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鲲:材料学论文远超美日德,为何中国材料工业水平...

  • q
    qwvk
    看标题就知道是科技日报
    论文成果转化为真正的工程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美日德的今天是过去几十年成果的积累的结果
  • p
    paldos
    这么多论文,怕不是为了评职称水的
  • u
    urin1010
    主要差距在于长期对应用化学不太重视。很多材料说白了,是应用化学的范畴。
  • c
    coolcatlin
    大约是因为这里面几乎全是韩O雨之流。。。
  • 一剑再倾心
    一定是
  • q
    qpdbooo
    材料没有捷径,只能是烧钱+运气+时间的产物,神马弯道超车都是瞎几把扯蛋
  • w
    wsrq
    为什么呢?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很多论文纯粹就是为了论文而论文,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 f
    frame
    意大利柱塞泵
  • e
    ec2001
    嗯,一般都是这样,某权威A写个什么假设空想,然后B在引用权威A是如何如何看的,C引用B也是如何如何做的,等到那了D那儿,那这事基本就成现实了
  • q
    qjj2857
    看看论文怎么来的就知道了
  • e
    ec2001
    现在凭职称论文国内大于国外,在国外发个论文分值反而不高,很奇怪吧
  • A
    AmoretLux
    国内论文的数量大的原因,大家心里都有数啊。
  • w
    water_dk
    论文多,也就是打嘴炮厉害咯?
  • s
    scarcher
    摊上爱造假的文化,需要再加50年。
  • s
    stevewang
    哈哈,论文要求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
  • 云丨曦
    写文章都是小规模试验的结果,工业生产哪有那么简单
  • D
    Doomslang
    工业 机械 材料 这些方面长期没有人才培养,没有靠什么竞争。

    作为80后的头一波人,当时初升高毕业考试,甭管成绩多差都没有人愿意填报工厂机械等方面的专业,最终只有实在没有其他专业可选的成绩垫底的,才会考这一类的中专和技校,可想而知,人才断档多么严重。
  • m
    micahs
    论文只是一种理论,现实就是靠技术实现理论。这个需要时间~老美人家底子厚。最近看老美F14纪录片,想想当年老美的实力当时我朝的水平.能有现在这水平可以了!!
  • 黑寡妇之恋
    我说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家的测量设备(卡尺,直尺等)对照绝对标准尺寸,误差比日本高不少,3C培训老师讲,就这点误差,想要从整个社会层面上赶上,还要很久……
    我们的基础行业,有太多的不够的地方,不够认真的地方,认真了就赚不到钱,就会倒闭……
  • h
    hancqs
    国企都是没节操滴
  • u
    urin1010
    哪个不爱造假?中国这块也是改开后一批留美归来的搞出来的,把他们那边学术造假,学术霸权,挪用公款等不好的现象全带进了国内。
  • u
    urin1010
    论文和实际两回事。这块不是论文导致,而是产学研长期脱节,一部分原因是国家并未足够重视,实用主义思想太高所致。不懂别乱扯。
  • l
    liubin8666
    天天看各种新闻就让我感觉到欧美都是小弟了
  • 阁阁乌
    私以为,名字里带鱼又带鸟的人一般都比较屌。。
  • m
    mo4030
    中国的论文也能叫论文,毫无价值
  • x
    xjn2k6
    某企业行业专利全球第二,结果脆弱的像个瓜。论文就别提了,能转化为产值的几乎为零。专利保护形同虚设,有赚钱的技术干嘛还写论文发表,自己闷声发财才是正路。
  • s
    sblnrrk
    报纸是奉旨发文,跟风黑的莫不是搞错了什么

    查查美国GDP世界第一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二战后才真正成为一极
  • g
    gggza0503
    论文转化成产业需要一个过程
  • 也有肉
    材料使用方面 中国还差很多 从"赚钱就好"到"就是好"其实很困难~~
  • f
    faint-hearted
    不敢说全是,但绝大部分是为了评职称!
  • m
    malx
    目前情况是把凭论文评职称的理论研究为大的方式,只要改为将论文转化为工业生产的次数这种应用研究方式来凭职称,应该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 q
    quetzacoatl
    滞后性
    现在实验室的先进材料已经远远领先于工业产品了
    转化成实际产品至少需要20年
  • s
    scarcher
    留学海归居然能摊到败坏风气的锅,橘生淮南淮北吧。
  • s
    scarcher
    结果跑美帝一看,30万美刀泳池大别墅+5.0皮卡教做人,回家攒钱吧。
  • w
    wwwby
    学术和实际脱节这本身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这次高通的5G编码LDPC是哪年提出的?
    1962年!
    当然,滥竽充数的原因不在小数。
  • 阎问智
    液压泵站 最厉害还是日本货 数车25年连续运行的nachi的 飘过
  • j
    jessr
    一方面我国科研人员近十年来在AM、AFM、AEM、EES、Nano Lett、Acs Nano、Nano Energy、Angew Chem、JACS等世界知名材料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不胜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恐怕都令任何一个国家感到汗颜,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和德国。


    那么多专业书籍~楼上只要买过其中任意一本再做评价的请举手好吧!~~反正我没看过~
  • j
    jessr
    论坛目前的状态就只要带国的都不行~~
    什么国企~什么国家队~反正不是被鄙视就被脸按在地上摩擦~没必要争~~

    见识短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怪不得他们~
  • f
    flry
    尽说大实话
  • l
    leetee
    gov说,不怕不怕,房价还可以涨一涨
  • 卡卡夫
    纸上谈兵
  • s
    stylejj
    我最佩服的几个词“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开局(关键、决胜、收官)之年”,真尼玛好用,哪里都能套,立马显得高大上。
  • 5
    543211
    好奇亩产十万是不是从苏联学来的
  • p
    psun
    哈哈~笑死,国内学术造假竟然是国外传入~奇论啊~
  • w
    wzw2006
    作为搞材料研究的也谈谈自己的想法

    文章中提到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材料学科发表的论文已经很多,档次也不低,但是并没有使实际生产制造的水平有相应程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事实,造成这种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科学研究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和产品需要很长的时间;

    2.国内的评价制度让绝大多数研究者大量“灌水”,不管是否具有实用/应用价值,先发文章评职称,拿经费再说;

    3.材料研发真的是需要极深的积淀,而且是之上而下的,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科学家到一线工人;

    4.国内浮躁的科研氛围、较低的待遇,真的很难让人踏踏实实做东西;

    5.产研应该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认识好多企业和教授,互相瞧不上,企业认为教授只会发文章,对实际一点用没有,教授认为企业做的东西太简单、太low,没意思;其实作为搞科研的,我认为能应用到企业的技术,在学术的确上不算是最新的(材料行业),都是很成熟、很经典的东西,但是实际生产有实际问题,许多条件并不能达到实验室的严格标准,而且尺寸、规模一旦放大,许多实验室中不会发生的问题就会体现,而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技术储备的研发的预算基本没有,也不想花,搞点模仿来钱快,风险小,做的好的企业,其实和科学家是有紧密联系的,互通有无,相互支持,通常两者都能发展较好
  • d
    duskash
    一点没错

    制造,最终还是人去造。而且还是最前线的工人去造
    靠x海战术,统计学上来说撞大运也能撞出来一个非常优异的

    但是一旦量产,问题全暴露……