门根本找不到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学历更有竞争力,她选择去英国读一年硕士。这一年,她确实很努力,却因为基础太差,勉强跟上进度,各方面表现也很平庸,刚过了语言关,学到点皮毛,就被“赶”回国了。
    起初,她坚定地认为无论如何,留学总会给自己镀了一层金,这使她在求职中总是不甘心与国内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然而真有机会摆在她眼前,她又左右思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最让她感到挫败的是,回国后面试某国有企业英文编辑,却因“语言能力需要提高”被拒。
    “实力不够强,关系也不够硬,所以只能等。”她认为,毕业第一份工作太重要了,不想随随便便就业,浪费自己这几十万元花费和一年的精力,“等待对我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张佳玲的同学丽颖回国后,在老家青岛打听了一下,以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找工作的月薪也就三四千元,她惊呼“国内的钱也太难挣了”。她留学时曾在中餐馆打工,每周工作3天,月入约人民币4500元左右,“国内的工资,还不够我买化妆品。”
    现在,这个女孩放弃了在国内就业,开始申请去新西兰读管理学硕士。
    张佳玲常常会想起自己在国外遇到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让她的心态平和许多。“有一位70岁还在工作的老人,他10岁作为难民来到英国,一句英语都不会说。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在英国一个小镇上定居,养了一只狗,每天写诗、弹琴、翻译、画画和组织读书会……生活十分闲适。”张佳玲被老人邀请参观了他的家,每个房间都有至少一个放满书的书架,其中包括自己出的40本诗集。“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每周读至少10本书,50岁才开始学钢琴和画画。而我到目前为止,只不过投了几十份简历,参加了几次面试,才刚刚开始呢。”

    她说:“静下来思考,不急功近利,更加从容地思考自己的选择,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 l
    lcl012
    英国硕士一年毕业,半年语言班,这样镀金一下就想出来装逼?
  • 好蓝啊
    英国一年硕也好意思来装逼……
  • p
    ppppppp
    咋了,风小了猪也飞不高了吗
  • d
    dragong
    国内用人单位也不是煞笔……
  • d
    dzgxg
    北京的人才政策我记得海外硕士学历归来,在符合要求的公司干一年是可以给户口的
  • 喜欢它likeit
    工作地点在北京,合理的实习时间后能转正,有升职空间,税后薪资不低于6000元,并能落户。

    除了户口,其他都合理
  • l
    lymax
    这年头能给户口的单位要不是公务员,要不就是要求极高的牛逼单位,剩下要求不那么高的国企啥的关系户都不够分吧。
  • 夜露死苦
    海龟这么惨?我问过我以前开的店外面摊煎饼果子大嫂,她说年入十几万有的,那已经是差不多十来年前的事了。
  • v
    vamp00
    这条件也不低了啊,一个户口50万,哪能说给就给你
  • z
    zuccbtpig
    北京给户口的公司越来越少了,中信建投内部都要摇号解决。
  • e
    elia
    那为什么不回原单位呢??
  • p
    psychoo
    9楼贴那个解释的很清楚了。
  • D
    DKNYZK
    一是原单位不要 现在很多单位在意忠诚度的问题
    二是就算进去还得底层干起,底层工资肯定不理想
  • m
    mike7882
    海归上海可以落户吧?
  • c
    catxing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心……
  • 自干五
    腊鸡 留个学装j8洋鸟 外地人滚出北京
  • k
    kualalumpur
    留学归国可以解决户口的
    上海是这样
  • A
    Alloyo
    说白了都是自身一泡污,想走高大上的路

    早有定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 k
    kazuya
    先移民然后当地大公司找份专业工作再来谈国际视野
  • 再来一发
    记者总想搞个大新闻,标题党

    你们还认真讨论,中了人家的套路
  • f
    fgfggha
    一年半喷了,工作签资格都没吧
  • 茉莉FAN
    我觉得亲戚说的挺对
    能耐没多大,还好高骛远

    我上个月面了个世界前10大学的实打实的硕士,国内本科也是顶级高校。还有一年工作经验。
    个人也很喜欢游戏,20年以上的游戏龄
    基本条件要求和她差不多,稍微高一点,但是没有户口要求。而且自己说加班没问题。
  • d
    dejisae
    你想走就走,想回就回?
  • b
    boban
    文凭一方面,自己素质更是一方面
  • c
    coollooc
    9楼基本属实

    澳洲找工作首先看PR 没PR第一轮就PASS 然后是本地工作经验 会计三年工作经验想找工作跟玩一样
    学历你说什么是什么 毕业证用人单位都懒得看
  • d
    dejisae
    兄弟内行啊!
  • A
    Ayin_sennet
    好高骛远没错 北京很多事业单位都能给解决户口 就是需要1年才能转正 而且转正之前工资很低 满足不了她的要求
  • 妙蛙种子
    不是学霸又不是富二代真心没必要去留学,纯粹浪费人生
  • 萝卜
    刚开掉一美国mba海龟,北京人,干活儿吊儿郎当不出活儿,刚压点事情给他居然找我谈话告我不想加班。直接让他走人了
  • c
    coollooc
    过奖了 只不过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就有了一些经验
  • 雾桑
    我面试时英国日本澳洲硕士文凭不是加分项,甚至可能是负分项
  • z
    zuccbtpig
    我老婆本科毕业回国,他们公司愿意帮她担保工作签证是不是算很屌的
  • c
    coollooc
    挺牛的 说明你老婆的能力还有语言和经验都很不错 (如果不是花钱的担保)
  • l
    laputanfree
    并不是国外文凭不好或者国外教育不好,而是出国留学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女的)是家境优越,出去体验下人生,说难听的就是出去玩2年。
    你不能指望这些人在外面会好好读书,或者回国会好好工作。

    如果是真的出去读书,上的国外排名靠前的学校的当然还是很优秀的
  • b
    boban
    我老婆刚拿完国籍回国,在墨村工作了5年的雇主担保。
  • B
    BLADE
    留学垃圾,不如学罗密欧澳洲假结婚拿身份
  • o
    orz2009
    留学垃圾这个flash不错,
  • 柯布西耶
    玩了一年吧,装什么留学~
  • 老朽不行了
    我之前单位一个女的,也是硕士学历。跟单位签了5年合同,单位同意给搞定户口。结果合同签了,户口上了,第二年这个女的就离职了,然后就是跟单位打官司,最后赔了单位5万,这买卖做的相当合算,这事给当时刚毕业的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
  • s
    shcxujun
    看看回复
  • 模拟器高手
    以前的同学里,出国留学的去澳洲占多数,当然他们都移民了
  • j
    jmmouse
    与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不同,她曾在北京有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在一家杂志社,每月税前工资1.5万元吧”。
    张佳玲当年高考失利,选择了一所三本院校英语专业
    这一年,她确实很努力,却因为基础太差,勉强跟上进度,各方面表现也很平庸,刚过了语言关,学到点皮毛,就被“赶”回国了。
    这稿子是那家杂志社写的吧
  • 少先队员
    说是说条件一般,其实还是家境不错!
    因为真的停在杠头上还等你慢慢选?饭都没得吃了~
  • x
    xingtian417
    事实就是这样,不管你什么文凭,对于用人单位你都是新人,哪怕你将来值几百万,眼下也只值六七万块,还是那种随便换谁都不会差太多的那种。
  • p
    phoenix9
    政策还有,不过也在收紧。现在靠英国一年硕士骗户口的不少,所以后续政策硕士是不是有就难说。博士肯定继续可以。魔都落户需要对方国家开具留学归国证明,一般开具这个证明后你就会被取消对方国家绿卡或者永居资格,自己衡量吧。
  • F
    Firegun
    好高骛远,有好的工作机会不知道把握,总想着靠学历提升自己的身价,却看不到学历正在不断贬值。我大学一女同学也是,毕业当年211的一本在省内还是很吃香的,进了四大行之一,干了一年辞职去考研,结果研究生毕业进了股份制银行,这都七八年了还在站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